蓼萧的结构是:蓼(上下结构)萧(上下结构)。
蓼萧的结构是:蓼(上下结构)萧(上下结构)。 简体是:蓼萧。 繁体是:蓼蕭。 拼音是:lù xiāo。 注音是:ㄌ一ㄠˇㄒ一ㄠ。
关于蓼萧的诗词
《蓼萧》
关于蓼萧的成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草木萧疏 萧曹避席 萧墙之患 泓峥萧瑟 含蓼问疾
蓼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引《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唐白居易《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王闿运《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综合释义:《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唐白居易《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王闿运《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汉语大词典:《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唐白居易《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王闿运《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绝《蓼萧》之泽。”国语辞典:《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蓼萧,泽及四海也。」或亦指为天子燕诸侯之诗。首章二句为:「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蓼,长大。萧,一种草。蓼萧,即蒿,艾类。蓼萧[liǎoxiāo]⒈《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蓼萧,泽及四海也。」或亦指为天子燕诸侯之诗。首章二句为:「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蓼,长大。萧,一种草。蓼萧,即蒿,艾类。其他释义:1.《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二、词语解释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蓼萧[liǎoxiāo]⒈《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基础解释:《《小雅·蓼萧》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关于蓼萧的词语
萧曹避席 萧墙之患 泓峥萧瑟 萧墙祸起 萧然尘外 含蓼问疾 草木萧疏 四壁萧然 百业萧条 蓼虫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