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白粥散文不烫不凉的粥配榨菜,入口刚好,人间烟火,说的也无非是此刻。喝粥时不动声色,不急,不燥,一点一点吃,一口一口尝,碗边配有榨菜,咬下一口,鲜脆,绝配。
无论你是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或者四下无人的深夜,吃过白粥后,胃里暖暖的充实而安宁。这样的不动声色在我看来,是认真。对生活的认真,对味觉的认真,对自我的认真。认真活着的滋味,就是“真味”。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菜根谭》里说得好,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当一个人开始喜欢一碗白粥,这意味着他开始迈进人生的后半程。
能将平淡无奇的白粥吃出人间百味的,自然也看过人生百态。在世俗食谱里,没有一道菜品可以比得过白粥。配好米和水后,等到锅开,是持续不断的小勺搅拌,只有经过耐心细致的孕养,粥才是好粥。而在烹煮过程中,一切心性、脾气都被得不动声色,一如不动声色的温柔。
再苦再难的岁月,能端上一碗白粥,则多少代表些许期盼。是的,生活还是可以忍耐的,一碗小小的白粥让家里每个人的心里都无比确信。确信那些让我们疼痛的,终究能过去。而粥的回甘,也是对未来日子里的所有期盼。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谦卑和隐忍,也学会了及时总结自身,从而出夹缝求生的命理与智慧,一如多次翻腾后的米和水,对再糟烂的人间,在挫败的际遇,也始终保持气定神闲的样子。能始终保持气定神闲的人,才能真的将命运处理得举重若轻。
不匆不忙,不慌不乱的人,才是真自在。
反观当下人,往往急功近利,性子一变,口味就变,但凡少了咸酸辣麻,吃啥都觉得乏味寡欢。但其实,乏味的不是菜品,而是自身对生活的感知。现代人生活总是太粗心大意,往往忽视了近在眼前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