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6篇)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6篇)

来源:暴趣科技网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授课

  1.欣赏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_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 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 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度”的概念,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教学重点:

  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具准备:

  范画若干幅;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什么叫明度?

  (2)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

  (1)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

  (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讲评。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

  8.全课总结。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肖像艺术,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

  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肖像艺术,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