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液成分的探究和回收处理
郑俊华
一.教学设计说明
废液成分的探究和回收利用主要涉及了酸、碱、盐和金属等物质的性质,这些内容也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学科教学承载着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应该利用化学学科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价值观念,加强环保意识,从而推进人类文明。废液成分的探究、检验和回收处理这一课题就承载着这样一个育人价值。所以不管是从知识点本身出发,还是从本节课所承载着育人价值的角度出发,都是一个教学的重点,有必要作为一节综合复习课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用实验室废液排放成监管盲点来引出课题,和学生心目中已有的污染源形成较大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主要围绕着一个实验进行展开,即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产生废液作为本课的背景,依次解决废液成分判断的一般思路,废液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废液回收一般方法等问题,环环相扣,逐个突破。这样不但简化了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大部分学生经过二模前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常见酸碱盐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但知识网络不够严密。 2.能力基础
现阶段,课堂上学生水平整体呈现纺锤状。有思维敏锐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较高的题目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分析。当然也有几个综合复习课几乎听不懂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随意排放废液的危害。
(2)利用酸碱盐和金属的有关性质,初步学会判断废液成分。 (3)理解废液处理以及回收金属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废液成分的探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废液的处理和回收,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废液成分的判断以及废液的处理和回收
教学难点:废液成分的判断以及废液的处理和回收 五.课堂教学思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