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4期 2 0 1 2年8月 医学研究与教育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V_01.29 No.4 Aug。2012 利多卡因湿敷宫颈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的临床观察 程字温。王云霞,李同俊 (保定市南市区妇幼保健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潜伏期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宫颈对产程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73例无明显头盆不称,无 胎儿宫内窘迫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产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利多卡因使用禁忌症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观察 组潜伏期使用2%利多卡[]200mg湿敷宫颈,对照组孕妇进入活跃期使用2%利多卡1 ̄200mg湿敷宫颈,未用药组不用药物 干预。观察比较三组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睛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总产程、难 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对照组与未用药组总产程、难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二、三产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潜伏期应用利多卡因湿敷宫颈 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军,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利多卡因;潜伏期;产程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90X(2012)04—0020—03 近年来,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孕妇害怕疼痛,短期内不能分娩。为 了研究探讨缩短产程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已有利多卡因用于产程软化宫颈缩短产程的报道,用于潜伏 期活跃期的报道各有不同。现将273例临产产妇随机分三组,观察对比第一产程潜伏期使用2%利多卡因 湿敷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1年1O月住院临产的孕妇273例为研究对象,无胎膜早破,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妊高 症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心监护及B超无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少及其他手术指征,无房室传导 阻滞,无严重窦缓等心脏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对照组93例,未用药组82例。三组在年龄、孕周、 体重、估计胎儿体重等构成比无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三组孕妇一般情况 收稿日期:2012—07—12 作者简介:程字温(1973~),女,河北保定人,主治医师。E—mail:1062509552@qq.corn 20— 一第4期 程字温等:利多卡因湿敷宫颈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的临床观察 2012年 1.2 方法 观察组的孕妇有规律宫缩进入潜伏期后,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碘伏消毒外阴和阴道,应 用2%利多卡因200 mg浸湿纱布(纱布约10 em×10 cm)置宫颈周围湿敷宫颈,一部分纱布置于宫颈外口 处;对照组的孕妇宫口开大3(3m进入活跃期后,同样的方法湿敷宫颈;两组均在】h内取出,2 h后可重 复应用。未用药组只做一般处理,不用利多卡因湿敷。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3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采用称重法估计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 阿氏评分7分以下为窒息)。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 表示,多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 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一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O.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程比较 三组之间潜伏期、第一产程、总产程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分析表明,观察组比对照组 的潜伏期、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j<O.05);对照组与未用药组比较, 活跃期、第一产程及总产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第二、三产程差别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产程的比较(h)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O.05。 表示与未用药组比较,P<O.05。 2.2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难产(包括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难产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O.05)。从新生儿窒息率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2组与未用药组比较产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表2 3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比较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示与未用药组比较,P<0.05。 一2l一 第4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29卷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O.05。}表示与未用药组比较,P<O.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社会因素的介人,使得剖宫产率 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随着剖宫产率的普遍提高,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已经被人们逐步认识。产科医 务工作者努力寻找能安全有效的缩短产程和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产科循证医学研究已提出一些新的与 原来经验操作不同的理论,如减少会阴侧切术,减少产程中人为干扰(包括人工破膜、静脉点滴缩宫 素),其意义在于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_2】。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穿透力强,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利多卡因局麻时效与药液浓度有 关,一般在1.5 h左右p1】昭。由于局麻药黏膜吸收的速度不低于静脉注射,因此要分次给药,用量不得超 过常用量。70 kg健康成人表面麻醉最高安全剂量为利多卡因500 mgf311引。因此2%利多卡因注射液200 mg 是安全的。 临床上应用利多卡因宫颈注射,但由于宫颈血管丰富,注射时容易出血,影响操作『4]。用2%利多卡 因湿敷宫颈,可以使黏膜下神经末梢麻醉,起到软化宫颈的作用,同时可减轻宫缩时子宫下段疼痛感, 有效缩短产程,湿敷作用操作简单、安全。无损伤母儿及利多卡因误入血管之虑 。 潜伏期延长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潜伏期长可导致排尿困难、疲倦、肠胀气、宫缩乏力、宫颈水肿 等。处理不当,将导致母婴不良后果发生。潜伏期延长是难产的最早信号,潜伏期延长后,产妇体力消耗 大,进食少,机体疲劳,影响产程继续进展,最终引起难产。潜伏期是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计算的, 临产的开始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 min,用镇静药不能抑制临产 ]。故 临床上加强对潜伏期的观察,预防潜伏期延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与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观察组的产程 明显比对照组缩短,说明利多卡因湿敷宫颈用在潜伏期是最佳时期。潜伏期利多卡因湿敷宫颈用于分娩能 明显缩短产程,使产妇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能保存体力,在第二产程有更多体力分娩『7 。明显减少产后 出血量,降低难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适宜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萍.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临床分析【JJ_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55. [2]程蔚蔚,李笑天.羊水栓塞的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84-85. [3]杨世杰.药理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胡珈瑞,李家福.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J]_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3. [5]肖秀平,朱建青.体位改变加利多卡因软化宫颈缩短产程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8(1 1):712-714. 【6]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 【7]任辉.助产理论与实践I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99. (责任编辑:裘永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