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探析及其对策
作者:刘琼香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探析及其对策
刘琼香[. 收稿日期:20161027
作者简介:刘琼香(1974-),女,湖南武冈人,小学一级,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湖南武冈师范 附属红星小学,湖南 武冈 422400 )
摘 要:语文作业的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而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更是如此。经调研,当今小学语文作业还是存在内容单一、现成、“一刀切”,缺乏趣味性、自主性、层次性等主要问题。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等。作为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师务必探索科学设计自主性作业、开放性作业、趣味性作业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充分展现学生特长、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学记》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1] “正业”是正式的课程,指课内学习;“居学”指课后作业。古人尚知,课后要设计(布置)好作业,可见,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作业的设计,那么,当前小学作业设计工作的现状如何呢?
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不足的现状分析
近期,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查阅等方法对所在县的城市、农村两个不同地域的学校,小、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小学生以及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城市、农村各60份,小、中、高各20份),收回120份;对6位老师(城市、农村各3位,小、中、高各1位)、12名学生(城市、农村各6位,小、中、高各2名)进行了访谈,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又针对这些问题,查阅了大量图书及期刊资料。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从调查结果看,作业大多以书面为主,口头作业、实践(手工作业)少。有些教师一学期下来,几乎没有实践作业。作业常见题型还是老一套:抄写、背诵、默写。老师检查如果还不能背诵、默写的,就一个字:“抄”,抄生字,抄课文,抄个十遍八遍,甚至更多,有些数学老师甚至也这样要求学生。应用实践作业寥寥无几,哪里还谈得上趣味性。这样,长此以往,小学生仅存的一点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也被此“抄”磨得荡然无存。其实这些现象的存在,也不能一板子全部打到老师头上,据调查,多数老师反映,其实他们也不想让学生这么做,没办法,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但学生总免不了考试,期末要考,升学要考,老师也避不开教学成绩“排队”,晋职靠教学成绩、年终收入(奖金)、评奖、评优等等,都得靠教学成绩。鉴于此,老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得不设置大量的抄写作业,包括生字和生词要抄,背诵的课文、精彩片段、名言名句等等,同样也是抄。这种单一的抄写作业方式,从表面上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从实质上看,这
种长时间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抄写,不仅透支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这种单纯的抄写也大大消耗了学生对语文素材的敏感程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知,语文作业设计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的深层原因,施教者有之,顶层设计也有之。
二是内容现成,缺乏自主性。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老师布置作业时,总是一味翻开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针对今天所学内容选择其中几题或全选(如果课文当天学完),布置了事,却很少根据本班学生个体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让其根据自身特长、爱好结合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自主选择部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这点农村学校做的很不够,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没有哪位老师采取过自主布置作业的情况。这样下去,老师是“轻松了”,不要想事,每天重复“上课,布置作业,检查作业”三部曲,根本不需要备课,即使备课也就成了“抄课”,这样就形成了老师抄教案、学生抄作业(抄写)的现象,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方式,这种现状不仅存在农村学校老师当中,城市学校老师也普遍存在。他们都有一个共识—“不放心”,他们大多认为,如果这样的话,刚开始,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偷工减料”,如果没有检验的方法,那恐怕没多久,这样的自主作业就等于没作业了。其实,自主作业,不等于完全自主,而是老师积极引导,自主作业不等于少做作业或者不做作业,而是让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与同学合作、与家长合作等,老师可以从理解、想象、运用,有难有易等多层次、多方面提供更多的作业设计题型,可以将读、写、听、说与唱、演、画、手工制作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结合起来,供学生选择。正如“吃草的骆驼莫喂肉”所言,教师务必抓住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其兴趣、爱好和能力,设计作业“超市”,以充分体现学生作业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挑选。
三是“一刀切”,缺乏层次性。从 “问卷调查”中得出 ,教师、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一刀切”的分别占75%、83%,达90、100人;针对访谈的6位教师,只有1位县城教师认为自己布置作业偶尔不 “一刀切”,而12名学生几乎全部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就是“一刀切”,因为他们感觉不到作业的层次性,无论成绩好坏,该抄的都抄,该写的都写。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老师布置作业硬要“一刀切”而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本就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作业。无论学生基础好坏、接受能力强弱,都要求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数量、难度一样的作业。众所周知,市面上的教辅资料、练习册等设计的题型都是大众化的,有难有易,有的甚至还存在超纲的偏题、怪题等,针对这样的题型如果教师布置作业还是“一刀切”,那么悟性稍差的学生不是做作业,而是抄作业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不仅不能提高,反而还养成了一种惰性。美国著名学者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懒惰就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我们的身体。”可见,这个“抄”字、“一刀切”的危害性。作为教师,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今天,施教,应该像泰戈尔所说:“不能把河水在一些规定的河道里。”布置作业亦是如此。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除了存在以上不足外,从调查的问卷、访谈、资料查找的结果来看,还存在缺乏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存在应试性、很少自编内容等现象。
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其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调查的结果显示,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切实做好作业的设计工作,这不仅仅因为小学是启蒙阶段,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能否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需要。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需要。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而好奇心本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刚刚迈入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作业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刚开始,可能感觉不明显,但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会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而且还影响其它学习的兴趣。为此,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小学阶段的
语文老师,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语文学习就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桥梁,老师通过教学就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联系起来,使学习慢慢体会到语文学习是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一的部分,是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再现。著名美国教育家华特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由此可知,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反映日常生活。其教学活动也应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如此,其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不存在。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其教学活动中尽量再现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而且在作业设计方面更要将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其逼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觉到作业就是日常生活的再现。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作业设计,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充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需要中学习,在学习中更渴望学习。
二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需要。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仅应该具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有这种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意识。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3]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这是‘根’。”[3]这席话,不仅为我们道出了语文学习必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也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其中深入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活、体验生活就是强化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说语文作业,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业更不能局限于背课文、听写和抄课文、抄生字等老一套作业模式,而应该将其作业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语文作业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这不仅符合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还有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总而言之,作为当今的语文授课教师,将语文作业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潜意识,尤其是小学语文授课教师应将其作为自我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如学习古诗《江雪》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这样让学生在作业(绘画)中深刻体会到孤身一人垂钓的那种凄凉的情境,同时,学生也会深刻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真实感受。通过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能给学生留下“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就是画,画就是语文,画中有文,文中有画,画亦文,文亦画。
三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生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现实教学中,因部分老师还是片面追求“质量”(唯成绩排名)。除了千遍一律、老掉牙的教学方法之外,语文作业也总是在“抄”字上做文章,抄生字、抄课文,有的甚至还抄作文。长此以往,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影响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其自我学会学习的能力。200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4]教师不仅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掘学生的自学潜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一个国家发展后继有人的需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差异性、开放性、发展性、自主性、实践性于一体,使每个学生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学生乐于学习,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设计好小学语文的作业,成为新世纪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始终不渝的追寻目标。
由此可知,精美的作业,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余负担,成为学生的累赘,反而还可以丰富学生成长的阅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成长的情感,放飞孩子的心灵。
3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途径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呢?
一要科学设计自主性作业,充分展现学生的特长。每个学生成长的历程是一本多彩的书,是一首动听的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态度”。由此可见,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喜好、特长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喜欢绘画、有的擅长表演、有的善于手工制作、有的善于写作等等,各有所长。授课教师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稍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仅不会得到提高,反而其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完美作业的设计就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充分展现学生的特长,体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教授《狐假虎威》的课文,授课教师设计作业前,首先要“备”学生,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长,各自的兴趣、爱好,可以将作业设计为:朗读录音、剧本排演、续编故事、创作绘画等,让喜欢朗诵的学生朗读录音,让喜欢表演的学生排演剧本,让喜欢绘画的学生创作连环画,让喜欢创作的学生续编故事等等。这种具有自主性的作业设计,不仅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特长,给了学生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各自的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届时,一幅幅“表演逼真动人、绘画形象有趣、朗诵抑扬顿挫、创作立意深刻”的佳作就会呈现在老师的面前。
二要科学设计开放性作业,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200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4]由此可知,语文作业其实质就是一项语言文字运用于实际的实践活动,其作业设计不必拘泥于抄、读、写等书面形式,而应紧扣语言、文字、文学训练的基本特点,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书面性与生活性的统一,加强语文作业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构筑通向日常生活的桥梁,科学设计开放型、趣味型作业,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学了《迷人的秋色》一课后,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迷人的景色,再要学生以“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平时,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故事、说故事,看新闻、说新闻;城市的学生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宣传语、警示语、广告语等,农村小孩到田间劳作,体会劳动快乐与辛苦及其收获的喜悦心情,而后进行交流……这种融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于一体的作业设计,它不仅具有开放性,而且还具有实践性,不仅将学习和生活构成了一个和谐、有机的统一整体,而且还可以巩固、强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无形的得到巩固、发展和提升,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升华,在提高、升华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拓展。
三要科学设计趣味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谁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谁就是犯罪。由此可知,当一名老师不易,当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更不易,因为兴趣就是从这幼小的心灵开始的。当然,通过您的培养、您的努力,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有了这种求知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无需老师多讲,他们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因为他们不仅不会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反而还会当成一种乐趣,在他们心里,做作业就好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真正要让学生对作业有兴趣,也并非一件易事,教师在备课当中,就必须把作业设计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能马虎,也马虎不得。设
计的作业务必具有趣味性,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以生动、灵活、多样、形象的形式再现学生日常生活,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做作业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与学习和生活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常常把学生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上,而无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从而,不仅使学生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反而还把学生带入了单调封闭的误区。为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而有趣味性的作业,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曾有幸观摩到一位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设计的“趣味识字卡”,就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当时,我翻阅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让我眼界大开:有图片识字卡、形近字卡、同音字卡、偏旁归类卡……当时那位老师告诉我,虽然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但做得不亦乐乎,感觉他们是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越舍得花时间,这样枯燥的识字学习就会变为愉悦的学习,从表明上看,只提高了识字效率,其实,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兴趣。
总之,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其它科目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认知、探究、提高的过程,而作业就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需要随时随地创新,语文作业的设计亦如此,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才会层出不穷。只有这样,其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从而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快乐地成长,健康地成长,从小将其塑造成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圣.礼记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
[2] 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美).陈云清译.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3] 顾黄初.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俄).张佩珍译.乌申斯基教育文选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