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崖学校提升地理学科质量工作方案
柴春叶
一.配合中考改革精神
陕西中考将增加省考科目:地理,生物,音乐,美术科目,为了配合这一精神,尽快转换角色,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地理学科质量,我校中学地理学科组制定新的工作方案。
二.分析学科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学科也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但是地理学包罗万象,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中学地理学科又具有“博物性”的特点。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
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所以,中学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相应的地图册、练习册。在教学过程中,读地图、用地图往往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所以,中学地理学科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
正是由于地理学科有这样的特点,对中学生来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学生经常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学科成绩普遍很低。 三.分析我校学情
地理历来被视为“副科”、“小科”,没人关心,没人重视。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只七年级,八年级每周两节,九年级就没了,并且中考不考,每学期期末成绩几分、十几分、二十几分、三十多分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及格人数寥寥无几,家长更关心的是语、数、英等主课。当今的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意识比较强,感情容易激动,对学习又不大感兴趣,特别是一向被称为是“副科”的地理科,在他们心目中完全是可有
可无的一门学科。因此,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显得比较被动。那么,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应如何面对呢?
四、具体措施
1.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挖屈教材中新颖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地理学科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鲜学科,在新学年伊始,我就抓住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挖掘展示教材中穿插的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彩图、幽默漫画、谜语故事等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七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各种热量带图、第86面“苦难的母亲”图、第88面“城市环境问题”图等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寒来暑易、昼夜交替、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进行设问质疑,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着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叙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理论性方面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必须做到精讲、细讲、善于质疑,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
并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制作地球仪及画平面图等实践活动,直至学生彻底理解并牢记。而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等属于条条框框的叙述性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多讲则无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故只需列出提纲指导学生自学,使他们自己理解,然后老师作简单的综合比较,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通过比较“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加深了对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地形、气候差异的本质特征的印象,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利用比较的方法和综合分析法来学习地理。
3、从实际出发,不搞题海战术
目前,加强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而学生做练习又是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针对这两种情况,在设计练习时,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切实做到了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以最少量而灵活的练习帮助学生彻底理解知识,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今后,经常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增长他们的实际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顶上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课本上学到的山峰、山脊、山谷等理性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大自然的规律、现象互相联系起来,牢牢地掌握住地理知识。从而使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实际知识,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
5、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正反设问
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是课本内插图多,且配有地图册。每讲到某一地理事物都有相应的地图加于形象化和实地化。因此,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绝对不能怕麻烦,必须图文并读,通过观图察文、想象、思维、设问等推本溯源的方法把有关的地理名称、规律、特点等落实到图上。如在教学“黄土高原”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提问“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怎样?”然后引导学生看“黄土高原素描图”,和我们印象中的样子得出答案,再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态特征呢?通过这样正反设问,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对学习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6、选用恰当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选用恰当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仿效,不仅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自学地理的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和学科特点;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痕迹的生长,使知识较快地转化为技能。例如:学习河流的内容时,列出水系特征的知识模式:①源地、流向、注入湖海;②水系组成及形状;③流域范围;④流程及落差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又如:学习气候的内容时,列出反映气候情况的资料:①气温的高低及其分布,从气温分析定出所属的“带”(寒、温、热);②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从降水分析定出所属的“性”(干、湿与海、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气温和降水情况定出气候类型。利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纲目清楚,一目了然。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效率。
随着中考改革,教学内容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