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福云6号工夫红茶加工关键技术 林清菊 (福建省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355000) 近年来,随着红茶市场的兴起,福云6号鲜叶原料越来 季福云6号萎凋叶含水量掌握在58%~61%为好。 越多地被用来加工生产工夫红茶。福云6号品种为无性系, 3.揉捻 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具有发芽早、芽叶翠绿、白毫 可采用65型、55型、45型揉捻机,一般大型揉捻机投叶 显露、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适制性广等优点。适制 量f萎凋叶,下同)在100~120kg,小型揉捻机投叶量约35kg, 绿茶和红茶,春季适制高档绿茶(扁茶、毛尖茶等)。制出的 投叶量要适中。为了揉紧条索,要揉破大部分细胞,揉出细 毛尖茶翠绿、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汤色翠绿明 胞汁,揉捻过程中加压和松压要相结合,每加压一次即松压 亮、滋味醇和爽口。福云6号生产的红茶,外形乌黑油润、金 一次,使揉捻叶团松懈,散发热量。揉捻过程,发酵已开始,通 芽显露;茶汤红艳、明亮、清澈;香气甜香清爽;滋味醇厚。 过压力调节也可调节发酵的温度、通氧条件。一般揉捻压力 应用单芽福云6号生产工夫红茶,金毫显、亮丽,卖相好;所 调节:不加压揉捻(60min)一轻压(1Omin)一松压(5min)一中压 制工夫红茶滋味甜醇,适宜大众化口味,尤其适合刚开始喝 (1Omin)一松压(5min)一重压(1Omin)一松压(1Omin)一解块。 茶者。还有福云6号的丰产性能强,应用其鲜叶原料加工红 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 茶产能大,其加工技术也相对容易把握,加上价位较低,符 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 合平民化的消费需求。 揉捻叶泛红。揉捻充分是发酵良好的必要条件,如揉捻不 为进一步规范、提高福云6号制作工夫红茶的品质,提 足,细胞破坏不充分,发酵不匀,毛茶汤味淡薄,并有青臭 升生产效益,笔者到茶企调研并结合生产实践技术总结,撰 味,叶底花青。 写本文,供生产应用参考。 4.发酵 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 一、春季工夫红茶 ̄jo-r"关键技术 品质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福云6号发酵,室内温度24—27℃,相对湿度90%~95%以 1.原料要求 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为佳。如发酵温度过高,发酵过.陕,多酚 尽量选用来自高山、施用有机肥茶园的优质鲜叶原 类化合物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产物较多,叶底乌暗,香味低淡; 料。优质红茶一般采摘单芽或一芽一、二叶鲜叶原料,大宗 发酵温度过低,酶促作用较弱,发酵慢,品质差。特别在春茶季 茶采一芽三、四叶鲜叶,尽量选用芽梢肥壮优质新鲜原料。 节,气温较低,发酵较为困难,必须适当提高发酵室温度。 切忌用指甲掐采茶叶,也不可用手捏紧抓采;不采单片叶, 发酵适度时,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花果香。发酵 不采碎芽叶,也不可老嫩一把捋。最好选择晴天采摘,当天 不足,则香气不纯,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 采摘,当天付制。 花青。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 2.萎凋 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先决 5.烘干 条件,萎凋通过散失适度水分,降解高分子物质并伴随次生物 烘培也是福云6号红茶加工重要的工序之一。烘干要 质的生成来影响红茶品质。福云6号总体含水量较多,故萎 高温快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前几道工 凋程度要重些。生产上常用的有自然萎凋和热风萎凋。 序所形成的品质;蒸发水分,使干毛茶含水量降低到6%左 (1)自然萎凋。萎凋场所应保持空气通畅,无异味。摊 右,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继续发散青臭气,进 叶厚1—1.5kg/n ̄,温度20~22℃,相对湿度70%左右为佳。 一步发展茶叶香气。 湿度大时,可开启排风扇或用除湿机除湿,以加快萎凋。为 烘干采取“高温烘干,先高后低”的原则和分次干燥。福云 了加快进程,自然萎凋不足的在制品,还可置于微弱的阳光 6号红茶终止发酵,一般初烘温度120~13O ,摊叶要薄(1—1.5 下摊晾。 em),且通风量要大。初烘至略有刺手感时,下机摊凉30 arin左 (2)热风萎凋。热风温度小于35℃,摊叶厚度以14~18 右,至室温后进行足火干燥,以使茶叶水分重新分布,以利均匀 cm为宜,叶温控制在24~26℃为宜,每隔30~60min轻轻翻拌 干燥。足火温度85~90℃,摊叶厚度2—3era,烘至足干。 1次,温度控制“先高后低”,前期可稍高,后期温度逐渐降 低,车间相对湿度维持70%左右。 二、夏暑季工夫红茶 ̄jn-r-关键技术 萎凋适度:叶面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 软,手捏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折而不断,无枯 在福安,通常福云6号夏、暑茶在8月采摘。这个季节 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春 所生产的福云6号绿茶外形枯黄、香气低、苦涩味较重、品质 ・ 26 ・ 黎平山区茶苗冬植效果好 石伟昌 (贵州省黎平县茶叶产业发展局,557300) 般新建茶园植苗多在秋季、冬季和春季,但在什么季 象几乎不会出现。此时,外部的气候环境和茶苗的生理特点 对运输移栽茶苗非常有利,是一年中最有利的时期之一。 一节最好,各地不一样。在贵州省东南部的黎平县山区,经过 笔者近五年的调查和试验,认为该地茶苗冬季栽植效果最 好。 4.茶苗抗逆性较高。成活率高 一般情况下,随着气温降低和茶苗进入休眠期,植物地 茶苗冬季栽植与秋季和春季栽植相比,笔者认为有以下 好处: 1.此时茶苗进入根系活动旺盛期。利于栽后新根生长 面部分的新陈代谢减慢,水分蒸腾作用小,植物体内的自由 水与结合水比值变低,则茶苗抗逆性增强。通过几年来对新 建一幼龄茶园中茶苗的成活率调查来看,冬季植苗的茶园比 春季成活率高5%~12%,特别在栽苗后的第一年的幼龄茶园 期遇干旱年份中表现更为突出。 冬季一般气温较低,黎平县当地气温一般在1 1月份会 低于10℃以下,茶苗地上部分进入了休眠时期,而地下部分 的根系进入了活动旺盛期。此时移栽茶苗,受伤的根系易恢 复,易萌发更多的新根。 2.此时进入农闲时期,有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栽植茶苗 秋季,在黎平县一般不移栽茶苗,主要是因为此时该地 5.茶苗的新梢、芽叶生长较快 在黎平当地有“冬栽茶苗长好,春栽茶苗小,早栽(冬栽) 一月早采半年”之说。意思是说,冬季栽植的茶苗比春季栽 植的茶苗生长得快、好,投产会早半年或一年。冬季栽植茶 苗相当于在茶苗地上部分休眠的时期,快速恢复移栽后受伤 的根系,吸收营养为春季地上部分的叶芽生长打下了较为坚 气温较高,降雨量还偏少,最关键的是正处秋收的大忙季节, 当地劳动力都在进行秋季抢收,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来进行茶 园整地、移栽茶苗等。当地的秋收工作主要在8—10月份,而 进入冬季(11月份)后,该地的秋收已完成一段时间了,能空 闲出足够的劳动力来新建茶园。 3.此时气温较低。利于茶苗调运和栽种 进入冬季后,气温降低,但气温很少有低于0℃,此时此 地降雨量会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增加,而茶苗的叶芽已进入 实的物质基础,利于叶芽的生长。而春季移栽的茶苗,此时 根系活动减弱,叶芽生长加快,但移栽后受伤根系恢复较慢, 会影响茶苗吸收运输营养,从而影响叶芽的生长。 实践经验证明,在贵州黎平山区栽植茶苗,与秋季和春 季栽植相比,冬季栽植茶苗成本低(人工成本和第二年补植 茶苗的成本),茶苗成活率高(一般会达90%以上),在有旱情 的年份成活率更明显;在生长势、根系生长、新梢生长、成活 率等方面,冬季栽植茶苗比秋季和春季均高和强。 了休眠期,停止了生长,茶树消耗水分和营养与以前相比,大 大减少。运输茶苗过程只要注意按正规操作,茶苗“烧苗”现 差,造成售价低廉,经济效益低下。利用该季的福云6号鲜 叶加工红茶可大大提高夏暑茶的产值。福云6号夏暑红茶 生产工艺大致和春茶一致,其中略有不同的是: 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 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福云6号秋季加工红茶,基本工艺与 春季红茶大致一致,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1.秋天天气凉爽、干燥,萎凋时要注意把控温、湿度,为 使萎凋均匀,在萎凋过程中,应适当进行翻拌。通常1 ̄2h要 翻拌1次,翻拌要翻底、翻透,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萎 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含水量、温度、摊叶厚度、翻拌次数 1.在热风萎凋时,温度高于30℃以上的,可不必加温萎 凋,只需鼓风,就能达到工艺要求。夏暑茶萎凋叶含水量掌 握在61%~64%。 2.揉捻过程基本与春茶一致,但要注意室内温度。揉捻 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湿度85%~90%。在高温低湿 的情况下,可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或搭阴棚等措施,以降 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过程中失水过多,以确保红茶 发酵所需的水分条件。 3.由于夏季温度较高,福云6号的发酵时间会缩短,在揉 等因子有关,一般18h即可完成,萎凋叶含水量掌握在61%一 64%为宜。 2.福云6号秋茶的发酵除了要控制好发酵室的温、湿 度,保持空气流通外,还要根据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 调节发酵时间。一般秋天的气温还较高,茶叶在揉捻时,有 些就开始发酵了。因此,应根据发酵进程,灵活调节发酵时 捻结束时有些揉捻叶已经泛红的,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 再经发酵,直接进行烘干即可;揉捻叶发酵程度不足的,则要 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室温度23。C左右、湿度90%以上为佳。 间,以使茶叶滋味、香气更好。 福云6号,为福建省主栽茶树品种之一,发芽早、采摘期 长、产量高,还受不少绿茶茶区的青睐。种植茶树的目的是 增产增收,福云6号种植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因时调节绿茶、 红茶、白茶等茶类生产,生产优质、质价相符、大众化需求的 三、秋季工夫红茶Jjn-r关键技术 9月下旬以后采制的为秋茶,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 ・ 产品,同样可提高总体生产效益。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