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 第2O卷第6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m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NOV,2014 、,01.2O NO.6 无锡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路径探析 丁兰华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摘 要]无锡在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无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无锡城市文化品牌打造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无锡;城市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无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 [文章编号]1673--3878(2014)06—01O5—03 体部门和个人,因此,无锡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仅仅是部 分单位和个人自发地在实施,由于没有专项资金的资助和 一一、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 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当代社会,全球化和城市 化浪潮风起云涌,要想提升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提升城市 的综合形象,必须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无锡是 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 度突飞猛进,但是城市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文化形 定的激励措施,无锡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收效甚微、停 (三)定位不明确,品牌无特色 无锡一直以来没有给自身形象一个明确的定位,之前 滞不前。 无锡的城市形象主要是“太湖明珠”,但是太湖蓝藻事件爆 象、知名度、美誉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而无锡要在 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 力,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大力加强城市 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二、无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不足 发后,对无锡的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无锡应 尽快找到自身的城市形象新定位,改变世人对无锡的不良 印象。另外,无锡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特色鲜明、朗朗上口 的城市文化品牌,因此在城市宣传和品牌宣传方面显得杂 乱无章,无锡应该尽快利用吴文化发源地的优势,打造出 自身的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无锡市的城市品牌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品 牌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但是,无锡市的城 市品牌化建设和无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各 界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四)品牌推广不够,营销力度不够 近年来,无锡的城市文化品牌推广的主要途径还是较 为传统,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因而无锡的知名度并没 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无锡应该充分发挥新 媒体传播快、信息量大的优势,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比如 通过拍摄旅游文化宣传片在相关媒体上反复播放、建立城 (一)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 近年来,无锡市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和措施来推 动无锡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但对的具体落实没有跟 上,缺乏具体明确的实施计划和有效的督促措施,跟苏州、 杭州、大连等旅游文化名城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无锡市应该把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上更高的议事日 程,在制定的同时,建立落实机制,落实到人、加 强监督,确保无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能够稳步推进。 市品牌文化宣传微博、博客,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无锡城 市文化等手段不断提升无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无锡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路径 (一)打造无锡文明城市的“和谐文化”品牌 宗教民俗文化作为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个精品,当仁 不让地处于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对现代旅游城市 的发展后劲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无锡有浓郁的 宗教文化,道教、佛教、教、教,其中道教和佛教 建筑最多,影响最大。如惠山古镇祠堂群,南禅寺、灵山大 (二)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关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无锡只是出台了相关 口号式的文件和指导意见,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规章制度来 推进此事,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将责任落实到具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丁兰华(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学、文化哲学。 [基金项目]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 3#-度政产学研科技基金项目(RJ1 3025)。 105 佛。除了南禅寺和灵山大佛外,无锡佛教文化还体现在一 较为单一,如果对吴文化没有任何了解的游客浏览这些内 容,很难产生兴趣,不适合一般游客的欣赏品味。因而,仅 通过这一平台来促进无锡吴文化旅游,显然是不够的。应 处文人园林中。寄畅园原为元代佛寺的一部分,后被无锡 的秦氏家族改建,所以又叫“秦园”。寄畅园在经过秦氏几 代人的大规模经营建设后,更趋完美,誉满海外,是当时的 江南名园之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 锡应充分发挥宗教资源优势,构建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 城市品牌,提升无锡市民的道德素质,给外地游客留下美 好的印象。 该利用物联网平台,将无锡所有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并让 游客可以轻松通过手机进行查阅,预定线路,让游客充分 感受到无锡智慧旅游的科学、便捷。 (五)打造无锡时尚城市的“影视文化”品牌 无锡是央视影视基地,影视文化是无锡的城市文化品 牌之一。三国城、水浒城、唐城等经典影视拍摄基地;阖闾 (二)打造无锡旅游城市的“吴文化特色”品牌 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城市文化产业长盛不衰的灵魂,是 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所依托的主题。可从旅游专项路线、 旅游文化商品、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重点打造,着力体现 文化的深层内涵。 城遗址公园、荣巷历史文化街区、长广溪湿地等新兴影视 拍摄场所;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大型影视综合体, 初步打造了无锡科技时尚的“影视文化”品牌。接下来, 无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打破现有文化创意园区 的传统模式,在吸引世界各地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公司、项 首先,打造一批文化品位高、文化内涵深的旅游精品 路线。如“环城古运河游”路线就,着重设计几条富有特 色的路线,充分彰显无锡的传统历史文化。在游客观光的 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精心排练、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 表演,这样会增强游客的兴趣,给游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 象。其次,设计出一批独具匠心、具有无锡特色的旅游纪 念品。在旅游纪念品设计方面,应充分体现“吴文化”和区 域特色,设计如古运河的刺绣、水弄堂的画册、吴门才子资 料册、吴歌集等纪念品,弱化旅游文化产品的商业味,增加 其文化品位。再次,继承和弘扬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比如惠山泥人、紫砂、吴 目来无锡集聚基础上,以开放、轻松、时尚的姿态迎接普通 参观者和游客,提升无锡的城市吸引力。 (六)打造无锡聚才城市的“人才特区”品牌 历史上无锡人才荟萃,才人辈出,但由于无锡的历史 地位和现实状况,人才流失较多,文化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本土人才机会不足,难以形成气候。要留住人才,就要大 力改革人才机制,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从文化创意产 业需求看,需要加强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 其是加强本土创意大师、领军人物的培养。杭州“白马湖 创意村”的经验可资借鉴。从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看,无 锡需要培养自己的领军人物、文化巨匠、艺术大师,应 歌、道教音乐、锡剧、刺绣、蓝印花布、剪纸等。在非物质文 化遗产博物馆增加游客互动项目,比如在泥人博物馆,可 该力戒“眼光向外’’‘‘眼光向上”的做法,积极鼓励本土文 化机构、文化人才平等参与项目竞争,摒弃主观决策而通 过科学论证决定取舍,给本土人才更多的参与、锻炼机会。 在人才培养上,要发挥本地高教资源优势,强化政产学研 结合,共同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培养市场缺乏的文化创意 人才,同时依托本土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网罗文化精英, 构建本土文化、艺术人才高地。 (七)打造无锡无线城市的“新媒体传播”品牌 形象传播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总体文化 实力的重要方面,是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的直接体现。城市 形象传播力的提升,有赖于现代化的传播体系和强有力的 传媒业人才队伍。无锡的传媒业队伍比较庞大,人才素质 总体水平较好,传播平台比较多,本土信息传播和话语能 以让游客亲手来制作泥人,这样能给游客留下更加深刻的 印象,这既是最直接的市场营销手段,又是最科学的文化 传承方式。 (三)打造无锡生态城市的“宜居文化”品牌 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是现在游客对旅游城市 的基本要求,无锡作为中小城市,要充分体现城市的宜居 性,这就需要降低城市的污染,开发生态旅游、绿色旅游。 要继续对运河进行综合治理,确保运河的水质良好,恢复 运河“人家尽枕河”的风貌;要继续对太湖进行水治理,减 少太湖蓝藻,优化太湖水质,逐渐弱化太湖水污染事件的 不良影响;要继续进行湿地公园建设,建立生态隔离带;要 进一步退耕还林、造林绿化;要加强市民低碳环保意识,减 少私家车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空气……将无锡 打造成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休闲旅游宜居 城市。 (四)打造无锡物联城市的“智慧丈化”品牌 总理2009年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拉开了我 国物联网建设的新局面。无锡作为物联网之都,应该将物 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旅游方面,启动“智慧旅游”项目,专 门建设“感知旅游”系统项目,游客只要拿出随身携带的 手机,轻轻一按,就能对园区景点了如指掌。在无锡的吴 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通过无锡新传媒、《吴文化工作室》制 力较强,硬件水平在全国、全省也相对较好。无锡新传媒、 太湖明珠等网络新媒体更为无锡传媒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总体看,无锡对外的形象传播力却不够强。一些节目流 于庸常俗套,未能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 精神文化产品。因此,作为带有一定事业性质的无锡传媒 业,应调整方略,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提升从 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文化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提高 节目质量品位,注重精品意识,积极打造品牌节目,提升话 语能力,扩大传播半径,提高文化精品生产能力和输出能 力,为引领社会风气、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做出本土媒体 应有的贡献。同时,无锡应注意培养文化产品的策划、中 介、营销人才,加快无锡文化产品与市场的(下转第111页) 作的一个“吴文化”网页,里面通过一篇篇杂记、散文传播 无锡的特色文化。但是内容考证考据意味过浓,表现形式 l06 必修课学分数达到该学年(连续两个学期)所学必修课学 分总数的60%”应予退学,学生一旦退学不仅给学生本人、 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学生通过校园网, 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基本学籍信息,对自己的成 绩和学籍信息有异议的可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反映。在 校园网上,学生能查询到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期末 考试总体安排,掌握转专业、提前就业、考勤、考试、领取毕 业证书、补办学生证、补办毕业证明书的有关规定,能自助 进行休学、复学、课程免修、免考、保留学籍申请,通过信息 学生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也浪费国家教育资源。为给退 学学生再有一次在校学习的机会,学校也制定了《退学试 读管理办法》,允许因学业原因退学并符合条件的学生申 请退学试读,退学试读期为一学年,退学试读生应按其试 读所在专业班级收费标准交费,试读期满后,学习成绩合 格者,可转为正式在读生。实行退学试读管理办法后,从 2008年 ̄2013年,学校共有8名因学业原因退学的学生申 请退学试读,经过努力全部转为正式在读生。退学试读管 化、网络化管理,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服务支持平台。 三、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 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关注学 生的合理要求和个性差异,尽最大可能维护学生的的合法 利益,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学籍管理工作才能进一 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左颖.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 学报,2009,(01). 理办法诠释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了学生继续上 学的机会,避免将学生推向社会,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管 理的人性化,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教育的理念,即以培养 人教育人为主、以处罚为辅,不仅给学生一个弥补的机会, 也避免浪费国家教育资源。 (七)借助校园网,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 发展,学籍管理信息化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学校建立 和完善计算机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籍 [2]田经兵.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学籍管理改革[J].长 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0,(12). (责任编辑:毛维) Practice of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in the Management ofSchool Roll 一一Aca¥e sudyofXitamenCityUniversity CHEN Yong—mei (Xiamen City University,Xiamen 361008,China) Abstract:In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roll,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fi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ssive—style higher eduction and requirement of market economy,reflects students’predominant status,and cares abou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The paper takes the example of Xiamen City University and explores the 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in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rol1.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anagement of school roll;student—oriented (上接第1 O6页)接轨,促进与文化产业相关高端活动在锡 举办,扩大无锡文化产业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快现代传媒 [2】谢光前.在江南工商文化中植入诗性精神一一以江 苏无锡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09, (04). 手段(3G手机、移动电视、博客、微博、微信等)的运用和普 及,积极推进媒体数字化,使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3]王立人.彰显吴文化创新品格推进创新文化建设[J]. 江南论坛,2009,(01). [4】王海梅.推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一对无锡 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 0 09, (05). [1]王国中.培育城市文化品牌促进魅力无锡建设[J].江 南论坛,2012,(03). (责任编辑:毛PathExplorationofCulturalBrandBuildinginWuxi DrNG Lan.hua 维) (School ofcreative culure,Wuxit Professional College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Wuxi Jiangsu 214028,China) Abstract:Wuxi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city culture brand building.However improving space still exists.The paper analyzes the shoutcoming in cultural brand building ofWuxi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path for Wuxi to build its cultural brand. KeyWords:Wuxi;city cultural;brand l 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