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太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太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暴趣科技网
2020年太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按规定,决议的形成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而决定虽然有时也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但没有规定必须 如此。这说明两者()。 A、形成程序不同 B、内容特征不同 C、执行效力不同 D、发文机关不同 【答案】A

【解析】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 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在写作实践中,二者的不同在于:1.内容不同。决议涉 及的内容原则性、理论性较强,而决定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具体,实践性更强。2.形成程序不同。按规定, 决议的形成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而决定,虽然有时也经过会议讨论通过,但没有规定必须如此。3.表达 方式不同。决议的突出特点在于“议”,较多使用议论;决定则较多用来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不一定要展 开充分的议论。根据题干,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当选;BCD项没有涉及,故错误,排除。故选A。 2、下列各组文种中,都可以用于下行文的是()。 A、报告、通知、决定、指示 B、公报、议案、决议、公告 C、意见、请示、批复、通告 D、命令、通报、纪要、通告 【答案】D

【解析】A报告是上行文。B议案是上报公文。C项请示是上行文。故选D。 3、关于中餐礼仪,不正确的是()。

A、在席间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

B、喝酒时。一味给不胜酒力的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表现 C、按礼仪惯例,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 D、够不到的菜,可随意起身或离席去取 【答案】D

【解析】D项不符合就餐礼节,正确的是如果多人入席,桌子很大,又不能旋转,菜离你比较远,最好不要站起来将胳膊伸到对方面前去夹食。相反,如果自己身边的菜别人够不着,应站起来帮助对方,这样既符合礼节。又显得亲切。

4、巨人集团公司与河海大学商洽工作,行文时应使用的文种是()。

1

A、报告 B、函 C、通报 D、请示 【答案】B

【解析】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故为B。 5、城市劳动力供给受哪些因素影响?() A、城乡人口再生产 B、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 C、劳动力参与率 D、劳动力流动 【答案】ABCD

【解析】劳动力供给可以定义为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上,一个既定的人口市场中所提供的工作量。影响城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特征,它包括人口的规模、人口的再生产能力、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年龄与性别构成等;(2)劳动力素质,它包括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教育程度、劳动技能水平以及合作精神等;(3)劳动参与度,它是指总人口中有就业欲望的正常人口所占百分比以及他们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4)制度因素,它包括社会保障、就业、劳资关系。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管理的特性()。 A、独占性

B、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C、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 D、竞争性 【答案】D

【解析】D项“竞争性”不属于公共管理的特性,而是企业组织的特性。

7、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答案】C

【解析】乙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故车费应当由甲承担。而手机的丢失与乙无关,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此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8、下列短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学原理的是()。 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C

【解析】A项体现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以及在一定条件下量的优势可弥补质的不足的观点。B项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可知该项正确。D项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9、下列哪项诗句描写的不是嘉峪关()。 A、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B、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C、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 D、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迹入尧天 【答案】B

【解析】A、C、D三项描述的均是嘉峪关。B项出自唐代高适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描述的是玉门 关,并非嘉峪关。故选B。

10、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 一成本定义是指()。 A、沉没成本 B、隐性成本 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C

【解析】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 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 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故选C。

11、黄河与海河的入海口都为淤泥质海岸。而近30年来,海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基本稳定,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向海推进。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3

【答案】B

【解析】海岸线变化受地貌形态、河网密度影响不大,因此A、C两项错误。黄河与海河的入海口都是淤泥质海岸,抗侵蚀能力相同,因此D项错误。黄河与海河的入海口都是淤泥质海岸,泥沙沉积量的多与少会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只有泥沙沉积量多于泥沙沉降量,海岸线才会向海洋推进,而黄河的含沙量很大,因此B项正确。 12、社会意识的相对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B

【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性表现在:(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 诸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性的突出表 现。故选B。

13、“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玉米、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故选B。 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的是()。 A、事物的发展是天定的 B、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单一的 【答案】C

【解析】“天行有常”,即说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不能说是天定的。在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事物的发展不仅有物质性,还有意识性。故选C。 15、为应付复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我们在进行行政决策时要拟订多个方案。不属于行政决策的是()。 A、积极方案 B、消极方案 C、临时方案

4

D、应变方案 【答案】B

【解析】行政决策方案分类一般有四种:积极方案、追踪方案、临时方案和应变方案。B项不属于行政决策方案。

16、这篇公文的主要语言风格是()。 A、平实易懂 B、准确生动 C、艰深晦涩 D、庄重周严 【答案】D

【解析】公文语言有着与其他文章不同的特点,即准确、庄重、平实、简明。作为批复,尤其要做到庄重周严,所以选D。

17、启事与通告的本质区别是()。 A、内容不同 B、使用单位不同 C、面对对象不同 D、是否具有强制约束力 【答案】D

【解析】启事没有强制与约束力,这是与公告、通告的本质区别。故选D。 18、下列诗句与其描写的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答案】A

【解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对应的是春节。B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C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D项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七夕节。因此A项错误。

19、下列诗句与其描写的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5

【答案】A

【解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对应的是春节。B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C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D项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七夕节。因此A项错误。

20、“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怀疑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资本创造财富已成共识,“劳动是财富、幸福的源泉”早就过时 B、财富、幸福的源泉有多种,劳动并不一定会给人带来财富和幸福 C、怀疑劳动价值论会导致价值观、幸福观发生扭曲

D、不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会导致对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的怀疑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价值论。A项中“早就过时”说法错误。B项“并不一定”说法与题目强调的“劳动创造财富和源泉”相违背。C项表述符合题意。社会分配制度不合理会造成差距过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人们对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产生怀疑,D项表述也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D。

21、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则强调“优质优价”。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强调商品的“质和价”,“质”代表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是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此可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故本题选C。 22、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选项中反映出相同哲理的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答案】D

【解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规律的客观性原理。D项说的是事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种谷子是不可能长成豆苗的,与题干体现的哲理相同。A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B项体现的是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C项体现的是发展是前

6

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3、关于自然光学现象的成因,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晚霞:太阳光斜照至地球时,遇到悬浮在大气层高处的细小尘粒产生散射 B、地球极光: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大气摩擦生热发光 C、彩虹:阳光照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光线发生色散及衍射 D、海市蜃楼:光在均匀的空气中连续发生折射和全反射 【答案】C

【解析】A项,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A项正确。

B项,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 24、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答案】D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朴素唯物论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庸俗唯物论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机械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物质的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所以,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都没有彻底认识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因此本题答案为D。

25、“一票否决制”体现的决策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少数决策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答案】A

【解析】一票否决指的是只要有一人投了反对票,无论赞成票有多少,这项决策也不能通过,体现的是全体 一致规则。故选A。 26、公文的作用主要有()。 A、交流作用 B、指导作用 C、引导作用

7

D、备考作用 【答案】ABCD

【解析】公文主要有交流、指导、引导、备考、宣传等作用。 27、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A、生物在代代相传的繁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异 B、变异的长期积累,导致各个物种出现千变万化 C、变异是长期存在、逐步发展的,进化是逐渐发生的 D、生物进化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者生存” 【答案】D

【解析】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观点的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D项符合题意。

28、公文中,“××××”处缺少发文字号,其正确的书写格式应为()。 A、陕政函(2012)181号 B、陕政函〔2012〕第181号 C、陕政函〔2012〕181号 D、陕政函2012年第181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发文字号有固定的模式,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年度),序号(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年份加六角括号,序号前不加\"第\"字,数字前面也不加\"0\"。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9、下列哪项诗句描写的不是嘉峪关()。 A、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B、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C、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 D、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迹入尧天 【答案】B

【解析】A、C、D三项描述的均是嘉峪关。B项出自唐代高适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描述的是玉门 关,并非嘉峪关。故选B。

30、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以()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 A、产权制度 B、决策制度 C、生产销售制度 D、经营管理制度 【答案】A

8

【解析】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故选A。 31、城市劳动力供给受哪些因素影响?() A、城乡人口再生产 B、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 C、劳动力参与率 D、劳动力流动 【答案】ABCD

【解析】劳动力供给可以定义为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上,一个既定的人口市场中所提供的工作量。影响城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特征,它包括人口的规模、人口的再生产能力、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年龄与性别构成等;(2)劳动力素质,它包括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教育程度、劳动技能水平以及合作精神等;(3)劳动参与度,它是指总人口中有就业欲望的正常人口所占百分比以及他们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4)制度因素,它包括社会保障、就业、劳资关系。

32、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答案】A

【解析】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即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3、人民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A、创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因此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选D。

34、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 A、品牌营销 B、扩大规模

9

C、降低成本 D、创新发展 【答案】D

【解析】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故选D。 3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劳动产品不同 B、劳动过程不同 C、劳动支出不同

D、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故本题选择D项。 36、下列公文发文办理流程中,均属于公文制发阶段的是()。 A、会签与登记 B、审核与复核 C、签发与注发 D、缮印与用印 【答案】D

【解析】编号、注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封装构成了公文的制发阶段。 37、市水利局向市财政局请求增拨水利建设经费应用的文种是()。 A、请示 B、函 C、报告 D、申请书 【答案】B

【解析】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市水利局和财 政局是不相隶属关系,应该用函。故选B。

38、甲在某公司招聘司机时,用假身份证应聘并被录用。甲在按照公司安排独自一人将价值7万元的货物从 北京运往山东途中,在天津将该货物变卖后潜逃,得款2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诈骗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10

【答案】C

【解析】甲利用了职务便利,是职务侵占罪,排除侵占罪和盗窃罪,即排除A、D两项。甲用欺骗手段应聘 并非直接骗取财物,不是诈骗罪,排除B项。故选C。 39、人们必须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是因为()。 A、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B、认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C、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D、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认识的源泉 【答案】BC

【解析】一切真知皆由直接经验发源,但任何人不可能事事都依靠直接经验,人类文明成果依靠间接经验传承。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偏废。

40、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解释了()。 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同

B、为什么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短期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为什么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型 D、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 【答案】C

【解析】规模经济,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规模过大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所以,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型是由于厂商的规模不经济所致。 4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形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门之间如果资本可以自由转移,则会导致各部门利润 的平均化。故选A。

42、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确定行文目的要求 B、选择文种 C、确定公文日期

11

D、确定主题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行文目的要求、选择文种、确定主题。故本题选择ABD选项。

43、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 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 【答案】B

【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出现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同进步势力进行顽强而持久的反抗。所以应选B。 44、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与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与1月份零度等温线一致 【答案】ACD

【解析】秦岭一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和半湿润区、1月份零度等温线的界线。故选ACD。 45、()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动力。 A、思想 B、艰苦奋斗 C、实事求是 D、改革 【答案】D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动力。故选D。

46、在下列选项中,作为衡量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尺度,并作为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物质标志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者技能 C、产品质量 D、生产工具

12

【答案】D

【解析】生产工具不仅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还是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故选D。 47、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A、资本的转移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C、采用价格竞争 D、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答案】A

【解析】B、C、D三项是同一部门内部的竞争手段。不同部门之间哪个部门的利润率高,那么其他部门的资本家就会把资金转移到该部门,所以说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故选A。

48、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A

【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故选A。 4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ABCD

【解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不是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故选ABCD。

50、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称为()。 A、社会公德 B、个人品德 C、职业道德 D、家庭美德

13

【答案】B

【解析】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称为个人品德。故选B。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