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2期 2015年6月 邢台学院学报 J0I『I{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Vol_30.No.2 Jun.20l5 对短跑中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潘摘灵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要:将短跑的蹲踞式起跑技术的众多指标进行量化式分析,重点研究起跑时重心高度、膝关节开放角度及重心 位置变化对于短跑起跑效果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机从人体侧面水平方向拍摄影像,截取受试者预备阶段至第一步落地 完成阶段的视频进行图像解析,选取人体各主要关节以及腿部取出比例数据标尺,通过扎齐奥尔夫斯基模型进行图像解 析,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比较T值的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不同层次运动员的短跑出发技术 的差异,并寻找到最快捷高速的动作运动轨迹。 关键词:蹲踞式起跑;重心位置;膝关节角度;生物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5)02.0163.03 田径是世界体育历史上最古老的竞赛项目,而 “百米飞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重大田径赛事 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革新,技术动 作的逐步发展,人们也在不断的冲击着速度的极 限。短跑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为起跑、起跑后加 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部分的因素。虽然,途 中跑的快慢是影响短跑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但在 当今世界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对手间差距 日益缩小,每个细微的技术环节都可能影响运动员 的名次。起跑作为短跑项目中的起始阶段,对其后 的三个阶段水平能否正常发挥起着决定作用。因 此,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和能力对提高短跑成绩势必 会产生重要作用。 1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发现, “高重心”的起跑动作,相 对于一般技术而言,更有利于运动员获得最佳的加 速度,提高运动成绩。因为“高重心”姿势起跑时 重心上升幅度较小,可使运动员在起跑时蹬力集中 在推动人体向前运动上,发挥水平速度较快,同时 减少两腿不必要的负担,起跑时省力,对提高动作 频率有利” 。从两种起跑姿势的力学特点看, “高 重心”姿势优越于普通姿势,能够从技术上保证在 极短时间内快速运动,使身体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动 态,并形成正常、合理的疾跑要求 。本研究致力 于将短跑的蹲踞式起跑技术的众多指标进行量化式 分析,重点研究重心位置变化对于短跑起跑效果的 影响。拟解决的问题是:对普通式蹲踞式起跑的技 术要点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教师及教练员针对短 跑的蹲踞式起跑教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 撑,并利于广大学生及运动员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 理解和掌握。 2研究对象方法内容 2.1实验对象 受试者的选择: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有效 性,本实验供共选择了12位身高、体重、年龄及 力量素质相似的受试者。并具有较好的田径短跑运 动背景,其中6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 田径班,无运动等级;6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竞技 体育学院2012级田径班,均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详细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受试者基本情况(N=12) 表2受试者力量素质情况(N=12) 2.2实验方法 采用SONY NP—F970高速摄像机,从人体侧面 水平方向拍摄影像。拍摄时要求受试者身着短袖短 裤,尽量暴露身体各关节的位置,以便后续进行数 据分析。在拍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以50Hz的频 率进行录像,受试者在听到发令声后进行3O米加 出发冲刺。 实验录制结束后,截取受试者预备阶段至第一 步落地完成阶段的视频进行图像解析,选取人体各 主要关节以及腿部取出比例数据标尺,通过扎齐奥 尔夫斯基模型进行图像解析,并计算出重心,导出 各关节点的运动轨迹解,从而计算关节角度、水平 加速度、重心高度的数值变化趋势,量出实际数据 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照比较、处理;同时分析 起跑后加速至稳定速度所用的时间与距离,运用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比 较T值的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不同层次运动员的短 跑出发技术的差异,并寻找到最快捷高速的动作运 动轨迹。 3研究结果 [收稿日期]2014—12—29 [作者简介]潘灵(1992),女,安徽蚌埠人,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及体能训练方向 154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 心水平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O.0001);在对单 3.1.1起跑准备阶段重心高度对起跑速度的影响 个受试者的前膝角度与后膝角度这两组数据进行分 起跑准备阶段,当运动员听到“预备”的口令 析的过程中,发现前膝角度与后膝角度具有显著性 声时,会将臀部抬起,双手支撑地面。此时的身体 差异(P<O.O1)。 重心高度与运动员自身的身高比值,即为重心身高 表5前膝角度与后膝角度数据 比。重心水平速度,为起跑后一步的过程中,重心 水平距离上移动的平均速度。不同受试群体间的重 心身高比及重心水平速度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 3.1对受试者重心位置变化的分析 示,见表3。 表3不同受试群体间起跑准备阶段 重心身高比与水平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的重心身高比与重 心水平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O.0001);在对单 个受试者的重心身高比与重心水平速这两组数据的 相关性水平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得到相关系数为 0.79,两组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3.1.2 起跑后第一步末重心提升高度对起跑速度 的影响 运动员听到起跑发令后,由预备姿势到第一步 结束阶段,计算重心提高的高度,考虑到每位受试 者第一步的步长及跨步时间不同,则用重心提升高 度与起跑开始至第一步结束阶段的时间,计算出重 心的提升速度。不同受试群体间的重心提升速度及 重心水平速度采用平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见表4。 表4不同受试群体间重心提升速度 与重心水平速度 受试者群体 重心提(m/s)升速度 专 平速度 P值 体育教育学院 受试者0.54±0.02 1.46±0.03 P<O.0001 竞技体育学院0.50±0.02 2.1 7±0.05 P<O.0001 受试者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起跑后至第一步结 束的过程中重心提升速度比与重心水平速度具有显 著性差异(P<O.0001);在对单个受试者的重心提 升高度比与重心水平速度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 程中,发现在每个受试群体中,重心水平速度整体 上随着重心提升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3.2起跑准备阶段膝关节角度对起跑速度的影响 起跑准备阶段,当运动员听到“预备”的口令 声时,会将臀部抬起,双手支撑地面。此时的膝关 节会呈现出一定的弯曲角度,在“预备”姿势时, 位置靠前的腿的膝关节开放角度称为前膝角度,位 置靠后的腿的开放角度称为后膝角度。不同受试群 体间的前后膝角度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见表 5、表6及表7。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准备阶段的前膝 角度,后膝角度与起跑后至第一步结束的过程中重 表6前膝角度与重心水平速度数据 表7后膝角度与重心水平速度数据 4结论 4.1起跑准备阶段重心高度对起跑速度的影响 起跑准备阶段,起跑速度较快的受试者群体在 准备姿势中的重心高度普遍高于同等身体素质水平 但未接受过系统专业性训练的受试者群体。优秀的 受试者群体重心身高比值在30%~36%之间,高出 普通的受试者群体5个百分点。在同等身体素质的 情况下,高重心的起跑准备姿势,有助于获得更好 的起跑速度。应注意的是,在起跑准备阶段其重心 位置应与“预备”姿势的重心位置相同,即其重心 位置投影点与“预备”姿势的重心位置投影点一 致,距起跑线大约15~20 cm” 。 4.2起跑开始阶段重心提升速受对起跑速度的影响 在起跑过程中,优秀的受试者群体在起跑加速 过程中,重心提升的水平速度反而低于普通受试 者,这表明优秀的受试者群体在蹬离起跑器过程 中,重心提升的较平缓,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水平 速度的提升。 4.3起跑准备阶段膝关节开放角度对起跑速度的 影响 起跑是人体由静止状态转入加速运动状态的瞬 间过程。起跑属于快速爆发力(爆发力=力×距离 /时间),如果力量大,爆发力值也增大” 。人体 的两足获得的支撑作用力越大,身体的加速度就越 大。在起跑准备阶段,高水平的受试者整体膝关节 开放角度较大,前膝角在95。~115。之间,后膝 角度在l1 5。~1 30。之间。较大的膝关节开放角 度能够使得在起跑发令瞬间,运动员的伸膝动作幅 度小,蹬地时间短,便于提高频率。 邢台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2015年第2期 165 [1】王海明,洪元舟.对提高短跑起跑反应速度的探讨[J】.山东 学报,2013,(2):46-49. [4]王保成,许树海.田径运动高级教程[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94,1(996):1. 体育学院学报,2005,16(3):36.38. [2】汪广茂,历祥英.程序控制模式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运用 [J】.韶关学院学报,2012,33(2):61.64. [5]徐茂典.蹲踞式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 2008,12(3):63—65. [3】汪广茂.短跑“高重心”起跑技术的力学分析[J].韶关学院 (上接第158页)好的道德品质。 “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己推人,便形成 良好的社会品质。我国“家国同构”的结构使得孝 成为保持我国传统政治秩序稳定的必要文化因素。 在高校结合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特点,适时 开展“奉孝”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学会知思、感恩 和报恩,一方面情真意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感 到亲情的可贵,另一方面也会学会勇于担当,为社 会和谐、民族复兴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立身”:培育大学生的良好情操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经》)儒家认为“克己”是一种节制私欲的 美德, “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 础,主张通过“克己、修身”中和情感与理智、欲 望与道德,达到心灵的和谐。在大学中开展大学生 的“立身”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 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对出生于独 生子女家庭的9O后大学生而言, “自我、浮躁、 、自由”已成为其主要特征,通过开展“立 身”教育,建立理智、完备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平 衡他们浮躁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进而使得他 们能够脚踏实地、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自己的未 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行孝”:树立大学生的良好风尚 “孝”为“仁”的前提, “行孝”的本意即孝 敬父母的德行。儒学主张“仁者,爱人”(即人人 相互关心),认为“仁”是社会道德伦理的核心; “礼”是规范社会的道德规范, “礼”与“仁”密 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儒学“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的思想,要求在处理人际关系是坚持人格 平等的理念,善于从对方的立场思考,维持好人际 之间良好的和谐关系。 “行孝”倡导的施爱施敬理 念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致的。 在高校中进行“行孝”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 和谐是人的社会性的必然反映和要求。这既有利于 培养大学生崇高的道德理想,也有利于树立大学生 良好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肖波冲国孝文化概论[M]入民出版社,2012.9. [3]Y- ̄-Z",'陆翠岩.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 育科学,2009,(3). [4】张振雄.内丘“郭巨孝文化”烁古今【J】.乡音,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