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0,16(22) 7 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成 量 陈龙乾 张 奎 宋 莉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 ̄H210008) 摘要:以河南省荥阳市各个乡镇的土地为评价单元,从土地产出率、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可持 续度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荥阳市各 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今后的土地利用方向 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乡镇土地;集约利用;层次分析法;荥阳市 中图分类号F3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7—77 31(201 0)22-007—003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1)综合性。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到 基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 城市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要求指 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占用农地严 标体系内容全面,涵盖土地产出率、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以 重,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基本国情要求必须改变 及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内容。 当前土地粗放开发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 (2)层次性。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多变量、多因素、 效益,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转变,实 多层次的等级体系,包括宏微观层次、不同效益层次等。 现土地集约利用。荥阳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 应根据系统层次建立指标体系,使其结构清晰、层次分 略期、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的重点突破时期,对建设用地 明。 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荥阳市建设节 (3)针对性。指标的选取要从土地的利用现状、特征及 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土地产出率、土地投入 存在问题人手,应能够充分体现土地利用的特点。 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等方面建立评价 (4)可行性。统计方法和指标要简单明确,要考虑数据 指标体系,对荥阳市各乡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 资料的可获得性,统计口径要统一,要尽量采用现有的统 价和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表1 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荥阳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位于北纬34。36 ~ 目标层A 准则层B 指标层C 34。58’,东经113。09’~113。28’。隶属于省会郑州,距 郑州市中 C,29km,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全市 乡镇土地土地产出率 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c 1) 总面积943.18km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暖温带季 集约利用 fB1) 单位面积二、三产业总产值(C2) 风半干旱气候。现辖3个乡,9个镇,2个街道。2009年全 程度A 单位面积财政收入(C3) 市实现GDP360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 人均可支配收入(C4) 产投资26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560元, 土地投入强度 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c5) 农民人均纯收入8 20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县 (B2) 单位面积从业人员数(C6) (市)第二位。 人均交通用地(C7) 2评价指标与方法 土地利用强度 人口密度(C8) 2.1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B3) 人均建设用地(C9) 2.1.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评 土地利用率(C10) 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 土地利用可持续度单位建设用地非农业产值(C1 1) 要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的共性(或标准),另一方面要体现当 (B4) 人均耕地(c12) 地土地利用的特征。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的选取要 交通用地比重(Cl3) 根据以下几个原则: 作者简介:成量(1987一),女,湖南湘乡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 收稿日期:2010—10-16 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0,16(22) 计数据和图件。 的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计算指标层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 2.1.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借鉴土地集约的研究【 验。其次,准则层按照相同方法得到相应的权重并进行一 “l,结合荥阳市土地利用特点,以“各乡镇土地集约利 致性检验。最后,对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进行计算,权重结 用水平”为评价目标,从产出效果、投入强度、利用程度 果见表2。 和持续状况四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 2.2.2标准化处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的 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指标数据往往具有不同的单位和量纲,数据差异可能较 1)。 大,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2.2评价方法 各个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的方向是不同的,存在着正 2.2.1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确定指标权重的 相关和负相关。本文采用极差正规化方法使其标准化,利 一种常用方法 。结合表1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首先对指标 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层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以准则层各子目标为判断准则 表4 各乡镇土地综合集约度 表2 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 乡镇 B1 B2 B3 B4 F 级另0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 表3 各乡镇评价指标标准化数据 乡镇 Cl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第16卷22期 成量等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9 正相关指标采用公式(1)进行指标标准化。 ,1 r 3.2结果分析 1、 Co — M 3.2.1总体水平分析从表4可知,荥阳市各乡镇(街道)土 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荥阳市中心城 区所在地京城街道、索河街道综合集约度较高,分别为F 城 街道=0.751、F索河街 =0.646,这说明作为市域经济、政治和文 化中心的中心城区用地相对比较集约;刘河镇综合集约度 最小(F 镇=0.120),不到京城街道的20%。总体来看,荥阳 市各乡镇之间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负相关指标采用公式(2)i 行指标标准化。 ,1,’ mm 学/m , (2) 式中: 为第i个乡镇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Cij为 第i个乡镇第j个评价指标的现状数据;Cijmax和ci 分别为第 i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根据《荥阳统计年鉴(2009)》、《2009年荥阳市国民经 3.2.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分析从综合集约度空间分 布图(见图1)来看,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一定的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荥阳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 空间分布特征:北部乡镇集约水平总体高于南部乡镇,中 地利用数据等相关资料,结合上述公式,计算得到表3中的 部乡镇集约水平总体高于东、西部乡镇。为了更深入地了 评价指标标准化数据。 解荥阳市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集约状况,把其14个乡镇 2.2.3计算土地综合集约度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相 (街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4个级别: 应权重,计算出土地综合集约度F。 I级区为集约利用区,包括京城街道和索河街道,集约 ,=窆 妻 (3) 度高于0.6。此类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土地投 入水平和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土地利用相对集约。且这两 其中:F为土地综合集约度;W_为准则层各要素的权 个街道位于中心城区,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 重;n为准则层要素的数量;c;;为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m为 较大,土地产出水平也相对较高。今后的土地利用中还应 指标层指标的数量; l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加大经济投入,提高规模效益,注重土地的适度与可持续 2.2.4综合评价参照不同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 利用。 准,结合荥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水 Ⅱ级区为较集约利用区,包括乔楼镇、城关乡、金寨乡、 平划分为4个级别:集约度≥0.60时为第1级;集约度为 豫龙镇,集约度为0.50 O.60。这些乡镇与京城街道和索 0.50—0.60时为第Ⅱ级;集约度为0.35~0.50时为第m级; 河街道相邻,受中心城区辐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 集约度≤0.35时为第Ⅳ级。 高,人口相对密集,土地投入水平和利用水平仅低于I类 3评价结果及分析 区,但土地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较低。今后的 3.1评价结果 土地利用中应注重土地利用产出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投 根据上述原理和方法,针对荥阳市所辖乡镇(街道)的 入产出比。 具体情况,分别计算出荥阳市各乡镇(街道)的土地综合集 Ⅲ级区为较粗放利用区,包括王村镇、高村乡、广武镇、 约度(见表4)。 崔庙镇、汜水镇、贾峪镇,集约度为0:35~O.50。这些乡镇远 离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通达度均较差,土地投入 强度整体偏低,同时利用效益也不高。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 该加强农用地等土地投入,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Ⅳ级区为粗放利用区,包括高山镇和刘河镇,集约度低 于0.35。这两个乡镇位于低山丘陵区,耕地少林地多,用地 布局散乱,铁路公路偏少,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等因素制约 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较低。今后的土 地利用中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开辟多种渠道发展经济,适 当发展林业,同时根据其特殊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等第 三产业。 参考文献 【II胡卫星.海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25(2):63—67. [2】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M].北京: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4. 【3]柯新利_基 ̄'AHP方法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IN ̄资源科 技管理,2008,25(4):57—60. 图1 荣阳市综合集约度空间分布图 (徐焕斗编,张宏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