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设生态泗水的思考

建设生态泗水的思考

来源:暴趣科技网


建设生态泗水的思考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建设生态泗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一、建设生态泗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

建设生态泗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要坚决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错误观念。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纠正把“科学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将发展片面理解为GDP增长等错误认识,解决好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了解不深、理解不透、认识不全的问题,破除片面的增长观;增强“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意识,科学配置和有效整合我县的自然、人文、生态、人力等资源,解决好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的问题,破除片面的资源观;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坚决摒弃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不良倾向,解决好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轻民生、重显绩轻潜绩等问题,破除片面的政绩观。

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清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 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二、抓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泗水

生态文明既是节能减排降耗的量化指标,又是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全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建设生态泗水,有助于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活方式生态化. 实际上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引导人们文明消费,消除浪费性和污染性消费;提倡生态的生活方式,充分回收和利用废弃物。同时,要立足县情,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陈旧的价值观和不合理的消费行为,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部分行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的无序建设;不合理的高消费、贪大求洋的炫耀性消费、用过即仍的浪费性消费以及滋生的消费等,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和不合理消费,向自然过度索取,已经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对泗水这样一个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点区域的城市来说,抓好治污减排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泗水是淮河流域治污重点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抓好污染防治,确保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水质安全,泗水责任重大,任务非常艰巨。为此,

应制定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一是制定《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区分不同情况,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分别进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开发和禁止开发。二是坚持生态建设活动与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相结合、与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三是着力加快生态环境六大体系建设,形成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体现现代化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增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8年,泗水县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我县全面完成,依法关闭小淀粉、硫磺窑等“五小”企业284家;工业废水得到有效治理,红旗闸出境段面水质达到南水北调水质排放标准;实施秸杆综合利用与禁烧,县城拆除27家小锅炉,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综合整治矿产资源开发,依法关闭辉长岩加工企业114家,清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实现矿产资源科学长效利用。

三、立足我县独特的生态资源,建设生态泗水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东临沂蒙与大海相连,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乡邹城,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泗水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海岱明珠”之称。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立足我县独特的生态资源,厚重的儒家文化以及渊源的泗河文化,集中突破旅游产业,启动“山东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提升。

一是加快四大生态区域开发建设。按照《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战略定位,编制完善泉林泉群、青龙山、雷泽湖泗河文化观光旅游区,圣水峪乡、泗张镇圣源文化体验及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区,凤仙山、龙门山、西侯幽谷龙凤幽谷自然生态区,泗水新城、泗河、济河城区段沿河观光游览区四大生态区域详细性规划,完成龙门山、青龙山等景区的规划编制,编制泗张镇、中册镇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加快西侯幽谷、万紫园、圣源度假村三期等大项目建设,大力推介黄山林场、大云寺、青龙山等重点项目,确保尼山圣源书院开工建设,力争泉林泉群招商推介成功并启动建设。

二是打造泗水生态旅游品牌。把“中国泉乡·生态泗水”作为最大的旅游品牌来宣传,积极参加旅游推介会,提升生态泗水旅游知名度。依托“一山、一水、一圣人”品牌效应,加强与周边著名景区的衍生组合,彰显泉水和山林生态优势,打造成周边著名景区的顺访旅游区和特色接待地。大力开展“强县、强乡镇、特色村”三级联创活动,争取更多的生态景区、生态乡镇、特色村居进入省市乃至国家旅游著名景点名录。

三是完善生态旅游发展优良平台。突出地域特色,弘扬泗河文化,加快旅游商品研发,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扶持发展星级酒店、星级餐馆和“农家乐”,建立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旅游接待体系。

2008年,我县新增造林绿化3.5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4%。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新认定市级森林公园2处。泉林泉群、安山寺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门山庄、民俗游乐园为AA级景区,雷泽湖、西侯幽谷被列为省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泗张镇成功争创首批“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圣水峪张南尧湾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推出了乐义牌蔬菜和富硒西瓜等农业品牌,圣天香牌黄金梨获得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鲁柘澄泥砚荣获全省标志旅游商品称号,鲁陶和儒陶工艺品被评为全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2009年泗水桃花旅游节于4月4日至26日在泗张镇举行。本届桃花

节的主题是 “走进桃花源,享受大自然”,本着以花为媒,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全面提升壮大旅游产业,促进泗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全面展示“中国泉乡·生态泗水”的独特魅力。

顺着水泉河由南向北而望,造型别致的水泉湖、瀑布、喷泉、拱形桥,曲折幽静的河边小路,整齐的房屋、成荫的绿树在河中形成倒影,相映成趣,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小桥流水人家风光图。这是电视连续剧 《福星临门》里的镜头。《福星临门》的拍摄主场地,在泗水县城西水泉庄村。这些画面,正是今天水泉庄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水泉庄村已成为泗水县西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县城的离退休人员都希望能到水泉庄村买房落户、安享晚年。现在,本村姑娘不愿外嫁,外地姑娘争着上门,真是 “家家福星高照,户户喜气临门”。以往,流经水泉村的水泉河是村民生活污水的排泄沟,河边堆满垃圾,夏天蚊蝇成群。为改变这一状况,村里采取集体投入、群众捐资和争取外援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整治村庄环境。他们对河道进行了清淤,清除河道垃圾,修建堤坝760米,截潜8处,栽植绿化苗木,拆除乱建房墙,水泉河、水泉村焕然一新,成为省级“文明生态村”。为保持这一面貌,村里聘请6名清洁工打扫街道垃圾,村民自觉地不再往河里倒垃圾了。实现 “道路硬化、墙面洁化、路边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共硬化村内街道5000余米,安装路灯60余盏,栽植各种树木1000余棵,粉刷沿街房屋和院墙3000余米,建成500余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清除垃圾2000余立方米。2006年,该村完成了改水任务,全村人吃上了卫生洁净的自来水,还看上了有线电视。

总之,生态泗水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场技术、、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需要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和持续推进。当建设生态泗水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