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物理知识点:摩擦⼒回顾与总结!稳拿满分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是如何产⽣的,知道摩擦⼒⼤⼩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与⽅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跟物体表⾯受到的压⼒以及接触⾯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分为⼆看问题的好习惯。【问题导学,突出重点】问题1:什么是摩擦⼒?做⼀做:让你的右⼿与桌⾯保持⼀定的距离,在空中把⼿往前推,你的⼿有被阻碍的感觉吗?再把⼿掌压在桌⾯上,再往前推,跟刚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想⼀想:如果⼿放在桌⾯上不动,还有被阻的感觉吗?议⼀议:踢出去的⾜球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但最终会停⽌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球的运动状态发⽣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结论: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____时,在接触⾯上会产⽣⼀种____相对运动的⼒,这种⼒叫做摩擦⼒。问题2:摩擦⼒的⼤⼩与什么因素有关?猜⼀猜:你的猜想是:________。想⼀想:怎样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你依据是什么?做⼀做:(1)按照图13.3-1所⽰的要求进⾏实验。(2)将实验的条件和弹簧测⼒计的⽰数记录在下表中。结 论:以上实验中我们是⽤____⽅法来研究影响摩擦⼒⼤⼩的因素。摩擦⼒的⼤⼩跟作⽤在物体表⾯上的____有关,表⾯受到的____越⼤,摩擦⼒越⼤。摩擦⼒的⼤⼩还跟接触⾯的____有关,接触⾯越____,摩擦⼒越⼤。议⼀议:在冰⾯拉动⼀个物体⽐在⼀般地⾯上要容易;在地⾯上推动质量较⼩的物体⽐推动笨重的物体要省⼒;擦⿊板时,越是⽤⼒按板擦,板擦在⿊板上滑动就越费⼒。这是为什么?问题3:摩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议⼀议:摩擦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你认为____。读⼀读:阅读课本第50页和第51页的“科学世界”这⼀栏⽬,认识摩擦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结 论:摩擦对我们来说有时有益,我们会设法增⼤它,常⽤的⽅法是(1)____,(2)____,(3)____;摩擦有时对我们有害,我们要设法减⼩它,常⽤的⽅法有:(1)____,(2)____,(3)____。有时我们还会使⽤⼀些特殊的⽅法,如(1)使两个接触⾯彼此分离,如磁悬浮列车就是采⽤这个办法,(2)变滑动为滚动,如滚珠轴承。【整体感悟,突破难点】1.理解摩擦⼒产⽣的条件从前⾯的⾃主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摩擦⼒。也就是说,要产⽣摩擦⼒,需要满⾜两个条件:①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②两个物体间发⽣相对运动。上⾯我们提到的摩擦⼒其实只是摩擦⼒的⼀种,叫做“动摩擦⼒”,也就是说,两个物体间已经发⽣了相对运动。严格来讲,这种动摩擦⼒是⼀个物体在另⼀个物体表⾯滑动,所以应称作为滑动摩擦⼒。⼀个物体在另⼀个物体表⾯滚动时产⽣的摩擦叫滚动摩擦。但是,实际上还有另⼀种摩擦⼒,叫做“静摩擦⼒”。例如:①推桌⼦没有推动,就是因为地⾯给桌⼦施加了⼀个阻碍其运动的摩擦⼒。②握在⼿⾥的酱油瓶之所以没有掉下,就是因为酱油瓶受到了⼿对它施加的摩擦⼒——静摩擦⼒。像以上两种摩擦⼒,满⾜两个条件:⼀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是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相对运动。所谓“要发⽣相对运动”指的是还没有发⽣但是有发⽣相对运动的趋势。例如:当⽤⼀个不⼤的⽔平⼒F推⽊块,虽然⽊块仍然保持静⽌,但已经有了“要发⽣”沿桌⾯的运动,即有了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桌⾯对⽊块产⽣了摩擦⼒,这时的摩擦⼒发⽣在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物体之间,称为静摩擦⼒,当⽔平推⼒F不断增⼤,使⽊块沿桌⾯“已经发⽣”运动时,桌⾯就产⽣了阻碍⽊块运动的动摩擦⼒,这时就不再有静摩擦⼒了。怎样理解“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呢?所谓“相对”是指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另⼀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位置发⽣变化,就发⽣了“相对运动”,如果位置不发⽣变化,就称为“相对静⽌”。所谓“趋势”的判断,就是在假定两相对静⽌物体之间没有摩擦时,两物体还是相对静⽌,则这两物体间就没有“运动趋势”,如能发⽣相对运动就有“运动趋势”,相对运动的⽅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向。例1 ⼿握瓶⼦静⽌在空中时,瓶⼦在竖直⽅向上受____⼒和重⼒的作⽤。增⼤⼿的握⼒,上述该⼒的⼤⼩变化应该是____(填“变⼤”或“变⼩”)【解析】 瓶⼦处于静⽌状态,应受平衡⼒的作⽤,竖直⽅向上有重⼒作⽤,与重⼒组成平衡⼒的,只能是(静)摩擦⼒(有向下运动趋势)。当增⼤⼿的握⼒时,瓶⼦的运动状态不变,仍受平衡⼒作⽤,所以摩擦⼒应仍与重⼒⼤⼩相同。把静摩擦⼒的⼤⼩⽤滑动摩擦⼒⼤⼩的有关因素来判断,是导致题⽬答案出现错误的常见原因。注:在初中阶段不严格要求区分什么叫动摩擦或是静摩擦,只要能简单分析是否受摩擦就⾏了。2.摩擦⼒的⽅向和作⽤点由于摩擦⼒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因此摩擦⼒的⽅向必定与物体相对运动的⽅向相反。注意:不能把摩擦⼒⽅向理解为必定与运动⽅向相反,也就是说,摩擦⼒有时阻碍物体运动,有时利于物体运动,但⽆论哪种情况,必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向相反。例如⼈⾛路时,地⾯给鞋底的摩擦⼒⽅向是与⼈的运动⽅向相同的。摩擦⼒的作⽤点:在接触⾯上(初步讨论这个问题时,可把作⽤点画在物体的重⼼上)。例2 ⽤⼒骑⾃⾏车在⽔平路⾯上⾏驶时,地⾯对前轮车胎的摩擦⼒⽤f1表⽰,地⾯对后轮车胎的摩擦⼒⽤f2表⽰,则( )A.f1和f2的⽅向均向前 B.f1和f2的⽅向均向后C.f1的⽅向向前,f2的⽅向向后 D.f1的⽅向向后,f2的⽅向向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摩擦⼒的⽅向,摩擦⼒的⽅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向相反,这是判断摩擦⼒⽅向的依据。本题中⾃⾏车的后轮为驱动轮,⼈骑⾃⾏车时,脚踏踏板,带动后轮转动,后轮轮胎与地⾯接触点在车前进时,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地⾯给后轮轮胎向前的摩擦⼒。⽽⾃⾏车的前轮为从动轮,车向前运动时,前轮轮胎与地⾯接触点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因⽽摩擦⼒的⽅向向后,故应选D。【点评】摩擦⼒的⽅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向相反,这⾥⼀定要注意是相对运动⽅向⽽不是运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