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声现象》《光现象》综合练习题

《声现象》《光现象》综合练习题

来源:暴趣科技网
《声现象》《光现象》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笛子中的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甲 丙 乙

图1

3、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最先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________;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5.红外线具有_______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2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 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 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 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 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 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

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 。

7、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像(选填“虚”或“实”). 8、 如图3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并完成光路。

1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9、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如图4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图4 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4、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吸收太阳光中的 ( )

A、红光 B、绿光 C、白光 D、都吸收

15、图5中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紫 太阳光 光

红 屏

漫反射

d b a c

16、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17、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2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18、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19、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6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20、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22、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7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

23、如图8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 )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

2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安工作中采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如图9),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3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2分)

25、在图10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

2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图11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7、请画出图12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A 30° B 图11 图12

图10

28、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如图13已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9、图14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12 图图13

图14

30.如图15,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有一条鱼B。请画出光路图并在图上标出折射角r和实际鱼的大概位置B’;

图15

四、实验探究与简答(第34题2分,第38题3分,其它每空1分,共33分)

31、如图16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此实验说明了 。

(3)此实验中要借助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图16

4

32.如图17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

总是 ∠i,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说明 .

图17

3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8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 (4)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 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8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4.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0° 17° 24° 30° 玻璃中的折射角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

35、图19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

图19 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5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20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

图20 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6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7、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6

答案: 一、填空题 1、(1)空气(2)大于(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月球上是真空的)

2、振动 水(或液体) 音色 3、振动 音调 空气 4、太阳光是由多种(或七种)色光组成的 牛顿 红、绿、蓝 5、热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验钞机 6、红 红色光经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最小 7、折射 虚 反射 虚 8、HD HB (作光路略) 二、选择题

9、B 10、C 11、B 12、B 13、D 14、B 15、B 16、A 17、D 18、C 19、B 20、C 21、D 22、C 23、C 24、B 三、作图题略

四、实验探究与简答题

31、电铃声逐渐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理想化实验

32、(1)等于;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3、(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将白纸竖直放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 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否成在白纸上; 像不能成在白纸上 虚 (5)不 转向自己

34、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 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或 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5、(1)通过玻璃板看到像;(2)2;(3)有可能找不到像;(4)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

(无法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36、(1)下;(2)7.5;(3)左 缩小;(4)放大;幻灯机

37、蛙声是青蛙声带振动产生的,蛙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诗人根据音色分辨出是青蛙的叫声。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