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在小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在小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暴趣科技网
数学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在小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

素质教育

[摘要] 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小学 数学是人生知识舞台的基石,也是个人素质形成的开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小学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 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如何给学生从小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根本任务。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更新观念,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长期以来,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方法,使人对考核功能的认识产生了误区,导致家长为孩子考学而让其上学,学生自己也为了考学而被迫上学,老师更是为了升学率而拼命加班加点的补课,使“重分数,轻能力”片面追求智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之中。更不容忽视的是,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摧残了部分儿童的身心健康,抹杀了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发

展,这又怎能培育出健康发展的新一代知识人才呢?

因此,为了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建设人才,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了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的要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当务之急的是教师须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用全面素质教育观取代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素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二、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臂, 教师是教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的客体,学的主体,只有学生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教才能起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由此可见“问题”在数学学习中一重要性。而学生的学习往往起源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颖的学习材料产生了“不协调的冲突”,即产生问题时,才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

2、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我认为,课堂氛围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态及教法,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时刻注意情感上的共鸣,其次,要多关心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觉得教师没有遗弃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好,老师要掌握一定的幽默技巧,缓解师生间的矛盾局面,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3、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学生对练习的兴趣。 数学课堂练习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等功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用途,体验学生成功的愉悦,教师就必须优化练习设计,一是要练习的目的明确,专项训练突出重点;二是要练习形式不断变化;三是要练习设计新颖、不重复。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因素,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除了使学生学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外,还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

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究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而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教师除了展现知识本身的魅力,进行教学意识的感染外,创设符合学生心理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所在。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小学数学因其教学的内容的多而广,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的训练。如:在公式、法则、性质的教学中要摆脱“机械记忆加简单套用”的模式,就要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语言对其推导过程进行反复的概括,在计算过程中,则不仅要求学生会动笔算,更要要求学生用语言说明“为什么这样算”,及说明算理;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呢?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说出思路的过程,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除了注意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还应该注意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做阶梯性的要求,避免急于求成,令学生失去“说”的信心。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大体上呈现“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直观、借助实验操作形成完整的感知,积累丰富的表象,为抽象思维提供依托和支柱,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最终

落实到逻辑思维上来。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无论哪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都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与训练。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席振伟著,数学的思维方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郭思乐.数学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98-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