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论“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暴趣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垂堂 塞墼蔓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 ̄)2008年1月第29卷第1期总第348期 论‘‘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刘兰秋① 中图分类号:R—O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8)1—0070—02 法律是一种艺术,一种实践理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 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The Committee 践才能获得对法律的认知。[1 卫生法学作为法学和医学交叉形 of Chinese Clinical Legal Educators,中文简称“诊所法律教育专 成的新兴部门法学,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教学和研究必须紧 业委员会”,英文缩写CCCLE)成立,它是全国诊所法律教育工 密结合实践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当前法学教育中一种较 作者等自愿参加的非盈利性学术团体,旨在团结和组织全国从 为先进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卫生法学学生顺利实现从法学课 事诊所法律教育的工作者、管理者及其他有识之士,开展诊所法 堂向真实法律执业环境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这一法 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国内外诊所法律教育的交流与 学教育新方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合作,推进诊所法律教育事业在中国的普及、推广、繁荣和发 1诊所法律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展 }。诊所法律教育正逐渐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诊所法律教育(Clinical I egal Education)”发源于2O世纪 分。 6o年代的美国,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广为应 3 在卫生法学专业中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意义 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通过实践学习法律技能的教 在现代社会中,医学与法律已经难解难分,作为精通医学的 育方式。在诊所法律教育中,设置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 医疗界与精通法律的法律界需要经常“反串”对方的职业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咨询,给 色l3]。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医学院校应时设立了卫生法 他们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处方”,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积累法 学专业。卫生法学是医法交叉渗透形成的、以卫生法律法规和 律实践经验。因其类似于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故得此名。 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边缘学科,是法学领域中一个新兴部门法学。 诊所式法律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 在卫生法学专业教学中引进诊所法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设有特定的“法律诊所”来开展课程。为开展诊所法 3.1为培养出医法兼通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提供保证 律教育课程,一般需要有固定的场所。国内多数高校秉承资源 卫生法学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 整合利用的原则,将法律诊所设置于已有的模拟法庭或法律援 法律人才”,即医法兼备、擅长处理医疗领域法律事务的法律实 助中心内,但也有一些院校专门建有“法律诊所”设施。 践人才。这一目标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是不可能完全实 第二,在诊所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 现的,必须开展大量的实习活动。诊所法律教育将法律实践融 当事人的委托,无偿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如进行法律咨询、 入学生的理论学习之中,在提高学生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 代写文书等。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引 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 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 第三,诊所以为公众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准 标,为培养出医法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基本保证。 则。诊所的教师并不给当事人代理案件,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 3.2能提升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学生,学生面对的才是当事人。当然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办案质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急切,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日 量负责,以保证当事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益提高。如何让卫生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强手如林的法学毕业生 2“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 群体中稳占一席之地,在就业场和职场上表现卓越,是所有开设 2000年9月,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我国清华大学法学院、中 卫生法学专业的院校必须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为此,必须从 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南财 各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其实践能力。通过法 经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和华东学院等7所法 律诊所的有效学习,卫生法学学生们在学校就能基本实现从法 学院校开设了法律诊所选修课程。截至2007年4月15日,我国 律学生到法律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掌握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所 已有66所高等学校的法学院系设有“法律诊所”,均取得了显著 必需的基本实践能力,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成效。 3.3为开设卫生法学专业的院校同其他法学院校之间的法学 2002年7月28日,经中国法学会批准,“中国法学会法学教 教育交流提供了平台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法学院校开设了法律诊所教 ①首都医科大学卫生法学系 北京 100069 育,并已设置“中国诊所教育委员会”,委员会还创办了专门讨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研究项目“互动教学法—— 论、研究诊所法律教育的网站(http://www.cliniclaw.en/)。国 ‘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 外进行法律诊所教育的法学院校更是不计其数。在卫生法学专 编号o7JYY4O 业教学中引进法律诊所教育,将为这些院校与其他法学院校之 Medi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Jan 2008,Vo1.29,No 1.Total oN.3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堡‘:堡堕壅鎏堡墼堕 垄里竺堡芏童些墼兰生塑壁旦二 兰塾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1月第29卷第1期总第348期 问进行法学教育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对于维系卫生法学专 业的开放性、促进卫生法学的发展、真正将卫生法学纳入法学体 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律诊所的课时。在开课学期方面,似应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 的学习任务,基本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卫生法学专业知识,具备 进行法律诊所教学的基础知识条件之后开课。在考核方式方 面,宜探索科学的、灵活的、人性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应用 3.4在卫生法学教学中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具体设计 在卫生法学教学中进行诊所教育,既要遵循诊所教育的基 本规律,又须体现卫生法学专业的特点。以下拟从设立模式、具 体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将诊所法律 教育引入卫生法学专业教学的具体方案。 (1)设立模式 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而不宜沿用传统的、机械的评价 体系。 (3)诊所名称、设置地点、主题和内容 在卫生法学专业教学中采用诊所法律教育,其诊所名称最 好充分体现卫生法学这一专业特色,比如可以命名为“卫生争议 法律诊所”或“医事纠纷法律诊所”等等。考虑到大多数法律院 校都设有模拟法庭,可以遵循资源的整合利用原则,将法律诊所 设在模拟法庭。诊所的主题宜定位成“提供卫生法律咨询和服 务”,内容主要包括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在条件成熟 法律诊所的设立模式有如下:①“内置式”:在这种模式下, 法律诊所附设于法律院系内,法科学生在本法律院系的指导教 师的具体引导下,为有关的当事人直接提供法律服务,直至完成 一件案件的全部代理工作。②“外置式”:在这种模式下,法科学 生被安排在法律院系之外的特定机构中,在非教师身份的的法 律从业人员的指导下,直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直至完成具体案 件的代理。③“模拟式”:在这种模式下,由教师带领法科学生进 行法律实务技能模拟训练,法科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学习 法律职业技能和和职业道德[4]。考虑到卫生法学专业“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且该专业是一新兴专业,相关的社会 教学资源尚不太充足,因此似以采取内置式为宜。在这种模式 下,学生能在法律教师的指导监督之下直接为真实的当事人提 供具体法律服务,可以较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高目标和社会教 学资源的不充足之间的矛盾。 (2)课程设置、学时、运行学期、考核方式 的时候可以少量地代理案件诉讼。解答咨询可以采取信件往 来、电话访谈、来访接待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考[2]甄文.美国的“高级法”背景[M].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 贞.方兴未艾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国医疗秩序重构中 1998:35. 2O05:3. [3] 戴庆康.医疗界与法律界的关系问题——的重要课题_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40. [4]刘加良,刘晓雯,张金玲.法律诊所教育:发展概况、内容体系和积 极意义_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74. 作者简介:刘兰秋(1979一),女,山东沂南人,法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卫 鉴于法律诊所教育的试行性,目前宜将其设置为卫生法学 生法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卫生法学。 专业的选修课程。具体学时可以参考各校的教学计划而定,同 时应注意不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可以考虑将“律师实务与 司法文书”、“医疗纠纷法律实务”等课程中的实践课部分规定为 收稿日期:2007一lO一10 修回日期:2007—12--05 f责任编辑:张斌) (上接第69页)培养的实际,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第一、人文社会学科设置及教学内容应该改革。目前,我国 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社会学科无论从课程设置上还是从课程 内容方面,都显得很薄弱,医学生还得不到较多的卫生资源利 用、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以 及自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对于建立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 命科学学科的新成就,如何体现公共基础课对医学课程的指导 下渗透作用,如何减少与中学数、理、化课程不必要的重复等,都 有待于我们进行研究和改革。 第四、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与医学模式转变的教育结合 起来。提高医学生适应竞争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得起各种 挫折的考验,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医学 模式转变的教育,开设心理学、精神医学、社会医学等课程,提高 式具有特殊意义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予以 加强。行为学科课程应列为医科学习中重要知识领域,成为医 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所面临的生活、社会、 学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一方.敬畏生命——生命、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对话[M].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1:138. 第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跳出纯生 物医学模式的束缚,体现预防医学、行为医学、群体医学、社会医 学的整体观。在教学中,要全面体现模式的转变,除了要在课程 体系上加入对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具有特殊意义的学 [2] 肖 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l:l23. 科之外,还应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方面 应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体现人是一个有躯体有 心理的统一的整体,体现预防、治疗与康复的统一。 第三、以生命科学学科群为核心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应加 Is]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05. [4]梅人朗,陈刚,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4:31,85. 作者简介:何亚平(1964一),女,安徽芜湖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 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医学社会学。 大改革的力度。以新的整体化趋势指导下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是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科教育绝不应 该削弱自然科学课程,而应该在新的整体化趋势的指导下,对自 然科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加强。医学教育中所谓的公共基础课的 教学内容如何突破2O世纪以前的学科结构和体系,如何体现生 收稿日期:2007—09—05 修回日期:2007—12—07 (责任编辑:徐承本) Medi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Jan 2008,Vol 29,No 1,Total No 3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