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 RI FENG SHANG 文 教 研 究党外干部教育培训问题研究
摘要:党外干部是我国干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亟需各种人才,新时期关注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在2006年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集中体现了党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也充分反映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随后时任国家副的**同志曾深刻阐述干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指出未来干部教育培训方向的指导思想。党外代表人士是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对本职岗位负有领导之责,更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党通力合作的中坚力量。按照新时期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量的人才,党外代表人士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力量,其所肩负的责任、使命和义务,更是不可替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关键词:党外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
根据中《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和4号文件提出的“四种能力”的要求,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加大各个方面协调配合力度,以提升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加快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质量提升的路径探索工作。
首先,树立正确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导向理念。各级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党外代表人士自身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教育培训对象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市情需要、自身需要的理念,把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业务精湛作为教学培训的主要目标,改以往单纯理论宣导、知识传授教学模式为学员综合素质全方位提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部门按照新形势、新部署、新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能力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各省市有效经验和先进教育培训理念,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培训风格,促进本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在思想理念层面的先行。除此之外,强化统一领导,增强调训机制的实效。一方面,健全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为本市教育培训总览计划,从、制度上确保社会主义学院每年度、学期真正发挥主渠道、主阵地及
文|孙 礼
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部在地方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调训机制过程中的作用,促进调训机制本身的权威性。
其次,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发展的现实条件、社会环境、实践境况,既不同于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也不同于一般领导干部,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要深入倾听学员自身意见,以指导,组织部、部搭建平台,社会主义学院等相关学科建设人、教师有组织地深入其中调研,摸清党外代表人士新时期成长规律,学习需求,最终以共识教育为基点,打牢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将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员最想听、最想学为导向开设课程内容,将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等社会各方面教学方式方法,以小班试点,逐一铺开的进度进行普及,通过借鉴头脑风暴、行动学习法、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增强学员课堂参与互动。力求在内容上求实、方式上求新,着力提升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再次,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机制。首先,激励机制,建立相关数据库,把参加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表现、结果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任用提拔的重要评判依据之一。健全以往选人用人参照指标,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情权重在考核指标内,尝试建立积分权重管理方式,将党外代表人士学习次数、天数、培训表现等各项指标折算统一量度学分,实行学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并将信息入相关信息库;其次,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评估机制。根据教育培训实情,开展相关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措施和指标体系,此过程最好有代表学员参与,将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的具体指标进行总体评价,以此为导向,组织学员针对教育培训类别、项目、教学水平、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以部为平台,建立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及时进行学员反馈,在此基础上查摆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水平。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定期组织优秀教学成果评定,鼓励教学内容、方式创新与改革,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最后,大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理念为导向,充分运用好党校、行政学院、社会高校、各级部门等优势,形成多元化角度教育培训的新格局。
最后,注重师资培养,提升学科建设及教
师队伍建设水平。首先,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师资,弥补数量短缺的缺陷,形成“大队伍”,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尤其是社院本身师资库,尽快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业务熟练、专兼均有的师资库。根据教学需要聘请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担任兼职教师,并参与社院、教学科研工作,社院可以试探性的与各类讲坛、学校、机构联合办学、科研、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交流,拓宽教育培训的渠道;其次注重利用网络教学途径,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专题的微信公共账号、群组,以便于教师、学员交流;最后,积极推进实践锻炼。负责牵头、部负责协调联系,推进相关师资、学者、专家到党外代表人士具体工作的部门、场所实地学习、考察或挂职,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相关教师、学者的自身体悟,强化实践的基础上有助于自身教学理论的充实与完善。
(作者单位:辽阳党校科社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北京:求是,2011(15).
[2]崔巍.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J].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3]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