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9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化学试题
(全卷共三个大题,含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错选
和多选给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 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2.学习化学让我们转变了生活态度和观念,形成了更加科学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糖类食品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提高免疫力 C.常食新鲜蔬菜、水果,可获得丰富的维生素C D.食用适量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可预防夜盲症
3.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 )
A.KCl B.CO(NH2)2 C.K2CO3
D.Ca3(PO4)2
4.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食用塑料购物袋。针对这项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5.我省滇池水域中氮和磷的含量过高,造成水葫芦疯长。这里的“氮”、“磷”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6.右图是奥运火炬“祥云”的用料示意图,关于这些物质及其相关的产物归类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烷(C3H8)属于单质 B.铝合金属于纯净物 C.丙烷燃烧生成的水属于氧化物 D.塑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铝合金 丙烷 7.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是由钢冶炼成的 B.生铁是含有碳的铁合金 C.炼铁的过程是把铁矿石变成纯净的氧化铁 D.被腐蚀后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8.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高触感塑胶
B C D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碱液泼在衣服上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下列认识或行为合理的是( ) A.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应不惜一切代价尽早推广使用 B.大力提倡生态农业,禁止化肥和农药的生产
C.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直接用工厂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D.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综合开发利用
10.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 2CuO+CO↑+HO B.2Mg+O=点燃 2MgO A.Cu2(OH)2CO3=222
C.Zn+CuSO4=ZnSO4+Cu D.FeCl3+3NaOH=Fe(OH)3↓+3NaCl 11.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氢氧化钠鉴别铵盐和钾肥 12.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
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弹簧夹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13.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甲:CaCO3(Na2SO4) 乙:Ca(OH)2(Na2CO3) 丙:KCl(KHCO3) 丁:炭粉(CuO) 可使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蒸发;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甲-②,乙-④ B.丁-①,丙-③ C.丙-①,丁-② D.乙-③,丙-① 14.“氨碱法”是工业上用食盐制纯碱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主要反应原理是:
△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
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15.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
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沉 淀 或 气 体 的 质 量 /g x溶液的质量/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烧杯中的物质 铜锌合金 盐酸和稀硫酸 生锈的铁钉 x溶液 稀HCl BaCl2溶液 稀HCl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6.(5分)(1)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①氢元素 ;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氧化物是 。 (2)在符号“2SO42
-
HCl和MgCl2溶液 NaOH溶液 ”中:前面的系数“2”表
示 ;
右上角的“2-”表示 。 17.(4分)请从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
质的化学式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
18.(5分)含碳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 (2)请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不同单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名称:
可用于制铅笔芯
化学式:
分子结构
名称:
单质图片
(3)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填写序号) 。
①人和动物的呼吸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19.(4分)下图中,图甲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图乙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0 Ca 钙 40.08 图甲 图乙
(1)请写出一条从图甲中你能获取的相关信息 。 (2)图乙形象地表示了水分解前后分子的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20.(4分)“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可通过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21.(4分)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 和Na2CO3,那里的人们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选填“A”或 “B”)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4)50 ℃时,将40 g的A放入50 g的水中,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 22.(4分)化学源于生活,“柴、米、油、盐”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你填空: (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2)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 。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原因是 。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灼烧时的气味 ① 特殊气味 ② 烧纸气味 ③ 烧焦羽毛气味 出水口 粒状活性炭层 入水口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___________。
23.(4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
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24.(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稀盐酸 锌粒 氢氧化钠 溶液 硫酸铜溶液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反应前/g 反应后/g
实验I 4.8 8.0
实验II 112.6 112.4
实验III 118.4 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
(2)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第30小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25.(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橡皮管 单孔橡皮塞 桌面 有孔塑料板 a b c d
图1
图2 图3
A B C
图4
(1)根据图1回答: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 (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26.(6分)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E
小
试 管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仪器a中应盛放 溶液;收集装置应选择 。
(3)装置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若用装置E来收集氧气,则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 。 27.(4分)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用烧瓶收集一烧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 塞(如右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瓶内气球胀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
烧碱溶液
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 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胀大程度 (填“增大”或“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28.(5分)金属材料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物质。
(1)钛和钛的合金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熔点高、抗腐蚀性强、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优良性能。金属的下列用途:①用来作保险丝;②用来制人造骨;③用于制造船舶;④用于制造航天飞机。其中与钛合金性不能相符的是(填序号) 。
(2)铁是一种最重要的金属材料,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其反应的主要过程如下:
试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焦炭 过量空气、高温 ① 二氧化碳 焦炭、高温 ② 一氧化碳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 (3)防止金属制品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一种有效的途径。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同学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干燥的空气 植物油 洁净的铁钉 洁净的铁钉 水 洁净的铁钉 水 A B C
一周后发现,A、B试管中的铁钉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C试管中的铁钉表面有明显的铁锈出现,且铁钉与水面接触的部位锈蚀情况最严重。
①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总结铁生锈的原因 ; ②出一种生活中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29.(5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 Ⅰ 操作 加水溶解 现象 得无色澄清溶液
Ⅱ 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思考】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由此看初步确定其成分有两种可能性:①CaCl2;② 。 【探究实验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小红、小兰根据 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不同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等质量的 NaCl 融雪剂NaCl固体、融雪剂、CaCl2固体分别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 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小红、小兰预测:若装置B中温度计的读数介于装置A、C中温度计的读数之间,则可确定融雪剂的成分为 。
实际操作中,测得A、B、C三个装置中温度计的读数非常接近,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方面的原因即可)
30.(6分)晴晴同学为探究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11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约为1.977g/L)。试计算: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精确至0.1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要计算上述反应中所消耗盐酸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CaCl2 C
一、选择题
1.D;2.B;3.B;4.D;5.A;6.C;7.B;8.C;9.D;10.C;11.A;12.C;13.B; 14.C;15.D。 二、填空与简答题
16.(1)①H;②N2;③N2O。(2)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17.(1)SO2;(2)O2;(3)N2;(4)CO2。 18.(1)4。(2)石墨;C60;金刚石。(3)③。
通电19.(1)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0(合理答案均可)。(2)2H2O=2H2↑+O2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
的重新组合。
20.(1)属于;水分子。(2)滤去不溶性的杂质,并吸附一些可溶性的杂质物质。(3)加热煮沸。 21.(1)40。(2)蒸发溶剂。(3)A。(4)37.5%。
22.(1)甲烷(或CH4)。(2)糖类。(3)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4)③②。 23.(1)热量;混合物。(2)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氧气或空气。
24.(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2)Zn+2HCl=ZnCl2+H2↑;置换。(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4)实验I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引燃,再称量。 三、综合题
25.(1)蘸水润湿。(2)试管底部破损。(3)BCD。(4)C。
26.(1)长颈漏斗。(2)盐酸;C。(3)容易形成液封或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或节约液体的用量)。
(4) A;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有气泡冒出、集气瓶内没有水等不给分)。 27.(1)CaCO3+2HCl=CaCl2+H2O+CO2↑。(2)等体积的水;减小。
高温
28.(1)①。(2)Fe2O3+3CO=2Fe+3CO2。(3)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铁锈;②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喷漆等。(合理答案均可)
29.【分析思考】CaCl2;Na2CO3和CuSO4;②NaCl和CaCl2。【探究实验二】NaCl和CaCl2;两种固体
的质量取得不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0.(1)2.2g;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x=100×2.2g/44=5.0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g/6.0g×100%=83.3%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