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来源:暴趣科技网
科技创新导报2017 NO.31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工程技术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31.078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傅亮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3)

摘 要:交通量预测目前国内以“四阶段”法为主要依据进行测算,四个阶段分别为交通生成、交通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交通生成取决于预测区域的人口数量、地域规模、经济发展、用地性质等多个方面;交通分布主要是将各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和吸引总量根据一定的方法分摊到各交通小区之间;方式划分要考虑区域对外运输方式的影响,同时考虑交通小区之间通过公交、私家车等不同的出行方式,对几种交通方式之间运输比重进行重新调整;交通分配是将交通量分配到相应的道路网络上。关键词:城市道路 交通量预测 四阶段法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a)-0078-02

交通量预测是预测科学在交通分析上的具体应用,是确定道路工程规模和技术标准以及经济评价的依据。交通量预测就是根据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交通量变化情况,推测道路在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增长和变化规律,预测得到设计寿命周期内的道路交通量。

目前交通量预测国内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四阶段法,即交通生成、方式划分、交通分布、交通分配。

(1)交通生成。

交通生成是预测每个影响区未来对外交通发生量、吸引量。交通出现大小也就取决于影响区的人口数量、地域规模、经济发展、工作岗位、各类用地规模、交通设施、车辆拥有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交通生成量。

(2)交通分布。

阶段二是将各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和吸引总量,根据一定的方法分摊到各交通小区之间,也即生成交通OD表。

(3)方式划分。

考虑到城市对外运输方式不仅有公路、城市道路运输方式,还有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同时考虑个人是通过公交、私家车、地铁等不同的出行方式,由此自然导致几种交通方式之间运输比重的重新调整。

(4)交通分配。

交通分配是将OD表中的交通量分配到相应的道路网络上,也即为所有出行OD选择从起点(O点)到终点(D点)的路线,本次预测用户均衡分配法。

下面结合笔者做过的一个机场沿岸商务区的交通预测项目具体展开说明如何对于一个区域利用四阶段方法进行交通量预测。

机场沿岸商务区金州湾国际机场的东南侧,规划用地东至北大河,南至沈海高速,西至公海大道,北至渤海湾,西北侧与商务之城相邻,规划总用地约23.33km2。用地距体育中心约7km,距南关岭哈大高铁客运站约5km,距金州湾国际机场约4km,有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以构建良好的区域交通网络为重点,通过两条规划快速路连接机场与海港,高速与快速路分别在园区设置出口,与产业园联通,方便物流配送及临空产业的发展。规划贯通区域交通性干道,加强空港产业区与新机场、商务区、大连中心城区、金州新区之间的联系;规划形成“四横四纵”干路网体系,“四横”自北向南分别为滨海路、渤海大道、土革路、南部规划主干路;“四纵”自西向东分别78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为公海大道、渤海大道南段、湾港路、规划五一路。通过沈海

高速及鹤大高速连接基地与城市其他功能区。

1 预测年限

交通量预测年限与项目计划通车年和项目使用末年相一致。

本次交通量预测以2014年(通车年)为基准年,预测年限分别为:

主干路:近期—2024年(通车后10年),远期—2034年(通车后20年)。

次干路、支路:近期—2024年(通车后10年),远期—2029年(通车后15年)。

2 预测过程

(1)交通分区。

根据交通工程基本理论,结合规划区行政区划、功能区划、规划道路网络,特别是针对规划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对规划区进行交通区分。

(2)交通生成预测。

出行生成预测是对各个交通小区内的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进行预测。

区域出行总人口:根据《大连空港新区及体育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2011-2020),至2020年,整个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人口规模达到90万人,参照总规中的人口增长模型,2030年人口规模预计达140万人,如按照区域面积平均分配,空港产业区规划用地约23万km2,约占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用地的16.5%,则2030年空港产业区人口规模则可达23万人,本次预测考虑其他不可确定因素,以人口规模25万人计。

人均出行次数:综合未来人口和出行预测,预计在2030年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0人次/日,流动人口出行次数稍低。

(1)交通小区出行产生量预测。

各小区的居民出行产生量与该小区的土地利用密切相关,根据预测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和土地规划布局分析,对居民出行吸引量影响最大的四类土地分别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在本次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其他城市数据,可以推算出这四类土地的产生权重。再根据未来土地利用规划,计算出各小区的居民出行吸引量。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工程技术

路名滨海路土革路公海大道4号路5号路9号路(滨海路-土革路)9号路(土革路-1号路)1号路2号路3号路6号路7号路8号路

2014年1523145613009079278784357545734450487387

2024年2415267823166717061525801138787988296771

2017 NO.31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表1 空港产业核心区路网交通量预测结果(双向,单位:pcu/h)

2029年

---21502267207811921815116311107611631102

2034年29341220----------

(2)交通小区出行吸引量预测。对于研究区域来说,吸引总量与发生总量是平衡的。各小区的居民出行吸引量与该小区的土地功能密切相关,根据国内外居民出行资料和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分析,对居民出行吸引量影响最大的四类土地分别是行政办公用地、工业仓库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

(3)出行分布预测。出行分布是“四阶段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出行分布是将预测的各小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即要得出由出行生成模型所预测的各出行端交通量与区间出行交换量的关系问题。

(4)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考虑到随着新县城的发展和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小汽车的能力增强,可能采用小汽车或出租车方式将占有一定比重。

(上接77页)碾压,通过翻松晾干合理处理好问题路面,当符合施工要求时再进行下一步机械碾压。路面推移现象,则要适量洒水,保证路面水量充足,然后再进行平整压实处理,确保路面整体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施工尽量避免出现大的施工缝,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提升路面品质。要保证基层、底基施工段接缝距离,通常要错开3m以上,杜绝两层接缝设置在同一断面。基层铺筑要用水润,确保摊铺过程中水分不流失,摊铺完成后,严格根据要求做好淋水养护。

(5)交通量分配。

通过交通生成、分布以及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可以得到2030年研究区域各交通小区机动车出行的产生、吸引量。

(6)交通量预测结果。近期由于路网的“从无到有”,道路交通量增长较快;远期由于土地利用趋于成熟,道路交通量将趋于稳定。

核心区路网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

参考文献

[1]󰀡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章玉.交通规划模型:TransCAD的操作与应用[M].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S].

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3.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摊铺施工准备

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涉及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摊铺,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则需要合理控制好施工流程,进行充足的施工前准备,要对100~200m距离的已施工路段质量做好全面的检测,通过数据提取出施工材料拌和时间、集料级配、集料用量、摊铺速度、压实次数、松铺厚度及压实工艺等参数,根据获取的一系列参数,及时调整,确保施工稳定安全。3.2 级配碎石基层摊铺施工方法

摊铺机必须根据螺旋、料斗、刮板等相关收料部位涂抹均匀的隔离剂,避免混合料粘结。施工过程需要有效组织,合理推进,采用连续稳定摊铺方式做好工程进度控制,确保每天的进度与效果,不能中途无故停机。混合料摊铺速度可以根据条件不断进行调整,调整依据是拌和量、摊铺度、施

工配套、摊铺宽度。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缓慢、均匀、不间

断的原则,施工后期的养护很重要,要保证养护时间。要控制好相邻摊铺机距离,保持在10m以上,合理控制好布料器摊铺速度,使混合料松铺厚度合适。3.3 水泥级配碎石基层压实接缝处理

利用轮胎压路机、钢轮压路机对混合料进行全面的压实处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对设备进行清理和清洗,保障施工设备清洁,能够完成路面的初压、复压和终压。要合理处置横缝,利用人工作业,整理混合料并保证混合料压实厚度,全面清除碎石回填中存在的碎石、方木及沙砾,避免出现接缝不严的情况。

4 结语

公路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在路面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全面控制好技术和流程,保证路面施工符合设计要求。要根据实际施工现场情况,从细节做好水泥稳定石粉施工和水泥级配碎石施工,全面增强路面施工质量,保证行车稳定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邱运良.浅析市政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导

报,2011(13):142-143.

[2]󰀡吴景尧,李玉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探讨[J].广东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20-2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7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