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2.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
3. 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鸦片战争
4. 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的是——资本帝国主义
5. 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柱的是——封建阶级
6. 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农民阶级
7. 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8. 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9. 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条约》
10. 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
11. 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Word 资料
12. 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13. 提出同西方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观应
14. 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严复
15. 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16.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17.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8. 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把割让给日本这一容的是——《马关条约》
19. 清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20. 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
21.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22.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
2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注意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Word 资料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Word 资料
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是——18年把我国划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德国
把长江流域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英国
把两广、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法国
把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日本
把长城以北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
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赫德
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海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冯子才
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邓世昌
37.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8.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出自哪一篇著作——《海国图志》
39. 哪一次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开始普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后
40. 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近代中国,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某些变化,逐渐出现了——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
2. 近代中国的农民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失去土地的自耕农转化为——贫农、工人
3. 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是——农民、手工阶级、城市贫民
4.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是——买办、商人、地主、官僚
5. 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比例比较复杂,主要分为——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
6. 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7.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人民、富强、人民富裕
Word 资料
8. 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9.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事侵略的主要表现为——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侵占领土,划分势力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10. 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手段包括——控制中国的政外交、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1. 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2. 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
13.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经济技术落后
14. 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15. 近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救国的新思想,试图唤醒国人,如——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西方商战的主、振兴中华
16. 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Word 资料
18. 割占我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中英《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19.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了高潮,其中——德国将划入自己的势力围、法国将和两广划入自己的势力围、英国将长江流域划入自己的势力围、日本将划入自己的势力围
20.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包括——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判断题
1. 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的。√
2. 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发展经济、实现富强为出发点的。╳
3. 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4. 19世纪40年代后,资本—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国输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5.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是在甲午战争后。√
6. 在《救亡决论》中提出“救亡”的口号。╳
Word 资料
7. 王韬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主与西方商战。╳
8. 严复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9.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的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10.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11. 只有通过获得民族、人民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强、人民富裕。√
12.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13. 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4. 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主要指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
15.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6. 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Word 资料
1. 能够比较典型反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特点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2.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3. 太平天国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 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5.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北洋水师的覆灭
6. 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资政新篇》
7. 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严复
8. 清末倡议变法的维新派领袖是——康有为
9. 太平天国政权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先全盘否定后来保留其封建纲常
10. 洋务运动最先从哪里入手——办新式军工企业
11. 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是——洪秀全
12. 太平天国定都于何处——
13. 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太平天国和x军
Word 资料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派
23. 24. 25. 26. Word 资料
清的海军主力是哪一只舰队——北洋水师
维新派代表了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
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光绪
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
最早对兴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冯桂芬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建立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
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择西学之可以补吾x者用之”的主是——洋务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清末维新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太平天国政权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先全盘否定后来保留其封建纲常
27. 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办新式军工企业
28. 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9. 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0.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中,当时国最大的兵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
二、多项选择题
1. 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文告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阶层的部、清的全力、外国列强支持清
3. 洋务运动的事业包括——兴办近代军用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5.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议题包括——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要不要兴西学
6.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列强抱有幻想、局限于官僚士大夫,脱离了人民群众、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
Word 资料
对
7. 近代对出路的早期探索是——太平天国、维新运动、洋务运动
8. 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有——鸿章、左宗棠
9. 卷入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东王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10.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鸿章、左宗棠
11. 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船政局
12. 洋务民用企业有——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局
13.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4.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议题包括——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要不要兴西学
15. 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16. 康有为等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7.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资政新篇》
Word 资料
的资本主义色彩、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18. 代表康有为变法维新理论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19. 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具有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标是自强求富
20. 以下各项中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谭嗣同、深秀
三、判断题
1. 中国近代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方案是《资政新篇》——对
2.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特色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对
3.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天平天国领导集体的讧——错
4. 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错
5.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6.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的不战而败——错
7.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的资本主义制度——错
8. 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错
Word 资料
9.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错
10. 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对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科举制是清在下列哪次运动中废除的——清末新政
2. 辛亥的中坚力量是——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3.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的全国性政党是——同盟会
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国性质的法典——《中华临时约法》
5. 辛亥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不能依靠和发动群众
6.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7.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延续清的统治
8. 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是——兴中会
9. 热情讴歌的文章《军》的作者是——邹容
Word 资料
10. 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11. 1911年4月在发生的所以被称为“黄花岗”是因为——中牺牲的烈士被葬在黄花岗
12. 袁世凯暗杀领袖宋教仁后,发动了——二次
13. 为了让对方支持他复辟帝制,袁世凯与哪个签订严重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日本
14. 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帝制的封建军阀是——勋
15. 组织“护”,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蔡锷
16. 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容是——民有主义
17. 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手段推翻清王朝
18. 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辛亥
19. 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是——日本和
20.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1906
21. 1911年4月,资产阶级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黄花岗
Word 资料
22. 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二、多项选择题
1. 辛亥失败的原因包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政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过于强大
2. 辛亥的历史意义有——推翻了清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给中国人带来了一次思想、促使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3. 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主主义
4. 发生在辛亥期间的有——武昌、黄花岗
5. 辛亥时期派与改良派争论的议题包括——要不要以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要不要社会主义
6. 下列属于资产阶级派的人物有——秋瑾、黄兴
7. 下列运动中,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二次、运动、护国运动
8.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团体纷纷建立,包括下列哪些——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9. 辛亥时期派与改良派争论的议题包括——要不要以手段推翻清王朝、
Word 资料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要不要社会主义
10. 筹划武昌的团体是——共进会、文学社
11. 在辛亥前,传播民主思想的书籍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书》、邹容《军》大钊的《法俄之比较观》
三、判断题
1. 科举制度废除于洋务运动时期——错
2.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错
3. 谭嗣同是辛亥事情的著名者——错
4. 辛亥推翻了封建统治——错
5. 辛亥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妥协退让和袁世凯的势力强大——错
6. 袁世凯死后北洋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错
7. 辛亥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错
8. 在《救亡决论》中提出“救亡”的口号——错
第四章
Word 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2. 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新青年》
3.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 “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大钊与适
5. 中国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做出正式决定的是在哪次会议上——“三大”
6.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一大
7. 创立时的领导人是——独秀
8.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9. 中国工人阶级以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那一时期——五四
10. 大开始时的根据地在——
11. 大中哪一城市的工人阶级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上海
12. 《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望道
Word 资料
13. 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大钊
14.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的标志是——海员罢工
15.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16. 中国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是在——二大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一大”的召开
18. 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诞生于——萧山县
19. 国民时期,国民聘请的苏联政治顾问是——鲍罗廷
20. 在1922年召开的二大上,中国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下列哪些军阀——传芳、作霖、吴佩孚
2. 大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力量的强大,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独秀、适、鲁迅
Word 资料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提出的“三大”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 大中收回了哪些地方的英租界——汉口、
6.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民主、科学
7. 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有——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潮流、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十月的影响
8. 迫于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不得不罢免了哪些官吏的职务——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9. 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中宣扬无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黄凌霜、区声白
10. 作为反动政权经济基础的垄断资本的首要人物包括——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立夫
1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新青年》杂志、北大
12. 五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有——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商人
13.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
14. 1925年1月,四大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
Word 资料
15.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三、判断题
1. 北洋军阀是在清末由袁世凯一手培植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
2.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对
3. 一大制定了民主纲领——错
4. 建党之初主要成员是工人——错
5.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的开端——错
6.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错
7. 中国党刚成立时,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对
8.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二大的召开——错
9.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的——错
10. 大后期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错
Word 资料
11. 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错
12.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完全消灭了北洋军阀——错
13. 参加五四运动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有工人、小资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
14.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主要类型有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错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对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党领导战争、创建人民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2. 在大失败的危急关头,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
3. 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
4. “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1927年八七会议
5. 八七会议和会议的相同之处——挽救了党和中国
Word 资料
6. 下列哪一事件使得在全国围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学良东北易帜
7. 中国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
8. 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的红色政权是——中华苏维埃国临时
9. 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党开辟的“中国新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0.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的原因是——进行了土地
11. 1927年9月,领导的武装是——秋收
12. 标志着思想初步形成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提出
13. 左翼文化运动中,被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中国文化的伟人是——鲁迅
14. 土地战争时期“左”倾错误党占据统治地位的有——三次
15. 1936年10月,在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红一二四方面军
16. 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党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会议
Word 资料
17. 中国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8. 在土地时期,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重要思想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
19. 在土地时期,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是——王明
20. 中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反动统治、开展土地
2. 大失败后中国党领导的三大是——、秋收、
3. 土地时期中国党出现的几次严重错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1930年6月至9月以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4. 会议后形成的指挥红军行动的三人团包括——王稼祥、周恩来、
5.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有关文章——《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
Word 资料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 土地战争时期,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著作有——《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7. 井冈山时期,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土地、根据地建设
8. 在论述中国新道路理论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容是——武装斗争、土地、农村根据地建设
9. 根据地是由哪些根据地组合成的——赣南、闽西
10.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斗争的红军的主要领导人有——毅、项英
11. 长征时期,红军三大主力是——红一二四方面军
12. 中国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3. 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党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有——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全党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和中国的特点及中国的规律不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国际对于中国党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三、判断题
Word 资料
1. 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的领导地位——对
2. 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博古组成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军事行动——错
3. 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国临时——对
4. 土地时期,红军的五次反围剿都得到了胜利——错
5. 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是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错
6. 实行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统治——对
7. 独秀和王明都曾因为犯了右倾错误而使中国造成了挫折——错
8. 中国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错
9. 会议开始了从大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转折——错
10. 中国党领导战争、创建人民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秋收——错
11. 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对
12. 在八七会议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错
Word 资料
13. 中国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陕甘宁根据地——错
14.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国临时在省瑞金县成立——对
15. 1927年9月,领导的武装是——错
16. 标志思想初步形成的是井冈山农村根据地的建立——错
17. 土地时期,左倾错误党占据统治地位的有三次——对
18. 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党召开的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八七会议——错
19. 直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是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错
20. 中国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转危为安的关键——对
第九章
1. 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2. 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是——周恩来
3. 标志着中国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论十大关系》
Word 资料
的发表
4. 文化大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5. 、春桥、文元、王洪文在政治局结成了“四人帮”是在——十大
6. 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或发射了——第一颗氢弹
7. 中华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8. 九大闭幕后,按照的部署,全国展开了——斗、批、改运动
9. 标志着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的全面展开的是——《这是为什么》的发表
10. 使得文化大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的是——九大的召开
Word 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