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研究

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研究

来源:暴趣科技网


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研究

摘 要:河北省在推进文化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的缺失、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较小、对民间资本利用不足、对中小型文化企业融资缺乏有力支持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河北省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以推动河北省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改革;产业集群;民间资本

一、中国文化改革历程回顾

我国文化改革从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具体来看,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2年的第一阶段、1993—2002年的第二阶段和2003年至今的第三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2年)。该阶段主要是对文化改革的目标和路径进行探索的阶段。在1979年10月,代表党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为我国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从而为我国文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198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文化市场”的概念正式提出,与此同时也确定了文化市场管理的任务、范围、原则和方针。19年批准在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标志着我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一阶段文化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文化市场的地位得到承认。

(二)第二阶段(1993—2002年)。该阶段为我国文化改革的深化阶段。“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改革”成为该阶段我国文化改革的基本方针。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我国文化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方针。在该阶段有两个标志性的文件:一是2000年10月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中第一次在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对于文化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2001年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文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今后的改革方向和内容。这一阶段文化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对文化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完善文化经济。该阶段的文化改革还非常重视法治建设,推进法制管理。

(三)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该阶段是我国文化改革全面深化和拓展阶段。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改革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法更加细致。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的变动。2003年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将我国文化改革的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明确;2004年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文化改革,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反映了我国对文化改革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入;2005年12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阐述了我国文化改革的基本框架,第一次允许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吸收社会资本;2006年《关于深化文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允许转制为企业的文化单位可以通过吸收社会资本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

二、河北省文化改革成果

在文化改革的指引下,河北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改革理念、明确改革思路、采取新的方法和措施,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截止到目前,已提前完成改革的重点任务,使本省的文化产业形成了改革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一)文化不断完善。为了优化河北省文化产业环境,河北省和省制定了《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5-2010》、《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河北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河北省文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关于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河北省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及改革的方向。

(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在市场管理方面,关键是转变了职能:对文化市场坚持管理与引导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技术监控相结合,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活动相结合。对于文化市场主体,采取了以培育市场主体、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为目标,推荐文化企业的改制。省新华书店集团是河北省第一家进行转企改制的单位。集团采取全员竞聘、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且人员工资采用了基于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薪酬体系,改制后,集团5427人由事业身份转为企业身份,177人分流安置,1398人提前退休。对于文化事业单位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为原则,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三)文化产品创作能力不断提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河北省文化产品的创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北省共推出15部电影、12部动漫作品、28部广播剧、30台舞台剧、3000余首歌曲、25部电视剧、6000多种图书。其中电视文献片《1949》、《为了新中国前进》、《铁肩担道义》、电视剧《镇长》等多部影视剧在央视播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影《亲兄弟》被列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剧目;电影《唐山大地震》、动画电影《西柏坡》获得了第十四届电影大奖华表奖;《谁主沉浮》被列为国庆60周年献礼片,京剧《响九霄》获文华奖特别奖。何申、铁凝、梅洁等10位名家11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25人28次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四)文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现象已较为明显,有些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拉

动作用。有以现代技术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如有“药都”之称的安国形成的药业产业集群,有“纺织之乡”的高阳形成的纺织产业集群,享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称的辛集发展起来的皮革产业集群等等;还有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隆尧的隆尧方便食品产业集群、西柏坡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丰南城区钢铁产业群等等;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借助市场机会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如平乡自行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等。

三、河北省现行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及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热切,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呈现出新的特点,现有的文化已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一)立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围绕有关文件制定了本省的文件,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缺乏实施办法和配套保障。比如为了改善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河北省制定并颁发了《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上放宽了文化产业的进入门槛。但是这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需要相关配套的支持都没有随着出台,导致这些的推行和实施均受到很大的影响。二是细化的文化产业缺乏。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各领域急需专门条例来进行规范和指引。而河北省出台的是纲领性的,针对具体行业的条例还很缺乏。比如除旅游外,现在发展较快的网上交易、出版、娱乐、音像、动漫等领域基本是无法可依。

(二)培育市场主体的力度有待加大。根据中国经济网发布的31个省市近年文化数据汇总显示,2011年河北省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为9938个,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12位,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总额为753924千元,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21位,广东省2011年河北省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为15542个,第3位,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总额为15251539千元,排名第1位。从市场经营机构数量和利润总额排名的差距可以看出,河北省文化产业主体的规模普遍偏小,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企业竞争力较低。从而也暴露出河北省文化产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更多的依赖主体数量的增加,说明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较小。

(三)需探讨新的路径来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困境。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少,抵押担保品不足,而企业从事的业务一般是项目型的,资金投入多、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因此融资部门往往不愿贷、不敢贷,致使河北省多数文化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融资瓶颈。虽然近几年河北省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了,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获得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由于河北省文化企业大多规模小,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市场上担保机构供给少,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中小企业也因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因此,需要探讨新的路径来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难的困境。

(四)民间资本利用不足。目前,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额占文化产业直接投资的70%左右,民间资本占20%左右,外资投入占10%左右。2012年7月9日文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河北省相关文件还是一片空白。随着国家对房产业的收紧,更多的民间资本将从房产业游离出来寻找新的投资点。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或利用不合理的民间资本,一方面是文化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将是值得我们应探讨的问题。

四、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短期目标:通过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长期目标:使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促进文化机制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逐渐缩小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最终使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列,从而使河北省成为文化强省。

2、原则。在深化河北省文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效益为第一,兼顾经济效益,避免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的行为;坚持全面改革、重点推进的原则。

(二)进一步完善体系。河北省可以借鉴其他先进省市经验来不断完善河北省有关文化产业的法规。比如在2005年,北京市文化改革试点期间就制定并出台了《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08)》,随后制定并出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为了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困境,北京市先后颁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为了保证实施,每月组织一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组织上市培训,并协调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本市文化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服务等等。因此河北省在完善体系方面可以借鉴北京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每项的相关体系,使能得到充分的实施和落实,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文化各行业缺失的现状,河北省应尽快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来制定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行业,以保证文化各行业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