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含C、H、O、N四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3 H7O2N B.能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跟NaOH溶液反应
)
C.能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 用氯乙烷制1,2-二氯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A.B.
C.D.
3. 现取m克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 mol/L NaOH溶液,当滴加到V 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克,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g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的物质的量为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④生成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⑤与合金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A.5项
B.4项
C.3项
)
D.2项
4.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mol
Lmolmol
A.纯碱溶于热水后去污效果增强,说明纯碱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第 1 页,共 8 页
B.NH3(g) + HCl(g) = NH4Cl(s) 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500℃、30 MPa下,将7 g N2和3 g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
D.甲烷的燃烧热(ΔH)为-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2H2O(g) ΔH=-0.3 kJ·mol-1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B.2.3g金属钠被氧化成Na2O2,转移电子数为0.1NAC.5.6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NaD.2L 0.1 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的数为0.2NA
6. 常温下,pH=10的X、Y两种碱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前,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C.完全中和X、Y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D.若8<a<10,则X、Y都是弱碱7. 某A. B. C. D.
、、、、
、、
的透明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3Z(g) ,反应过程
)
、
8. 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mol Y发生反应:2X(g)+Y(g)
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第 2 页,共 8 页
A.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温度一定,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Cl-、Mg2+、Fe3+、SCN-
B.1.0 mol·L-1的NaNO3溶液中:Fe2+、K+、H+、SO42﹣C.在强碱性环境中:AlO、CO、Na+、K+
D.0.1 mol·L-1明矾溶液中:NH、AlO、HCO、Na+10.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B.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浓显黄色是因为含有NO2
D.与木炭的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11.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生成,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
A.甲能发生氧化反应
B.乙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最后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和液溴反应C.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丙,丙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D.丁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的产物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12.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玻璃片,再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擦洗,然后敷药包扎B.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到滴瓶中C.点燃氢气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第 3 页,共 8 页
D.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13.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 + MnS(s) (s)+Mn2+(aq)。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 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 Mn2 +)变大Ksp(MnS)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spK(CuS)CuS
14.25℃时,甲、乙两烧杯分别盛有5mLpH=1的盐酸和硫酸,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c甲=2c乙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c(OH-)甲=c(OH-)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D.将甲、乙烧杯中溶液混合后(不考虑体积变化),所得溶液的pH>115.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种类的是A.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 C.硫酸中加入锌粉
B.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中D.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2C(g) +D(g),
16.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1A和1mol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衡时,C 的浓度仍然为w mol·L-1的是A.6molA +2molB
B.1.5molA-0.5molB+1molC+0.5molD
D.1molB+2molC+1molD
C.3molA+1molB+2molC+1molD
达平衡时,测得C 的浓度为w mol·L-1,若保持容器中容积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
二、填空题
17.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0.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0.1
混合溶液的pHpH=9
第 4 页,共 8 页
②③
请根据要求回答:
c0.2
0.20.1
pH=7pH<7
(1)②组情况表明,c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2。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HA的电离程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A的水解程度,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___mol·L-1。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结果(不能作近似计算)。c(Na+)-c(A-)=________mol·L-1; c(OH-)-c(HA)=________mol·L-1。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NO2、NO、CO、S02等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①NO2+CO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NO2
CO
CO2
NO
CO2+N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下同),每1mol下列物质分解为气态基态原子
812kJ
②N2(g)+O2(g) ③2NO(g)+O2(g)
1076kJ1490kJ632kJ
2NO(g) △H=+179.5kJ/mol K22NO2(g) △H=-112.3kJ/mol K3
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2)在体积可变的恒压(p总)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 与足量的碳,让其发生反应: C(s)+ CO2(g)
2CO(g) △H>0。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T℃时,在容器中若充入稀有气体,v(正)___v(逆)(填“>”“<”或“=\"),平衡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下同);若充入等体积的CO2 和CO,平衡____移动。②CO体积分数为40%时,CO2 的转化率为_______。③已知: 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体积分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平衡
Kp常数的表达式为
第 5 页,共 8 页
__________;925℃时,Kp=______(用含p总的代数式表示)。
(3)直接排放含SO2 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可用NaOH吸收,所得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32-)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i)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若是0.1mol/LNaOH 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的pH=8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②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 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19.常温下,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粉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下,铁粉能与水蒸气反应。(1)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后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所得滤液中含有Fe3+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上述滤液中不含Fe3+,这不能说明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所得的产物中不含+3价的铁,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上述滤液中加入NaOH 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了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并尽可能可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mol,B为6 mol;5 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 mol。请计算:(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2)5min内D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C(g)+2D(g),开始时A为4
第 6 页,共 8 页
(3)B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容器中的总压强与反应前总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21.化学反应原理对生产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两个温度相同的密闭容器A和B,容器A保持容积不变,容器B保持压强不变,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A、B中分别充入等量的C(碳)和H2O(g),发生反应:C(s)+H2O(g)反应为吸热反应),并分别达到平衡。
①H2O的体积分数:V(A)%_____V(B)%。(填“>”、“<” “=”)
②达到平衡后,在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氦气,则A中H2O的转化率_______(填“ 增大” “减小”、“不变”);B中化学平衡_________移动(填“不”“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2)某温度下,测得0.01mol·L-1 NaOH溶液的pH=10,则在该温度下Kw=______;在此温度下,将pH=11的NaOH溶液aL与pH=2的H2SO4溶液bL混合,若所得溶液为中性,则a:b=_______(假设混合时体积不变)。22.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以A为原料可获得多种有机物,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己知B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烃D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 • L-1,B、E能发生银镜反应, G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CO(g)+ H2(g) (正
请回答:
(1)有机物F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机物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有机物B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
B.有机物D、E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反应类型相同C.有机物G在碱性条件下可完全水解,该反应称为皂化反应D.有机物C、F、G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E.等质量的B和F完全燃烧消耗相同量的氧气
第 7 页,共 8 页
宁德市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
一、选择题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1D11A
2C12D
3A13A
4A14D
5B15D
6D16B
7A
8A
9C
10C
二、填空题
17.大于 c(A-)=c(Na+) 大于 c(A-)>c(Na+)>c(H+)>c(OH-) 10−5 10−5-10−9 10−918.2NO(g) +2CO(g)
N2(g) +2CO2(g) △H=-759.8 kJ/mol
> 正向 不 ②25%
23.04p总 c(Na+)>c(SO32-)>c(HSO3-)>c(OH-)>c(H+) 因为亚硫酸氢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HSO3-H++SO32-,加入氯化钙后,Ca2++SO32-=CaSO3↓,使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
Fe3O4+4H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如果
19.3Fe+4H2O(g)
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滤液中含有Fe3+,否则不含Fe3+ 如果反应后的混合物中铁粉过量,可发生反应:Fe+2Fe3+=3Fe2+,铁粉将溶液中的Fe3+全部还原为Fe2+,加入KSCN 溶液后不会变为红色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实验时,先打开活塞K,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稀硫酸与铁粉反应,用生成的H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关闭K,利用生成的H2将试管中的FeSO4溶液压入NaOH溶液中,则可在盛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中较长时间保存白色Fe(OH)2沉淀20.1.5 mol/L )0.2mol/(L•min) 33.33% 6:521.> 不变 向正反应方向 1×10-12 1:1022.羧基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CH4 +O2
HCHO+H2O BDE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