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10年国家稻品种审定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有关省种子管理站(局)、有关育种单位:
2009年国家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已结束,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华新占”等63个稻品种(组合)完成了试验程序并表现优良,推荐申报国家审定(品种名单见附表)。请有关品种选育单位及时准备好全套报审材料,于2010年3月31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报送至: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616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胡小军同志。
全套报审材料包括:(一)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申请书表格可在中国农作物品种信息网http://www.ccvi.net、北方水稻区试网http://www.newrice.cn或品种管理网http://pg.natesc.gov.cn下载〕一式20份,申请书中“品种试验主持单位或指定鉴定、试验单位意见”报审后统一填写。(二)装订成册的附件一式3套,包括(1)目录;(2)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3)品种选育报告(包括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繁制种技术等);(4)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汇总总结;(5)抗性鉴定和品质检测结果(可从汇总材料中复印,不必重新开具证明);(6)品种特征标准图片(植株、穗、颖果等);(7)近年新选育不育系省级农业或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审定(鉴定)证书复印件;(8)省级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如已通过省级审定);(9)其它有关材料。
除报送书面材料外,还需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和“品种选育报告”的电子文本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胡小军同志(E-mail:huxiaojun@agri.gov.cn)。
报审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品种专业委员会国品审办[2007]3号文件“关于规范报审材料和品种命名的建议”(见附件)要求,认真、翔实、客观填写和提供有关材料。
请有关省种子管理站(局)协助做好本省品种的组织报审工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
2010年2月24日
1
附表:已完成试验程序推荐申报国家审定的稻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1 华新占 2 Y两优792 3 深两优5814 4 陵两优472 5 潭两优83 6 陵两优211 7 株两优173 8 中早35 9 宜A/2103 10 岗香707 11 内香5317 12 448A/7109R 13 两优688 14 新华S/YR223 15 Ⅱ优52 16 泸优1256 17 C两优396 18 C815S/608 19 天优3301 20 川优673 21 C两优343 22 天两优2号 23 扬籼优68 24 内5优8015 25 新两优343 26 Y两优302 27 D10A/158 品种类型 华南早籼 华南早籼 华南晚籼 华南晚籼 早中熟早籼 早中熟早籼 早中熟早籼 早中熟早籼 长江上游中籼 长江上游中籼 长江上游中籼 长江上游中籼 亲本组合 粤丰占/丰华占 Y58s×华792 Y58S×丙4114 湘陵628S×华恢472 DS×潭早183 湘陵628S×华211 株1S×R173 中早22/嘉育253 宜A×R2103 岗香1A×蜀恢707 内香5A×内恢3317 448A×7109R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深圳龙岗研究所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 湖南省湘潭市农科所 湖南隆平超级杂交稻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湖南金健种业有限公司 中国水稻研究所 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 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 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 安徽荃银禾丰种业公司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 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 湖南隆平超级杂交稻中心有限公司 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 湖北武大天源生物工程公司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年丰种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抚州绿江南农业新产品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江中下游中籼 SE21×南恢688 长江中下游中籼 新华S×YR223 长江中下游中籼 Ⅱ-32A×OM052 长江中下游中籼 泸香90A×南恢1256 长江中下游中籼 C815S×R396 长江中下游中籼 C815S×608 长江中下游中籼 天丰A×闽恢3301 长江中下游中籼 川香29A×福恢673 长江中下游中籼 C815S×R9113 长江中下游中籼 天源6S×R392 长江中下游中籼 扬籼6A×R814 长江中下游中籼 内香85A×中恢8015 长江中下游中籼 新安S×YR343 长江中下游中籼 Y58S×F302 早熟晚籼 D10A×158 五丰A×昌恢T025 2
28 五丰A/昌恢T025 早熟晚籼
29 湘优8118 30 H优159 31 深优95-7 32 安隆3S/R40 33 辐优21 34 新两优901 35 丰优358 36 欣荣2984 早熟晚籼 早熟晚籼 早熟晚籼 中迟熟晚籼 中迟熟晚籼 中迟熟晚籼 中迟熟晚籼 中迟熟晚籼 湘丰A×湘恢8118 H28A×R159 深95A×ɑ-7 安隆3S×R40 辐74A×R21 新安S×YR901 丰源A×358 欣香IA×R2984 03-4618A×LR8258 Y58S×华恢624 沪旱1A×旱恢2号 春江16A×CH58 甬粳3号A×F5032 99-98A×CR-205 川谷A×蜀恢202 谷丰A×双抗明占 谷丰A×亚恢627 川香29A×科恢5108 全丰A×R1102 川香29A×成恢157 临稻10号/焦选D2 新稻9号/盐粳334-6 秀水09//丙00-502/秀水09 中粳1319//连96-1/中粳8415 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安徽隆平高科种业公司 四川中正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江西赣兴种业有限公司 中农种业有限公司 湖南隆平超级杂交稻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中国水稻研究所 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 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 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 福建省福安市种子管理站 成都科瑞农业研究中心 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公司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东临沂市大粮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市农科院 江苏苏北农资有限公司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山东临沂市大粮种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水稻所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37 03-4618A/LR8258 中迟熟晚籼 38 Y两优624 39 旱优2号 40 春优658 41 甬优13号 42 常优07-1 43 川谷优202 44 谷优明占 45 谷优627 46 川香29A/科恢5108 中迟熟晚籼 中迟熟晚籼 单季晚粳 单季晚粳 单季晚粳 武陵山区中籼 武陵山区中籼 武陵山区中籼 武陵山区中籼 武陵山区中籼 武陵山区中籼 黄淮粳稻 黄淮粳稻 黄淮粳稻 黄淮粳稻 黄淮粳稻 黄淮粳稻 黄淮粳稻 京津唐粳稻 中早粳晚熟 47 全丰A/R1102 48 川香8号 49 大粮203 50 新稻1799 51 苏秀10号 52 连粳06-540 53 大粮202 54 圣稻808 55 金粳18 56 金粳优123 57 金粳优132 临稻10号/焦选D2 镇稻88/圣稻301 津稻1007/津稻9618 金粳12A×津恢3号 金粳13A×津恢2号 3
[{v20/{(7511-1-3-2×越光)/恢58 LC109 中早粳中熟 73-28}}/85-20-33-15]F1//[N86-21/(京香2号×恢73—28)]F1的多亲本聚合杂交 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59 松辽05-3 60 通禾06-7018 61 旱稻268 62 临旱1号 63 旱糯2号 中早粳早熟 中早粳早熟 黄淮麦茬旱稻 黄淮麦茬旱稻 黄淮麦茬旱稻 农大3号/滕747 丰选2号/通禾830 京稻13/旱稻277 公主岭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 吉林通化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临稻10号/临稻4号//郑州早粳 山东临沂市水稻研究所 冀糯1号/旱88-1 河北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4
附件:
关于规范报审材料和品种命名的建议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
一、报审材料
品种报审单位或个人应按照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书要求,认真、翔实、客观地填报材料。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报审品种应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品种选育单位或个人应与申报品种参试时相一致,不得变更。
(三)品种选育单位在审定申报书上须加盖公章(含合作单位),个人申报的应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签章;联合选育的品种,应附联合育种的合作协议;对于杂交稻品种可依据亲本来源确定选育单位。
(四)品种的名称、亲本应与申请品种试验时相一致,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改者,应经国家品审办同意,并提供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出具有效证明和鉴定材料。
(五)品种的选育过程应翔实,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品种的不育系、恢复系如是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应详细说明亲本配置、各世代时间与地点、定型时间与地点、特征特性表现等内容。
(六)通过系统选育或诱变选育而成的品种,应说明原品种来源,并提供由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育成品种与原品种差异性的专家鉴定材料。
5
(七)杂交稻品种审定前,新不育系应通过省级(含)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农业、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审定(鉴定),并提供审定证书或鉴定意见复印件。
(八)品种特征特性应从茎、叶、穗、粒等方面进行描述。品种主要优缺点要明确,尤其是品种缺点要具体。
(九)栽培技术要点应具有针对性,从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提出有利于发挥品种优点和克服缺点的主要措施,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二、品种命名
品种命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品种命名(名称)从首次审定开始规范(包括省级审定和国家级审定)。审定公告的品种名称属法定的通用名称。
(二)再次审定的品种,应使用该品种第一次审定公告(国家级或省级)的名称。
(三)新报审品种的命名,采用多年来我国稻品种命名约定俗成的命名规则,即:常规稻品种依据其亲本来源、品种类型、地域等进行命名,如广陆矮4号、湘早籼10号等。杂交稻品种依据其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命名,三系杂交稻品种名式为:优,如珍汕97A明恢63命名为汕优63;两系杂交稻品种名式为:两优,如培矮s288命名为培两优28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