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0讲)化归思想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0讲)化归思想

来源:暴趣科技网


题目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化归思想 高考要求

化归与转换的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象、公式或已知条件将问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 等价转化总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通过变换迅速而合理的寻找和选择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重难点归纳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不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后的新问题与原问题实质是一样的 不等价转化则部分地改变了原对象的实质,需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应用转化化归思想解题的原则应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尽量是等价转化 常见的转化有 正与反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相等与不等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空间与平面相互转化、复数与实数相互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数学语言的转化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对任意函数f(x), x∈D,可按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f输出打印①输入数据x0∈D,经数列发生器输出x1=f(x0);

②若x1D,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若x1∈D,则将x1反馈回输入端,再输出x2=f(x1),并依此规律继续下去

4x2 x149(1)若输入x0=,则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xn},

65现定义f(x)xi∈DNoYes请写出{xn}的所有项; 结束(2)若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列,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x0的值;

(3)若输入x0时,产生的无穷数列{xn},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均有xn

<xn+1;求x0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审题,综合理解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知识依托 函数求值的简单运算、方程思想的应用 解不等式及化归转化思想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就是应用转化思想将题意条件转化为数学语言

错解分析 考生易出现以下几种错因(1)审题后不能理解题意(2)题意转化不出数学关系式,如第2问(3)第3问不能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转化

技巧与方法 此题属于富有新意,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题目 由于陌生不易理解并将文意转化为数学语言 这就要求我们慎读题意,把握主

第1页 共8页

脉,体会数学转换

解 (1)∵f(x)的定义域D=(–∞,–1)∪(–1,+∞)

∴数列{xn}只有三项,x1(2)∵f(x)111,x2,x31 1954x2x,即x2–3x+2=0 x1∴x=1或x=2,即x0=1或2时

xn14xn2xn

xn14x2,得x<–1或1<x<2 x1故当x0=1时,xn=1,当x0=2时,xn=2(n∈N*) (3)解不等式x要使x1<x2,则x2<–1或1<x1<2 对于函数f(x)4x264 x1x1若x1<–1,则x2=f(x1)>4,x3=f(x2)<x2

若1<x1<2时,x2=f(x1)>x1且1<x2<2 依次类推可得数列{xn}的所有项均满足 xn+1>xn(n∈N*) 综上所述,x1∈(1,2) 由x1=f(x0),得x0∈(1,2)

1x2y2例2设椭圆C1的方程为221(a>b>0),曲线C2的方程为y=,

xab且曲线C1与C2在第一象限内只有一个公共点P

(1)试用a表示点P的坐标;

(2)设A、B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当a变化时,求△ABP的面积函数S(a)的值域;

(3)记min{y1,y2,……,yn}为y1,y2,……,yn中最小的一个 设g(a)是以椭圆C1的半焦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试求函数f(a)=min{g(a), S(a)}的表达式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曲线的位置关系,函数的最值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两曲线交点个数的转化及充要条件,求函数值域、解不等式 错解分析 第(1)问中将交点个数转化为方程组解的个数,考查易出现计算错误,不能借助Δ找到a、b的关系 第(2)问中考生易忽略a>b>0这一隐性条件 第(3)问中考生往往想不起将min{g(a),S(a)}转化为解

第2页 共8页

不等式g(a)≥S(a)

技巧与方法 将难以下手的题目转化为自己熟练掌握的基本问题,是应用化归思想的灵魂 要求必须将各知识的内涵及关联做到转化有目标、转化有桥梁、转化有效果

解 (1)将y=

1代入椭圆方程,得 xx211 222abx化简,得b2x4–a2b2x2+a2=0

由条件,有Δ=a4b4–4a2b2=0,得ab=2 解得x=

aa或x=–(舍去) 22故P的坐标为(

a2) ,a2(2)∵在△ABP中,|AB|=2a2b2,高为

2, a∴S(a)1242a2b22(14) 2aa2 a∵a>b>0,b=∴a>

24,即a>2,得0<4<1 aa于是0<S(a)<2,故△ABP的面积函数S(a)的值域为(0,2) (3)g(a)=c2=a2–b2=a2–

4 2a44≥2(1) 24aa解不等式g(a)≥S(a),即a2–

整理,得a8–10a4+24≥0,即(a4–4)(a4–6)≥0 解得a≤2(舍去)或a≥46

第3页 共8页

24a2(2a46a故f(a)=min{g(a), S(a)}

2(14)(a46)a4例3一条路上共有9个路灯,为了节约用电,拟关闭其中3个,要求两

端的路灯不能关闭,任意两个相邻的路灯不能同时关闭,那么关闭路灯的方法总数为

解析 9个灯中关闭3个等价于在6个开启的路灯中,选3个间隔(不

包括两端外边的装置)插入关闭的过程故有C35=10种

答案 10

例4 已知平面向量a=(3–1), a=(,13) 22(1)证明a⊥b;

2

(2)若存在不同时为零的实数k和t,使x=a+(t–3) b,y=–

ka+tb,且x⊥y,试求函数关系式k=f(t);

(3)据(2)的结论,讨论关于t的方程f(t)–k=0的解的情况

13(1)证明 ∵a·b=3(1)=0,∴a⊥b

22(2)解 ∵x⊥y,∴x·y=0

2

即[a+(t–3) b]·(–ka+tb)=0,整理后得 2222

–ka+[t–k(t–3)]a·b+t(t–3)·b=0 22

∵a·b=0, a=4, b=1

∴上式化为–4k+t(t2–3)=0,∴k=(3)解 讨论方程

12

t(t–3) 412

t(t–3)–k=0的解的情况, 4 第4页 共8页

12

t(t–3)与直线y=k的交点个数 433于是f′(t)=(t2–1)=(t+1)(t–1)

44可以看作曲线f(t)=

令f′(t)=0,解得t1=–1,t2=1 当t变化时,f′(t),f(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t f′(t) f(t) (–∞,–1) + ↗ –1 0 极大值 (–1,1) – ↘ 1 0 极小值 (1,+∞) + ↗ 1; 21当t=1时,f(t)有极小值,f(t)极小值=–

21而f(t)=(t2–3)t=0时,得t=–3,0,3

4当t=–1时,f(t)有极大值,f(t)极大值=

yy=k12-11-2o1t所以f(t)的图象大致如右

于是当k>

11或k<–时,直线y=k与曲线y=f(t)221f(t)=t(t2-3)4仅有一个交点,则方程有一解;

11或k=–时,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则方程有两解;当k=0,221直线与曲线有三个交点,但k、t不同时为零,故此时也有两解;当–21或02当k=

学生巩固练习

1 已知两条直线l1:y=x,l2:ax–y=0,其中a∈R,当这两条直线的夹角

在(0,

)内变动时,a的取值范围是( ) 2A (0,1) B (

3,3) 3C (

3,1)∪(1,3) D (1,3) 32 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用Sn和Tn表示,若

Sna4n,则limn的值为( )

nbTn3n5n 第5页 共8页

A

446 B 1 C D 3933 某房间有4个人,那么至少有2人生日是同一个月的概率是 (列式表示)

4 函数f(x)=x3–3bx+3b在(0,1)内有极小值,则b的取值范围是

5 已知f(x)=lg(x+1),g(x)=2lg(2x+t),(t∈R是参数)

(1)当t=–1时,解不等式f(x)≤g(x);

(2)如果x∈[0,1]时,f(x)≤g(x)恒成立,求参数t的取值范围

6 已知函数f(x)=a1x+a2x2+a3x3+…+anxn,n∈N*且a1、a2、a3、……、an构成一个数列{an},满足f(1)=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求liman;

nan1(2)证明0<f(

1)<1 3y27 设A、B是双曲线x–=1上的两点,点N(1,2)是线段AB

22

的中点

(1)求直线AB的方程;

(2)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为什么?

8 直线y=a与函数y=x3–3x的图象有相异三个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

1 解析 分析直线l2的变化特征,化数为形,已知两直线不重合,因此问题应该有两个范围即得解

答案 C

2 解析 化和的比为项的比

∵S2n1(2n1)∴

a1a2n1(2n1)an;T2n1(2n1)bn 2anS2n14(2n1)8n4,取极限易得 bnT2n13(2n1)56n2答案 A

3 解析 转化为先求对立事件的概率即四人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

第6页 共8页

4A12答案 14

124 解析 转化为f′(x)=3x2–3b在(0,1)内与x轴有两交点 只须f′(0)<0且f′(1)>0 答案 0x101x即5 解 (1)原不等式等价于2x10 2x1(2x1)24x25x01x52即 ∴x≥

4x0或x54∴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5} 4(2)x∈[0,1]时,f(x)≤g(x)恒成立

x10x10∴x∈[0,1]时2xt0恒成立 即t2x恒成立

(x1)(2xt)2t2xx1即x∈[0,1]时,t≥–2x+x1恒成立,

于是转化为求–2x+1x,x∈[0,1]的最大值问题 令μ=x1,则x=μ2–1,则μ∈[1,2]

∴2x+x1=–2(μ–

1217)+ 48当μ=1即x=0时,–2x+x1有最大值1

∴t的取值范围是t≥1

6 (1)解 {an}的前n项和Sn=a1+a2+…+an=f(1)=n2,

由an=Sn–Sn–1=n2–(n–1)2=2n–1(n≥2),又a1=S1=1满足an=2n–1

故{an}通项公式为an=2n–1(n∈N*)

第7页 共8页

∴liman2n1lim1

nan2n1n11111)=1·+3·+…+(2n–1)n ①

9333111111∴f()=1·+3·+…+(2n–3)n+(2n–1)n1 ②

92733332111111①–②得 f()=1·+2·+2·+…+2·n–(2n–1)·n1

339273331111111n1∴f()=++++…+n1–(2n–1)n1=1–n

323927333(2)证明 ∵f(

22*

∵3n(12)n1C1n2Cn212n1n (n∈N)

∴0<

n1n11<1,∴0<1–<1,即033n3ny27 解 (1)设AB∶y=k(x–1)+2代入x–=1

22

整理得(2–k2)x2–2k(2–k)x–(2–k)2–2=0 ① 设A(x1,y1)、B(x2,y2),x1,x2为方程①的两根 所以2–k2≠0且x1+x2=有

2k(2k) 又N为AB中点,

2k21(x1+x2)=1 ∴k(2–k)=2–k2,解得k=1 故AB∶y=x+1 2(2)解出A(–1,0)、B(3,4)得CD的方程为y=3–x 与双曲线方程联立 消y有x2+6x–11=0 ②

记C(x3,y3)、D(x4,y4)及CD中点M(x0,y0)由韦达定理可得x0=–3,y0=6

∵|CD|=(x3x4)(y3y4)410 ∴|MC|=|MD|=

221|CD|=210 2又|MA|=|MB|=(x0x1)(y0y1)210 即A、B、C、D四点

22到点M的距离相等,所以A、B、C、D四点共圆

8 提示 f′(x)=3x2–3=3(x–1)(x+1)易确定f(–1)=2是极大值,f(1)=–2是极小值 当–2第8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