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0年第1 9卷第9期 计算机系统应用 基于扩展电子学习对象结构的学习资源 管理系统框架① 童吕萍杨贯中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 0082) 摘要:提出了一个基于扩展电子学习对象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框架。该框架利用本体对特定领域进行建 模。同时对电子学习对象的结构进行了扩展,使不同的学习对象之间能够进行比较与组装。提高了资 源的复用性以及管理效率。 关键词:本体:扩展电子学习对象结构:关联知识:资源重用与组装 Learning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Extended Electronic Learning 0bject Structure TONG Lv—Ping,YANG Guan-Zhong(Department of SoRwar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rfamework to construct a learning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8/1 extended electronic learning object structure.This framework mak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various learning objects and enhances the reuse nad management efficiency by modeling on speciifc domain and extending hte structure ofthe electronic learning object. Keywords:ontology;extended electronic learning object structure;associated knowledge;reuse and assembling of reSoUrCe 1 引言 对象(Electronic Learning 0bject,ELO)结构,使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 同种类的学习对象能够进行合并组装及复用。本文借 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然而,长期的资源建设、开 助关联知识的概念,通过对ELO结构进行扩展提出了 发过程使得学习资源在不同的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定义 一个贴近现实且更易理解的扩展电子学习对象结构 及分类。针对同一种资源,不同的系统或人可能采用 (Extended Electronic Learning 0bject,E—ELO), 不同的方式描述。对于语义相同的资源,可能在不同 通过对关联知识的比较消除了不同本体中语义相同的 的系统中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知 概念之间的二义性,实现了以关联知识为依据的学习 识的管理、获取以及重用已经成为学习资源管理的关 对象比较,提高了学习资源的重用性并最终促进了学 键性问题。 习资源的有效管理。 本体作为一种有效表现概念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 的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如 2本体与扩展的电子学习对象结构 知识表示、共享和重用、语义建模等方面…。本文将 2.1本体与语义模型 本体的概念引入到学习资源的管理领域中,通过建立 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3】。 针对特定学习资源领域的本体实现了对学习资源的有 一般情况下,本体是面向领域的概念模型,要求模型中 效管理。文献【2】提出了一个包含关联知识的电子学习 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是公认的。因此,本体的建立有助 ①收稿时间:2009—1 2-30;收到修改稿时间:201 0—04—02 System Construction系统建设l9 计算机系统应用 于消除概念间的二义性及歧义性。这对于需要交换信息 和共享信息的系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体通过确定 领域内公认的词汇,从不同的层次给出了各个词汇之间 的关系。本体已经成为语义建模的主要手段之一。 定义1.领域本体是一个五元组,记作O=<C,A,R, I,M>。 其中C是概念集,指特定领域中概念、术语的集 合;A表示属性集,主要用来表现概念自身的特征;R 是关系,指领域中概念间的交互作用,如y:Sub ClassOf(x),表示Y是X的一个子类;I为实例集:M 是实例与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集合,该映射集将每个 实例对应到其所属的概念下,如iM(C)表示i是概念C 的实例【1】。关于本体与语义模型及其实例之间关系的 一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 O 口 由由由由由由由¨ 图1 本体与语义模型及其实例之间关系示意图 2.2扩展的电子学习对象结构 为了能够使学习对象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 重用和组装,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进行需求和能 力语义比较的学习对象重用和组装机制。通过在学习 对象中引入关联知识的概念,能够很好的解决学习对 象的组装及描述问题。所谓关联知识,就是ELO中关 于学习对象需求及能力的一个集合。 ELO概念模型为学习资源重用及组装提供了一种 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 均是以学习素材、知识点逐渐扩展到知识结构的方式 进行呈现的,这使得ELO跟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一定 的出入。考虑到ELO中三层结构的抽象粒度及与实际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抽象不符合的事实,我们基于ELO 概念模型给出了E—ELO模型。关于E-ELO模型的三 20系统建设System Construction 201 0年第1 9卷第9期 层结构描述如下所示: (1)学习素材(Learning Material,LM):代表着 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例如视频、音频文件。它处于 E—ELO模型的底层,主要包括学习材料本身以及描述 学习材料的元数据。关于学习素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2所示。 图2 学习素材结构示意图 (2)知识点(Knowledge Point,KP):能够由多种 学习素材组成,代表着与学习者交互的最基础的学习 单元。主要包括描述该知识点所必须的元数据及与其 它知识点合并所需要获得的知识和技巧。知识点包括 了组成学习素材的各种学习材料的集合。关于知识点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点结构示意图 (3)知识网(Knowledge Network,KN):知识网 代表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由大量的知识点以及他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它代表某个领域的完整的教学 过程,并对知识点结构的元数据组成进行了扩充,包 含了学习目标、详细的学习活动、评估活动及总结。 知识网同样也包含了组成学习素材的各种学习材料集 合。关于知识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知识网结构 图4 知识网结构示意图 201 0年第1 9卷第9期 计算机系统应用 3基于E—ELO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 框架 基于E—ELO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实际上 包含了对面向特定领域的学科进行建模获取多个 不同学科本体的过程,同时通过定义概念属性以及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的语 能够阅读和理解的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 age。XML)以及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finition Framework,RDF)来对资源进行描述。我们引入两个 命名空间“xmlns:network”和“X mls:dc”,分别 代表着计算机网络本体以及都柏林核心集。都柏林核 心是一套供描述文档的预定义属性。经过标注后的资 义模型。在基于E—ELO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 中,关联知识是以本体概念的形式存在,通过引入 源本身的属性及概念将更清晰,通过对资源进行标注 能够确定不同的学习资源间的联系,进而确定不同资 不同本体概念间的映射关系,能够有效的解决学习 源间的语义关系,有助于形成最终的学习资源语义关 对象比较及重用问题,同时能够为学习设计提供相 联网。下面是对IEEE库中一篇论文<Computer 应的指导。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for Coord-inated 基于E—ELO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框架主要 Distri bution System Operations>的标注: 由三部分组成:(1)领域本体工程,主要是对所关心的 <?xml version=”1.0”7> 领域进行本体建模,得到本体概念模型。(2)资源标注, <rdf:RDF 利用已有的E—ELO结构,对资源进行描述。(3)资源 xmlns:rdf=”http://www.w3.org/1 999/02/22一rd 的重用与组装,根据E—ELO结构中已有的关联知识, f-syntax-ns#” 有效实现学习对象的逻辑组装与重用。(4)资源搜索与 xmlns:network=“http:/,ieeexplore.ieee.org/pap 推荐,主要根据本体概念间的语义关联模型以及学习 er/network#” 者能力进行语义搜索与匹配。 xmlns:dc=”http://pur1.org/dc/elements/1.1/> 3.1领域本体工程 <rdf:Desc rjptjOn 领域本体工程主要涉及到具体课程的本体建模。 rdf:about=“http://ieee×plore.ieee.org/stampPDF 本体的建立是一个严格的过程,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的 /getPDF.jsp ̄p=&arnumber=4437393&isnumber=4 工具及方式。为了保证本体建模后得到的本体模型的 437336”> 规范性、有效性以及通用性,本体建模的具体步骤应 <network:author> 该包括如下几步【4】: <rdf:Bag> (1)明确领域范围:主要包括本体应该包含的内 <rdf:li>Helen Cheung</rdf:li> 容、用途及使用者: <rdf:Ii>Alexander Hamlyn</rdf:li> (2)列举名词、术语:以列表的方式记录领域中 <rdf:li>Un Wang</rdf:Ii> 的名词和术语; <rdf:Ii>Cungang Yang</rdf:li> (3)定义概念及概念间的层次结构:一般有三种 <rdf:li>Richard Cheung</rdf:Ii> 方法即自顶而下、自底向上和综合法; </rdf:Bag> (4)定义概念属性:提供相关的详细属性来描述 </network:author> 概念的方方面面: <network:subclassof> (5)可重用性:主要参考相关本体,考虑是否有 <rdf:Bag> 可重用和扩展: <rdf:li>Computer Network Introduction (6)定义关系和函数:主要考虑不同本体概念间 </rdf:li> 的映射关系以及同一本体概念间的函数关系; <rdf:li>Computer Security</rdf:li> (7)定义实例:定义本体概念所对应的实例: </rdf:Bag> (8)定义其它方面: </network:subclassof> 3.2资源标注 <dc:title>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关于资源的标注,我们采用一种通用的、计算机 for Coordinated 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ions System Construction系统建设21 计算机系统应用 </dc:title> <dc:publisher>IEEE</dc:publlsher> <dc:date>2007-1 0—1 2</dc'date> <dc:type>Computer Network</dc:ytpe> <dc:format>PDF</dc:format> <dc:Ianguage>en</dc:Ianguage> <,rdf:DescriptiOn> </rdf:RDF> 3.3资源重用与组装 学习资源的重用涉及到各种类型不同的、数量巨 大的学习对象,且在一个E—learning系统中通常存在 不少于一种的课程本体。不同的本体对于语义上相同 的行为或属性可能存在不同的定义,这就需要一种能 够实现本体概念间的有效比较与匹配的机制,而这正 是资源重用和组装过程中最关键的。 3-3.1本体可达 本体可达的概念主要用来表示一个本体A中的类 C1通过映射的方式与另一个本体B中的类C2相对 应,如果存在这样的映射,则称本体B为可达的,同 样称本体B对于类C1是可达的l5】。如图5所示,在 JAVA高级编程本体中,存在一个必须掌握的能力XML 类。在以下三种情况中,我们说XML类可达一下几种 本体: (1)XML类可达JAVA高级编程本体。类所在的 本体对于类来说均是可达的; (2)XML类可达JAVA WEB技术本体。对于本体 A的类O,若存在一个映射m使得C=m(O),其中C 是另一个本体B中的类,则我们可以说本体B对于类 O是可达的; 级 程j AWE鼓术  ̄NAt'nON 图5本体可达示例 (3)XML类可达STRUTS IN ACTION本体。对于 201 0年第1 9卷第9期 本体A的类O,如果存在一系列的映射m,m’,m”, m ’等使得m”’(m”(m’(m(O))))=C,其中 C是另外一个本体B中的类,则我们可以说本体B对 于类O是可达的。 3_3.2覆盖知识与充分知识 定义2.覆盖知识可以理解为一个包含同一个本体 的或不同本体的其他类的类。给定一个类C,它的覆 盖知识包括了同一本体中它的所有子类以及不同本体 中通过映射得到的所有类及与之对应的子类,即C的 子类及C的映射的闭包。 定义3.充分知识就是某个类的超类以及通过映射 得到的类的超类的集合。给定一个类R,则R的充分 知识就是R的超类以及R的映射的闭包【6】。 3_3.3资源比较与重组 关联知识以本体类的形式存在使本体类能够通过 比较需求和能力来实现语义比较。因此,问题转换为 给定一个学习对象LO,LO的需求为R。一个学习者在 学习某个学习对象后所获得的能力为C,能力C是否能 够满足需求R7或者说C能否覆盖R7如果能够覆盖, 我们说这两个学习对象是可以组装的:否则,是不可 以组装的。例如,ELo1的需求为divide,EL02的能 力为divide,则我们可以说ELO2能够和ELO1进行合 理组装,组装后的对象可以表示为ELO2 O EcL01。 Ha HQ ELO7 图6知识组装示例 如图6所示,假如类ELOs和ELO4来自两个不同 的本体B1和Ba,ELO3的需求为顺序语句,ELO4的能 力为流程控制。从语义上来说,ELO4的能力能够满足 ELO3的需求,但从计算机的角度来说,则可能认为它 们不能够进行合理组装。但是,通过引入不同本体中 类的映射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类ELO4在B2中 存在子类顺序流程类ELO5,而ELO3和ELO5之间又 存在一个映射,根据覆盖知识及充分知识的定义,我 201 0年第1 9卷第9期 计算机系统应用 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结论:ELO3和ELOs是能够进行 内所有概念对应的实例的集合称为相关结果集。关 于该系统的一个语义检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7所 示。 合理组装的。在实际应用中,可能经常会涉及到多于 两个本体的映射,但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予以解决。 3.3.4关于资源重组的一个简单的示例 这里我们给出了资源重组的一个简单的实例。从 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KP1的能力能够覆盖KP2和 KP3的需求,因此KP1和KP2能够进行组装。同样, KP1和KP3也能够进行组装。KP1和KP2组装后的学习 对象我们称之为KN1,KN1的能力是KPi和KP2能力 的并集。由于KN1的能力也能够覆盖KP3的需求,因 此我们也能够将KN1和KP3进行组装,组装后我们可 以得到KNz。 表1 学习对象组装示例 学习 标题 需求 能力 对象 计算机与 Kpl 未知 计算机介绍、网络介绍 网络介绍 0SI七层架构,应用层,表示 网络 KP2 0SI模型 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 介绍 链路层,物理层 网络 流式存储音频和视频、实时交 KP3 多媒体网络 介绍 互应用协议、多媒体分发 计算机介绍、网络介绍、0SI 七层架构,应用层,表示层, KNl KP】O K 未知 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 路层,物理层 计算机介绍、网络介绍、0SI 七层架构,应用层,表示层。 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 KN2 o gP3 未知 路层,物理层、流式存储音频 和视频、实时交互应用协议、 多媒体分发 3.4资源搜索与推荐 对需求明确的用户,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 采用语义关联的方式获取用户输入的检索关键词的 相关概念集和相似概念集。我们把由初始检索概念 的同义词关系获得的概念集称为相似概念集,该集 合内的所有相似概念对应的实例的集合称为相似结 果集。我们把初始检索概念在转移函数、映射函数 的作用下得到的概念集合称为相关概念集,该集合 图7语义检索示意图 获取检索概念的相关概念集或者相似概念集 后,通过用户能力的干预,获取排序后的相关概念 集及相似概念集。由于本体概念是以学习对象需求 和能力的形式存在,这使得用户能力能够与本体概 念进行比较,进而获得相似度和匹配度由高到低的 排序概念集。由于排序后的概念集与用户的能力更 密切相关,故在检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学习资源 可能就是用户所需获取的资源,提高了检索的效率 及相关性。 对于进入系统的用户,系统在获取用户的学习计 划以及相应的课程本体后,自动读入用户当前的能力 记录并根据能力记录找到课程本体中相似度最高的节 点作为推荐起始点,通过概念映射、概念转移等获取 一个最适合当前用户需求的概念集合,最终通过实例 化获得最适合用户的实例集。 4基于E—EL0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实现 基于E-ELO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上述思 想的一个实现。它以资源以及概念间的关联推理为主 要内容,通过利用E—ELO结构,有效实现并提高了资 源的复用和组装。图8是基于E—ELO结构的学习资源 管理系统的系统框架图。 System Construction系统建设23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 0年第1 9卷第9期 I资游浏-监 1 I 资游查询 ll 资源管理 l i j 比较与组装。该框架在提高资源复用性的同时能够实 现组装后资源的自动标注,使系统资源的复用趋向于 智能化和自动化。但是,目前该框架还没有在更广泛 的领域进行实践与验证,特别是在课程本体数大规模 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对本体问的关联映射进行有效管 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下一步将在更广泛的领域 对该框架进行验证,并提出一种有效管理本体间关联 4# 趸 r 9④囤图9 图8 基于E—ELO结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图 通过本系统用户能够实现资源的浏览、查询、新 增、删除及修改等操作。系统中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 都有着相同的基础结构,同时通过本体概念与资源的 映射,使得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有序。例如关于 资源的推荐过程,用户通过选择某一门课程(例如计算 机网络)确定了一个课程本体,系统首先获得计算机网 络课程本体,通过读入用户的当前能力并在计算机网 络课程本体中进行类的定位,最终确定与用户当前能 力最接近的类(用户能力能够覆盖的),并对该类进行语 义扩展得到一个概念集合。实例化概念集后所得到的 一个实例集就是系统需要推荐给用户的学习资源。 5结论 本体作为一种有效表现概念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 的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本 体的引入使学习资源的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本文提 出了一个基于E—ELO机构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框架, 实现了对学习资源的语义管理及不同学习资源之间的 24系统建设System Construction 映射的方法。 参考,.J吠 1杨俊柯,杨贯中,杨建学.基于领域本体的学习资源管 理系统框架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1 1):708— 7l1. 2 Santacruz-Valenci LP,Aedo I,Kloss DC.A Framework for the Creation,Integration and Reuse of Learning Objects.Leanring Technology Newsleae ̄2003,5(1). 3 Studer Benjamins V Fensel D.Knowledge engineering,princil:Iies and methods.Data and nKowledge Engineering,1998,25(122):161-197. 4 Noy NF,McGuinness DL.Ontology Development 101: A guide to creatnig your first ontology.【2009-10—25]. http://protege.stanford.edu/publications/ontologydeve _lopment/ontology101-noy-mcguinness.htm1. 5 Santacruz-Valencia LP,Navarro A,Aedo I,Kloss D,C. An Ontology-based Mechanism for Assemblnig Learning Objects.Proc. Of E—Learning on Telecommunications(ELETE 2005),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472—477. 6 Santacruz-Valencia L Navarro A,Kloos DC,Aedo I. ELO-Tool:Taking Action in the Challenge of Assemblnig Learning Objects.Educational Technology &Society,2008,ll(1):102—1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