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电气082 姓名:<签字) 学号:0804030216
日期:2018-7-3至2018-7-4
1 / 8
1. 设计任务:水温及水位自动监测报警器
水温信号 1.1 监视容器中水的加热过程:
设计一个模拟电路,要求模拟实现容器中水的加热过程,当容器中水温未达到沸点时,监视器报警灯红灯
进水管 上限水位信号 下限水位信号 上限水位 亮,提示水没烧开;当容器 中水温达到沸点时,监视器报警灯绿灯亮,提示水已烧开。
1.2 监视容器中水位的升高过程:
水容器 下限水位 加热器 水温、水位检测系统示意图 设计一个模拟电路,要求模拟实现容器中水位的升高过程,当容器中的水
位低于下限水位时,监视器报警灯单红灯亮;当容器中的水位到达下限及下限以上,并且在上限以下时,监视器报警灯不亮;当容器中的水位到达上限及上限以上时,监视器报警灯双红灯亮。 2. 2.1
设计思路与说明 模拟水温检测系统
2.1.1 水温监测实验原理及器材选用依据:
热敏电阻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感温元件,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特性,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升高;当温度降低时,电阻值减小,其阻值—温度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热敏电阻的阻值—温度特性曲线是一条指数曲线,非线性较大,在实际使用中要进行线性化处理,但比较复杂,一般
图1 阻值—温度曲线
只使用线性度较好的一段,在实验中可用滑动变阻器模拟热敏电阻工作的过程。
实验中需要将变化的温度信号模拟成变化的电阻,为提高灵敏度,采用桥式电路,将变化的电阻信号转化成变化的电压信号输出。因为温度的很小
2 / 8
的变化,对阻值的影响较小,导致输出地电压信号变化很小,设备很难对微小的信号做出灵敏的反应,因此需要将小信号放大后进行处理,在这里,我采用了精密的仪表放大器来处理变化的电压信号。当温度升高,达到沸点时,相应的热敏电阻升高到了一定的阻值,最终引起仪表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变化,此时我需要选择出这个沸点电压,因此我选用了一个单限比较器,当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值达到沸点时的电压时,电压比较器发生跳变引起输出点电位变化。通过该点电位的变化来接通报警器,所以采用三极管和发光二极管来模拟实现报警器报警过程。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水温检测实验原理图 2.1.2 电路功能:
滑动变阻器由零开始变化,模拟水温升高的过
0阻值-0.2输出电压/V程,电阻阻值与电桥输出电压
=
的(关
系
:-
0100200300-0.4Y-0.6-0.8>,实验中测到
与
-1图3 电阻与输出电压关系曲线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假设模拟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
3 / 8
则电压与温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
电压与温度模拟曲线120100温度120100温度8060402000100200300阻值806040200-1-0.8-0.6-0.4电压/V-0.20z图4 模拟电阻与温度关系曲线 图5 电压与温度模拟曲线
送入仪表放大器,经过放大,得到输出电压
在
沸点,
增大的过程中,当
,
=-
<-1.5V时,即水温未达到
继续增大,使
输出高电位,此时Q1三极管导通,红灯亮。当
=-1.5V时,即水温达到沸点,极管导通,绿灯亮。
2.1.3 电路参数确定
发生跳变,输出低电位,此时Q2三
输入到仪表放大器的信号为小信号,因此,选择输入到仪表放大器的信号差值为1V左右,要求电桥中电流不能过大,因此选用1K
的电阻和滑动变
的增
阻器作为电桥电阻;仪表放大器中的电阻需要选择小电阻,所以选择300电阻,并设置放大倍数等于-3倍;在水温升高的过程大到333.3
时,即
增大,设置当
=0.5V时,模拟水温达到沸点,此时让电压比较器的
=
=-3
=-1.5V,所以设置VDD=-
输出电压发生跳变,即1.5V。当
输出高电位时,保证三极管Q1导通以及二极管LED2发光,因
的值;当
输出低电位
此选用NPN管,经过调适和计算确定VCC和
时,保证三极管Q2导通以及二极管LED1发光,因此选用PNP管,经过调适和计算确定VDD和
和
的值。
4 / 8
2.2 模拟水位检测系统
2.2.1 水位监测实验原理即器材选用依据:
用开关的闭合模拟水位升高过程中各部分电路的导通关系。当水位在下限
以下和上限以上,需要亮起红灯来报警,而当水位合适时,则不用亮灯报警,根据这个关系,选择窗口比较器实现此过程。当水位在下限以下时,电路出于不导通状态,即S2断开与 U1、U2的连接,此时使二极管LED2亮,实现报警;当水位为正常水位,S2与U2接通,此时两个二极管都不发光;当水位达到上限水位时S2与U1接通,此时两个二极管都发出红光报警。实验原理图如图
6
所
示
图6 水位检测实验原理 2.2.2电路功能: U1的反相端与U2的同相端接同一高电位,U2的反相端与U1的
同相端接同一低电位,设置一个开关S2使其接地。当水位不够下限水位时,开关S2断开,U1反相端电位高于同向端电位,输出为负,相反,U2同向端电位高于反相端电位,输出为正,此时二极管LED2导通报警发光,而LED1因三极管未导通而截止不发光;当水位上升到下限或下限以上上限以下时,S2与U2接通,U2同向端电位为零,小于反相端电位,输出为负,三极管Q2不导通,LED2截止,因而不发光,LED1仍然处于截止状态,不发光;当水位继续上升达到上限水位时,S2与U1接通,U1反相端电位为零,小于同向端电位,
5 / 8
输出为正,三极管Q1导通,LED1发光报警,而Q2也处于导通状态,LED2也发光报警。
2.2.3 参数确定依据
VDD高于VSS,VSS高于地电位,因此根据这个关系确定参数使VSS略高于地电位,所以选择VSS=0.5V,VDD=5V。根据二极管的发光要求以及不断地调适确定VCC=5.37V 。
3.电路调试基本过程及调试结果
3.1 实验设备:模拟实验电路箱,万用表。
3.2 实验地点及条件:在模拟电路实验室,室温20°C 左右,保证实验仪器工作的
良好状态,减小误差。
3.3 实验时间:2018-7-3至2018-7-4两天。 3.4 实验中的主要问题及自我评价
在水温检测实验中,电路的平衡调节调了很长时间都不平衡,输出电压很
不稳定,后来尝试不用电桥,只用一个电阻和滑动变阻器分压来实现,可是发现这样实现误差较大,所以又换回电桥分压。当电桥基本平衡后,连接仪表放大器是相当麻烦的,实验箱上的线很乱,就很容易接错,却又不容易发觉。好多用到的电阻实验箱上没有,也凑不出来,就得找现成的300
固定电阻,将
其插入实验箱后使用。刚开始连接仪表放大器的时候忘记给12V的电压,导致输出怎么测都是零。后来发现问题,接上电压,测得输出电压3
≈-
,终于到此为止的这部分电路成功了。接上了电压比较器之后,开始根
据自己的预想的跳变点设置VDD电压值,可是在预设点没有发生跳变,然后就反复的测量测得
的变化范围,重新设定跳变点,后来设置-1.5V为阈值电压,
有了跳变,这已经成功了70﹪了。当接上三极管和发光二极管时,灯
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亮起来,于是我就根据电路原理,反复调节二极管两端电压以及VCC和VDD的值,经过很多次的调适,反复的修改参数,灯终于亮了。 在水位监测实验中,电路简单,很快就连接完毕。第一次实现的是在下限
水位以下不亮灯,正常水位时亮绿灯,高于上限水位时亮红灯。虽然顺利地实现了这个过程,但是与实验要求不符,老师要求按实验要求来做。当我重新接
6 / 8
好电路,发现我的二极管的灯不亮,测量它两端的电压大于它的导通电压,于是我反复调电源电压,测量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它始终不亮。最后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便向老师求助,老师让我测了各点的连接情况,看是否导通,换一个三极管等等,可是这些方法我都试过,都不能解决问题。后来老师说可能实验箱上的三极管有问题,就去找了个三极管换上了,这次真的是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接上新的三极管,电路通了,我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在课设的前一天晚上,我生成了初步的电路原理图,并初步定好了参数,
准备的还算充分。可是,毕竟理论与实际是有差距的,实际的实验仪器有误差,有些参数跟预想的很不符合,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调适,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才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次课设,我整整做了两天,实验中遇到了很多的疑惑和不解,但是通过请教老师同学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地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4.主要工作体会
首先,通过此次课设,我们将所学的东西第一次运用到了解决实际问题上,对于这一
点我感到特别的骄傲。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是学习的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而真正怎样运用到实践中并没有认真想过。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死的,而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很多状况,该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我们来认真思考的。这种能力也是我们亟待培养的。我觉得这次的课设,就是一次小小的锻炼,在实验过程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方法来解决它,这个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两全其美。因为在此之前我对仪表放大器并不是很了解,可是,当我实验中需要用到仪表放大器时,我必须翻书找资料,查找仪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等。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仪表放大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还有,在学习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时,对各极电位变化的相互影响很模糊,没有理出头绪,而在实验中,我反复的调节各点电位,测量电压,分析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调节电路,因此弥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缺。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不能选择逃避,
只能是硬着头皮来解决。因为老师很忙,大家又都在忙着弄自己的电路,很少
7 / 8
能抽出时间帮你解决问题,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必须思考,解决问题。当同学们纷纷完成实验,看着他们满足的笑脸,听着他么欢呼的声音,我不能急躁,我必须顶住压力,认真完成我的实验,因为我还没有成功,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两天的课设让我废寝忘食,早晨去了,中午都不知道吃饭,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大部分人都完成了实验,而那时我的实验电路恰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无数次地调适都无济于事,眼看就要到了傍晚,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完成课设任务,而最终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最后一刻完成了实验任务。所以,这次课设不仅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同时也磨练了我的意志。
总之,课设给我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也充分地利用这次机会,从中学
习到了好多。 5.同小组人员名单与分工
大家基本上都是两人一组来做课设,我选择了一个人完成。从电路的构想,参数的确定,实验的调适一直到任务的最终完成,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完成的过程固然艰辛,但是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