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印度高等教育评析及启示

印度高等教育评析及启示

来源:暴趣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印度高等教育评析及启示 何亮姬,王根顺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印度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如突出高等教育优先地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强调英语教育 等。其劣势也显而易见,如高校学生就业艰难、科技人才外流严重、教育机会不公加剧等。我国高等教育在 “寻突破、求发展”之际,应借鉴印度高等教育的经验,吸取其教训,把高等教育作为“龙头”,加大财 政支持,推进英语教学力度,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追求受教育的公平性。 [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优势;劣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9~1173(2008)02—0017—02 (另一种为印地语),因此,无论官方文件、电台广播、报 一、印度高等教育的优势 纸杂志,还是日常生活交流,英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 (一)把高等教育置于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 此,英语不仅是印度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语言,而且还 1947年后,由于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印度把发展 是高校教育和研究的主要使用语言。据统计,每个印度 高等教育置于优先地位,因而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 大学生至少学习4~5种语言:母语、印地语、英语、梵语 等院校及在校学生数量成倍增长。据印度人力资源部统 和其它语言,其中英语是印度的第二语言。印度各大学 计,1950~1951年,印度有大学30所,学院750所,在校生 的图书馆藏书也多数是英文版。借助这种得天独厚的语 数26-3万人;到2003~2004年,则分别上升为338所, 言优势,印度学者和学生在国外权威的学术性报刊杂志 17625所,1009万人,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9.2%E 。早在 上援引和发表的文章要远胜于我国,这为印度在国际间 初期,印度就成立了“大学委员会”,专门负责高 的各种交流提供了方便。 等教育发展事务。1986年,印度颁布了《国家教育》, 在法律上给高等教育予以保障。印度全部公立大学和大部 二、印度高等教育的劣势 分私立院校的经费都由和邦负担。近十年来 (一)高校学生就业艰难 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已超过200亿卢比,教育预算 在印度,机构和企业都把学历作为录用人才的 的1/3用在只占全国人数1/20的高等教育上。 标准,这使得不少人去努力获取学位,也促使对高 (二)把信息技术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 等教育进行扩充,其结果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远远超 目前,印度全国有4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 过社会就业的吸纳能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大量失 及电脑软件专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 业。据统计,1977~1978年度,印度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 每年有25万人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高等教育每年培养 的失业总数接近70万人,占总数的10.2%;1982~1983 约6万名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而且每年有21.5万 年度上升为140多万人,占总数的15 。对此,印度学 名其它专业的毕业生转入计算机工程专业。印度的软件 者奈克曾坦率地指出,“不幸的事实是,扩充是如此巨 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美国《命运》杂志公 大,以致现在中学和大学毕业生的供应远远超过了人力 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203家企业邀请印度为其开 需求和就业机会,受过教育的失业者与年俱增”。 发软件[2]。微软、IBM、摩托罗拉、菲利浦等主要信息技术 (二)科技人才外流严重 企业都相继在印度设立了研究和开发基地,并与当地大 就业艰难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才大量外流。印度科 学合作开发信息技术产业。 学和工业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1971年印度在国外的 (三)把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使用语言 科技人才总数是3万人,到20世纪80年代末科技人才 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之一 外流已达30余万人,2000年科技人才外流达54万人。 [收稿日期]2007—12—08 [第一作者简介]何亮姬,女,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研究。 ’嘲詹 扭1r L ̄:FU 2008.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美国硅谷的工作人员中有38%来自印度。加利福尼亚 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娜・萨克斯尼安教授在一份调查报 告中发现,印度人领导着美国硅谷的2000个企业中的 40%l4]。正因为如此,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诺夫把印度 与印度相比,我国高校仅把英语作为纯粹的外语来 学习,目的仅仅是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因此,应积极推进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手 段,摒弃以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为“指挥棒”的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加强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 大对英语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英语应用能力的涉 外人才,从而加快我国参与国际化交流的步伐。 (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积极探索并逐 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与用 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积极借鉴发达国家 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大 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 以减轻就业压力。同时,高校也应创新教育理念,开设符 合全球化要求的诸如世界历史、文化、人类学、环境学、 金融等“通才”课程,培养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 理的国际化人才,为学生就业拓宽道路。 (五)追求教育的公平性 视为“一个向西方输送高级人才的净出口国”。 (三)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加剧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印度 虽然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做了不少努力,但其特有 的种姓阶级制度仍然支配着整个社会,在大学生中仍有 80%以上的学生来自30%收入最高的家庭 。虽然印度 全民教育已进行了50年,但“全民教育”、“教育机会均 等”等倡议仍未落到实处。印度教育委员会的奈克就明 确指出:“当前学生享受大学教育的可能性更多地依赖 于他们家长的钱包而不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才能,因 此,我们有双重的浪费: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应该在 大学里学习的大量天才学生却不在大学里,而另一方 面,仅仅因为他们负担得起所需的开销,大量不该在大 学里的学生却被录取了。”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加大的财政支持 近年来,高校扩招使许多青年圆了大学梦,但高额 的学费击碎了他们的梦想。1994—2004年10年问,全国 各类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增长了8.17倍,年均增长 24.8%。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1倍, 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0.61倍,年 印度高等教育是在的大力扶持下优先发展起 来的。在我国,近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等教育 总经费的比重却大幅度下降。以预算内教育经费为例, 1994年高等教育经费收入221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 均增长4.9%E 。因此,应进一步出台相应扶助政 161亿元,占73%;而2004年高等教育经费收入2130 亿元,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只有931万元,仅占44%,比 1994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6_。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呈平稳上升,但最高也未达到 3%,仍低于发展中国家3.9%的平均水平。因此,加大政 府财政投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把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龙头” 印度在初等教育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优先、重点发展高 策,包括免息贷款、奖助学金等,尽量避免由于学费问题 而使许多优秀的青年被拒之于大学大门之外。 [参考文献] [1]李炯.中印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 究。2001(6):114—116. [2]张晓东.努力实现跨越:印度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 教育科学研究,2001(8):19—22. 等教育,走了一条超常规发展道路。而我国一直致力于低 重心教育结构体系的构建,把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三 [3]易红郡,王晨曦.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对策及 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71—76. [4]荣黎霞.发展中国家如何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 级教育”基本上呈“金字塔”型稳步发展。虽然我国高等教 育目前已步人“大众化”阶段,但仍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 发展和国民受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实现高等教育的超 前发展,以发展高等教育来提升人力资源结构,促进经济 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下,以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龙头”,以信息全球化为条件, 采取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率的教育管理方法,降低教育 成本,集中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高校英语教学的力度 以印度和南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2):11-13. [5]刘冬,周岱.透视印度IT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世 界教育信息,2007(5):36—38. [6]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 究,2007(5):90—92. [7]《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发展 现状及其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07(7):21—24. (本文责任编校:沈立东) t圃衷 晴双月刊 200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