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21期 新闻研究导刊
Vol.10No.212019 年 11 月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November 2019
移动互联时代下信息生产与消费模式转向
昝丽君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技术发展带来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信息生产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信息 传播渠道由集中转向分散,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内容也日渐丰富。本文主要分析在移动互联时代,基于 人与人之间“关系”连接的社会语境下,兴盛的社交媒体对信息传播格局的影响,分析其给信息消费 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移动互联;社交媒体;信息消费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21-0077-01移动互联时代直接改变了社会连接的生态格局。
连接的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
社会化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移动互联时 模式,使每个个体都能有效参与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 代下信息生产与消费模式开始转向。从信息生产方面 播,给每个人平等自由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机会,传播 看,用户生产的内容(UGC)在某种程度上有压倒专 主体日益多元化。传者和收受者之间的互动,是信息 业媒体的趋势,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在今天的互联网上 得以流通的关键因素,在移动互联时代,传播范围和传 正在发生变革,从信息消费的角度看,用户对信息的需 播主体日益广泛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致使人与人之 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要求更高质量的定位服务。
间的关系越来越网络化,传播双方都需要借用机器和 一、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媒体
网络来完成意义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由网络化的用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把人类带入移动互联时代,而 户组成了“网众”,他们在传播中的主体性空前增强, 移动互联时代催生了各类社交媒体。纵观中西信息 积极使用媒介,在日常的媒介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价值 传播的历史,每个时期都有符合该时期社会发展需求 判断,并且积累媒介使用经验,在各类社交网络平台发 的信息传播手段。在互联网接人中国的24年里,社交 表观点,形成多主体的意见集合。
媒体一直牵引着我们最为关心的一点:人与人之间的 (二)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
连接。那到底什么是社交媒体呢?社交媒体和社会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渠道转向多样化。社交 化媒体都是从“Social Media”翻译过来的,在大众文 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十分丰富,尤其是网络传播=伴 化传播的过程中,“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媒体”概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受众越来越习惯于便捷的信息 念有一■些混用。“Social Media” 一■词最先是由Antony 传播方式,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获取社会生 Mayfield在他所著的名为《什么是社交媒体?》一书 存所需信息以及进行娱乐消费,用户不仅能够在各类 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 新闻软件上获取信息咨询,社交网站也拓宽了信息传 群,它们具有参与性、开放性、社区性、连接性等特征。 播与获取的渠道。社交网络建立的纽带是基于熟人关 笔者认为社交媒体就是以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系,信息接收更加便利,大众传播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 以及实时传输技术为依托,以人为信息流通的节点,相 的结合是人们接收新知识、获得新技能的最优方式。
互分享、交流、传递信息,以交往为主旨,允许个人或组 (三) 信息传播内容丰富化
织生产内容、交换内容的网络载体。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生产转向丰富化。社交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当今中国信息生产与传播以 的主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连接,它的双向互 及信息分配的格局,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动性使得原来处于劣势地位的信息接收者有了更多的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社会向 话语权,信息传播呈横向状态,信息交流广泛,且互动 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渠道畅通。传播参与者能够在一个相对较为平等的地 二、 信息传播模式变革:以人为中心的连接位交流信息,如此便更加激发了人们传播信息、发表观 社交媒体发展迅猛,在这个大的社交媒体语境 点、抒发评论的积极性。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消费直接 下,信息传播有了去中心的趋势。借助微信、微博等 作用于信息生产,大量内容生产者进驻产生庞大信息 Web2.0甚至Weh3.0技术的应用,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成 流,信息数量以原子核裂变般的方式散播开。社交媒 为信息传播的中转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连接手段与 体以其操作简易性、内容丰富性、传播迅捷性满足了使 外界保持信息的流通与互动。[U媒介技术的发展增加 用者的多方需求,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感言、上传 了人们的卷人感,社交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把改 的各类图片、推荐的各类文化产品与旅游胜地都丰富 变信息传播模式落到了实处。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 了信息传播的内容,社交媒体上主要的内容分享还是 化为主动接收、生产、传播信息,信息传播的内容也为 依靠人数众多的网民自发地生产丰富多彩的内容。
满足多元的参与主体而日益丰富,连接的演进与发展 三、社交媒体兴盛对信息消费的影响使得信息传播渠道增多,信息传播更加便捷。[2 ]
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开始转向以人 (一)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
为中心,个体开始重视自己独特的信息需求,当个人被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生产主体日益多元化。 激活之后,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技术层面上已经 互联网是连接技术的演进,移动互联时代是以关系为
得到满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下转第96页)
77
广电视角
麵職S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 定程度的增加、删减和修改。比如,一旦发现配音出现
没有相应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只能依靠工作人员对广 相应的问题,可找到配音员之前的配音,从这些配音中 播电视节目后期进行线性编辑,而这项工作的完成虽 将相似的音节找出来,然可以呈现较为完整良好的艺术效果,但是后期制作 三、结语重新插人配音。[4]
时间长,而且编辑人员需要较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处理 完$体°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广 能力。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后 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是一 期制作过程变得简便快捷,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线性编 种新的发展机遇。严格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节目的 辑的主要工作方式,而是采用非线性的处理方式,将所 后期制作是保证电视节目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个 有拍摄素材整理完全后,在计算机处理软件的技术支 重要环节,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后期制作工作人员有 持下,实现对素材的分类整理,后期制作人员只需要根 必要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以更好地提升电视节目的质 据故事的发展脉络对拍摄画面进行准确拼接即可。该 量,呈现更完美的电视节目效果。在这种全新的时代 技术还能对素材进行排列、整理筛选、修改以及拼接, 发展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运用新的技能将 使得后期制作过程更加方便直观。一般来说,广播电 先进思想和技术应用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以应对 视节目的剪辑处理工作主要分成三个步骤,即初剪、半 全新的发展挑战。
精剪、精剪。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功能特点下,能 够很好地实现传统编辑系统所不能完成的合成编辑工 参考文献:作,从而缩短了后期制作时间,并且利用该系统还能够 [1] 高爽.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探
根据实际播放需求对画面的长短和位置进行不同程度 究[J] •中国有线电视,2019 (2): 185-187.的调整,最终呈现完美的节目效果。[3]
[2] 谢长青.探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方法[J].魅
第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修改功能。研究非线性 力中国,
2018 (51 ) :328.编辑系统的功能特点,不难发现,其还能够实现对广播 [3] 邱志辉.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的创新与发展[J].
电视节目的后期修改,借助该功能特点,可以实现对广 西部广播电视,
2017, 0 ( 12): 139.播电视节目的画面增减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同时, [4] 米玛次仁.试论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理论与方法[J].
在编辑处理过程中,会有两台显示器同时显示画面的 数码设计(下),2018 (2):152.
编辑信息,针对之前已经编辑完成的镜头片段以及硬 盘上存储的成片,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一作者简介:刘莲莲,女,河南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上接第77页)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人们 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定位技术日益精湛,再加上精准 更加注重在社交媒体上通过搜索、分享、消费自己所 化的算法推送,社交媒体便能够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 需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社交媒 以及日常信息消费模式,为用户提供对应的服务。社 体上引进了多种媒介形式,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信息 交媒体是互联网技术下的一个对社会信息消费产生巨 需求。
大影响的产物,它已经成为连接社会的一个巨大的平 (一) 信息消费个性化
台,除了交往之外,社交媒体其他的服务功能在当今社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消费模式转向个性化。根据 会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丰富多样的功能应用满足 腾讯智库的数据,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近50%的用户获 了用户在数据化以及符号化生存中的众多需求,社交 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媒体的用户基数呈不断扩大 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促进了互联网多元的信 的趋势,相较于传统媒体信息消费而言,社交媒体的用 息消费模式,社交媒体的服务网络的建构是信息高质 户信息消费更加个性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生产的环 量消境相对比较宽松,把关弱化,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个性 四、费的结语核心关#。
化的信息入口,用户在面对信息巨浪的时候往往会根 在i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兴盛对信息生产方 据新闻报道的角度、是否符合自己兴趣意愿或者自己 式与消费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户信息认知结 的既有倾向来选择性地接触信息。信息需求的转向直 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接改变了信息生产的模式,社交媒体的用户使用媒介 非常严峻。社交媒体兴盛使信息传播格局更加开放、 以及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尽相同,文化差异以及 包容,但社交网络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信息传播还存 经济水平之间的鸿沟都导致受众在信息消费层面出现 在许多的问题,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面对社交媒体给 不同程度的分化,社交媒体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而 社会信息网络带来的冲击,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应对。建立的连接,人们信息消费的互动性更强,用户能够依 据自身的需求更加主动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社交 参考文献:
媒体上的信息消费直接作用于信息生产。
[1]彭兰.WEB2.0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J].国际
(二) 信息消费服务化
新闻界,2007 ( 10):44-48.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消费模式转向服务化。社交 [2 ]陈晓彦,杨茜.社交媒体环境下职业把关人的受众思维
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信息生产者多元 与行为模式[J].新闻记者,2018 ( 11 ):26-33.等都是其生存与发展的优势,虽然社交媒体的信息生 产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但其最大的可取之处就是符 作者简介:昝丽君(19% —),女,湖北十堰人,硕士在读,研 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能够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伴随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