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病虫害防治技术
黑龙江省茄子常发生且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茄子黄萎病、茄子褐纹病、茄子绵疫病、茄子灰霉病四种;而虫害主要是红蜘蛛,就上述病虫害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病株早期枯死,结果少而小,减产十分严重。此病多在茄株开花结果后发病,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并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只剩光秆。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
该病由大丽花轮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除茄子外还可侵染甜椒、番茄、马铃薯、瓜菜等多种作物,但以茄子受害最重。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所以连作田发病重。在黑龙江省农村,农民家中房前屋后的园田,因年年栽茄子发病很重。病菌借种子、土壤、有机肥料和灌溉水传播。栽培病苗、连作、施用带菌有机肥等发病重。土地干旱,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6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病耐病品种。
3.种子消毒,培育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育苗土应选用6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田土,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不带菌。农民在自家菜园育苗时,应更换无病土,育出无病健苗。或按平方米育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播种时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床面,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4.选栽嫁接苗: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做砧木,栽培茄做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较好,在无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
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四周土壤中病菌和侵染。
6.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用30%甲霜•噁霉灵(瑞苗清)水剂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一病株灌药液0.3升,隔10天灌1 次,连灌2-3次。 (二)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果实受害腐烂减产严重。叶片病斑椭圆形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茎基部受害病斑纺锤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其上密生小黑点,病斑环茎一周时,引起全株枯死。果实病斑椭圆形黑褐色,凹陷,有同心轮纹,果实腐烂。该病由茄子褐纹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借种子调运、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病斑上多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引起病害流行。夏季连续阴雨、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发病重。保护地比露地栽培茄子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适时中耕培土,尽可能采用覆膜栽培,促进增温保墒,提高抗病力。
4.田间卫生: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三)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又称“烂茄子”,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此病主要危害果实,近地面果实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实上呈水浸状圆形病斑,稍凹陷,果肉变褐腐烂,易脱落。在天气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菌丝,加速果实腐烂。茎部受害幼茎变褐腐烂、缢缩,上部萎蔫,易折断。叶片病斑圆形,褐色,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霉。 该病由茄子绵疫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超冬。翌年卵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到果实上,萌发芽管侵入寄主产生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囊,由孢子囊放出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危害,引起流行。高温、湿度大是病害流行的条件。密植、地势低洼、雨后积水、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病品种:一般圆茄品种较长茄品种抗病。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培土,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雨后注意排水,尽可能采用覆膜栽培,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雾。喷药时注意对地面、茎基部和枝叶喷药,喷药液量要大些,利于提高防效,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遇到降暴雨天气雨后要及时施药,控制病情扩展。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四)茄子灰霉病
茄子灰霉病在保护地栽培茄子上发生较重,主要危害果实。病果先在果蒂周围产生水浸状褐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表面生轮状或不规则状灰色霉状物。病情严重时侵害果柄、茎秆、叶片,产生褐色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霉状物。
该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致病。除茄子外此病还可危害黄瓜、番茄、甜椒、菜豆等多种作物。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茄子开花后,分生孢子先侵染花瓣,进而侵染果实。低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保护地比露地栽培茄子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保护地栽培茄子注意通风排湿,控制灌水,最好采用滴灌。露地栽培茄子及时中耕深松,合理密植,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整枝打杈,增加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同番茄灰霉病。 (五)茄子红蜘蛛
茄子红蜘蛛俗称红叶螨、红虱子、棉叶螨、大豆红蜘蛛等,学名称朱砂叶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是棉花和大豆的重要害虫。对蔬菜作物主要危害茄子、辣椒、瓜类、豆类、马铃薯等。成虫为小型蜘蛛,体卵圆形,橙红色或锈红色,体两侧各有1个黑斑。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十几代,以雌成虫在杂草根部、根枝残叶下、土缝、墙缝及树皮上的叶丝网内越冬,来年4月开始活动危害,先是点片发生,而后扩散全田。6-8月份干旱时发生重。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在发生初期,如夏季高温偏旱,雨日少,在红蜘蛛点片发生时期应喷药防治,每公顷用480克/升毒死蜱(乐斯本)乳油0.75-1.5升;或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0.375-0.525升;或15%哒螨灵乳油0.6-0.9升;或20%甲氰菊酯乳油0.3-0.45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0.45-0.6升;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0.15-0.225升;或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0.3-0.45升喷雾,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75毫升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