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氯及其化合物精选习题导学案
集备人:吴宏军 王广夫 审稿人:高二化学组 时间:2012-6-12 考纲要求:了解常见非金属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质,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应用,掌握实验室制氯气。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结合实验室制氯气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归纳、比较,提高做实验题分析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团队合作,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的奇妙和和谐 。 教学重点:氯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氯气及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综合运用、实验题。 教学过程:
一、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 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知识点归纳:请归纳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典题互动:
1、(2009年高考上海化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思考:本题体现了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
变式: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2006年3月29日晚发生在京沪高速江苏省淮安段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5 t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中的液氯大面积泄漏。由于肇事司机逃逸,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周边几百人中毒,28人中毒死亡。当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大量氯气逸散到周围空间,你认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①迅速拨打求救电话;②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口;③迅速撤离人员至下风口;④用浸有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鼻口;⑤用浸有一定浓度Na2CO3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鼻口;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堵住泄漏口、将其浸入碱液池等)。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2、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知识点归纳:请归纳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典题互动: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为证明氯水中含Cl,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思考:本题体现了氯及其化合物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3.(2010年青岛高一检测)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FeCl3 B.CuCl2 C.HCl D.FeCl2 5.(09海南)在5 mL 0.05 mol·L1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溶
-
-
-
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
1
合价为( )
A.+1 B.+2 C.+3 D.+4
思考:请结合这两道题思考2012年辽宁高考理综26、27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在做此类题时易犯什么样的错误?自己的思维误区在哪里? 归纳总结:
二、无机框图推断:
知识点归纳 : 构建知识网络(课前完成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典题互动:
17.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写出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推出下列物质或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E________;I________。
(3)在上述转化中,判断B、C、F、H氧化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写化学式) ______。 思考:本推断题突破口在哪儿?自己的思维误区在哪里?
变式: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D、E为单质,E为固体,F为有磁性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2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如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得到等质量的C单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归纳总结:做推断题一般思路是什么?
三、实验题:19.略
20.(2011年潍坊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
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他们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
试回答:(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 (3)写出在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 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 mL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H2SO4溶液,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 mol·L1的Na2S2O3溶液作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化学方程式
-
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反应完成时,共用去Na2S2O3 20.0 mL。则该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思考:做实验题应注意什么? 自己的思维误区在哪里?
思维拓展:见近几年辽宁高考实验题,再对比2012年辽宁高考实验28题对你能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收获?
3
课后变式练习:
2007年四川理综26.(18分)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 (写玻璃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小结反馈:
课后作业: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巩固做限时规范特训手册307—308页 2、预习下一节课的学案
3、准备下一节课上课用品(笔记、错题集、学案、练习册)
课后反思:1、元素及其化合物怎样复习?
2、从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