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间在我院建档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每周例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每月一次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依从性及疗效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改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高血压;行为干预;依从性;疗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0%,现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的控制策略,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行为方式干预,虽然现有的降压药物已能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但实际血压控制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依从性不高,这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本研究通过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探讨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间在我院建档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6例(男103例,女83例),年龄60-92岁(70.2±12.1岁),病程2-22年(11.4±4.1年),受教育年限5-16年(9.2±3.9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93例,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本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知情同意书。
1.2 社区行为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每周例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每月一次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依从性及疗效情况。
1.2.1 健康教育
⑴ 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制作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包含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根据其对高血压相关预防及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针对性的教育;⑵ 成立高血压病友协会,定期进行交流 分享控制血压的心得。⑶ 教育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监测血压。
1.2.2 行为干预
⑴ 加强对患者生活习惯的干预,通过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的饮食及运动习惯,评估运动方式是否合理,帮助其调整饮食及运动习惯;⑵ 教会患者如何在家采用血压计检测血压,训练其做好日常治疗情况的记录;⑶ 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做好体检等相关事宜,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饮食计划,保持在药物治疗中维持膳食平衡和能量平衡。
1.3 评价方法
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依从”为患者能按时遵医嘱服药;“部分依从”为患者不能按时遵医嘱服药;“不依从”为患者不能遵医嘱服药。疗效评价标准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疗效较好”为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疗效尚可”为全年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疗效较差”为全年有二分之一或以上时间血压未能够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的年龄、病程及受教育年限进行数据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然后行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表示为t值,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以“率”表示,对两组治疗依从性、疗效及性别构成比之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统计量表示为卡方值2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男51例,女42例)年龄69.8±11.2岁,病程11.9±4.4年,受教育年限9.0±4.2年;干预组(男52例,女41例)年龄70.3±12.4岁,病程11.3±3.9年,受教育年限9.3±3.7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性别构成比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32例(34.4%)“依从”,41例(44.1%)“部分依从”和20 例(21.5%)“不依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62例(66.7%)“依从”,23例(24.7%)“部分依从”和8例(8.6%)“不依从”。对照组患者疗效:35例(37.6%)“疗效较好”,32例(34.4%)“疗效尚可”和26 例(28.0%)“疗效较差”。干预组患者疗效:65例(70.0%)“疗效较好”,21例(22.6%)“疗效尚可”和7例(7.5%)“疗效较差”。干预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即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较好”率高于对照组,即(血压控制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在病因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与非老年人都有不同之处,如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等;且并发症多,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另外难治性高血压(也称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比率高于非老年人群[3]。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达标率均较低,分别为32.2%和7.6%[1]。然而,长期高血压状态会对众多靶器官造成损害。因此,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增加血压控制率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也为高血压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加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所以需要对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参与治疗,共同协作网。同时,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5],如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行为干预,有效的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疗效,与上述观点相符。
综述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老年高血压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建议[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7): 620-628.
[2] 亓小燕, 戴俊明, 尉敏琦, 等. 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与血压控制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1): 36-41.
[3] 王晓明, 丁铭格, 张航向, 等. 老年高血压诊疗的思考及治疗对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3): 225-227.
[4] 万鹏, 张莉, 王艳婷, 等. 健康管理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 17(4): 346-348.
[5] 金燕.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34): 4684-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