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8 内蒙古中医药 意义,观察组有40%的受试者可以通过CT检查诊断为尘肺病。 参考文献 说明对于需要长期的需要接触灰尘的人群,有必要进行尘肺病 【l】王伊.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功能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的早期检查,通过螺旋CT检雀能够做出有效的诊断。早期的尘 『D1.重庆医科大学,2012. 肺病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待其表现出症状时已经到达疾病的 【2】王伊,吕富荣,盛波,夏露花,肖云华,CT肺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 中晚期,延误治疗时机。 尘肺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12:l157—1159. 综上,早期尘肺病可以通过螺旋CT检查作为有效的诊断, 【3]50蓉.多层螺旋CT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分析『J】.内蒙古中 建议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定期进行肺部CT检查,及早诊断尘 医药。2013.05:101—102. 帅病,及时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疾病进展,提高治疗的效果。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与效果 张金梅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血液分析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O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4-i-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血红蛋 白和红细胞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血小板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急性白血 痛诊断中的应用需要联合骨髓检查等多种指标进行检测。从而确保诊断效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o6—0979(2014)12一Ol18—01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是 3 讨论 当前血液学中的重要恶性疾病,预后比较差,死亡率比较高,治 当前随着现代化疗手段的不断进展,白血病的预后有了显 疗比较困难『1]。当前我国白血病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归功 著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急性白血病是攻克自血病的重 于早期的诊断。而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临床血液检验水平 点、难点,也是白血病治疗失败原因之一,需要早起进行诊断。随 越来越高,各种自动血液分析仪竞相发展,在检测精度、检测速 着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急性白血病在中老年中的发 度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获得巨大进步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 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1。其临床表现为病程进展快,临床以脾肿 了实验室血液分析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大、粒细胞显著增多、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大量中幼、晚幼粒细 胞为特征。早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常无相关症状、体征,血常规血 】.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l2月期间本院收治 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但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多伴淋巴细胞 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在40—87岁,平均年 比例明显增高时应引起足够重视【51。 龄58.5±10.5岁。男性】8例,女性l2例。初治患者l8例,经治 在诊断中,当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得到了广泛应用。能通 患者12例(复发患者9例,缓解期患者3例1。同时选取3O例阴 过自检能全面监控整个仪器测试过程,使用寿命长,测试结果准 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来自于同期在我院就诊的非白血病患者, 确。本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低于对照组,自 2O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例为霍奇金淋巴瘤患 细胞、血小板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 者。两组的年龄、性别等非研究资料对比类似L尸>0.05)。 过在仪器检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结果会发生异常波动, 1.2检验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血2 ml置含ED— 为此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比如血小板降低时,但在伴 TA的EP真空抗凝管,混匀,然后在30rain内完成操作。选择全 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其他指标的检测进行判 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检测指标有血红 断 。同时不同检测室同一仪器问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为此 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各种检测试剂都为原装配套产 就要加强手检,只有将仪器结果和手工分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 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血液结果对比 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又快又准确对白血病进行诊断。 总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需要 联合骨髓检查等多种指标进行检测,从而确保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通过检测分析,观察组的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低于对 fl1张继团,刘英洁.15例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及其诊断标 照组,而白细胞、血小板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 准探讨『J].临床医学,2010,20(1):45—46. 学意义(JPl<O.05)。具体见表1。 f21陈丽娟,朱广荣.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表1两组的实验室全自动血液分析检测结果 ±s) 的表达及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15(1):34—35. 【3】刘秉文,陈俊杰.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出版社,201l:571—572. f4】潘歆,王晓敏.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J】.医学综述, 2010,16(6):856-857. 『51王迪.儿童急性髓系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的测定及其临床意 义【D】.杭州:浙江大学,2008:45-48. f6】裴育林.生化自动分析仪发展对现代医学的影响【J1.医疗设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芦镇卫生院(719200) 2013年03月26日收稿 备,201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