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施延时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实施延时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暴趣科技网
2011年第9期 Journal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NO.9 2O11 蒋柏孟(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第六中学) 摘要:课堂上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 “延时评价”的一些认识. 评价.・ 理学家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富有创造性的见 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 一、运用“延时评价”容易“出彩”的时机 1.问题有多解时,“延时评价”可提供学生一个开放质疑的 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时评 课堂环境 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 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的问 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教师要把握 题,特别是一些开放式问题,教师宜采用“延时评价”,悉心观 好评价的时间,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调动及 察、耐心倾听、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让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 巩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适当做到“延时评价”, 涌动,让课堂教学在生成中精彩无限.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智力激励法;延时评价;课堂教学 案例1 在教学“垂直的判定”时,有如下的教学片断. (问题情景)师:并不令人在意的教 室墙角,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如图1,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全 据生活经验,你认为墙角线A0与BO有 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 什么位置关系? 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数 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 手段,学生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它联系 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时评价”, 生 :垂直关系. 一 A 师:如何判断或验证它们是垂直的? 生.:固定一些线成型,再测量. C 图1 生,:延长A0所在的直线至点D,测量LBOD是否等于 90。,再由平角或者两相邻角互补判断是否垂直. 生 :延长A0与BO,利用对顶角相等判断. 给学生充裕的时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和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实“延时评价”只是相对于“即时评价”的一种特殊的 评价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 师:(反问)可以这样说吗? 生 :点A与点曰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点,因此不应说  后拖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 “延长A0与BO”,而应该说延长OA与OB的反延长线.中积极思考、相互启发、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在众 多的评价方式中,延时评价也是一种关注学生主体、促进学生 笔者让学生出谋划策,解决难题.每当学生说出一种判断方 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它比‘ 一锤定音”式的“即时评价”更能 法,笔者都没有做任何表态,而只是点点头,鼓励他们继续说 提供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 下去或加以启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一 的发言,不能总是过早给予定性的“即时评价”,而应该根据课 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不要急 堂上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差异,灵活、恰到好处地运 着下结论,要因势利导,运用“延时评价”,让学生自己去思 用“延时评价”.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对教学中运用 考,在讨论中分析、归纳,找出最优的一种答案或者方案,真 收稿日期:2010—10—03 作者简介:蒋柏孟(1979一),男,浙江乐清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8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问题难以理解时,“延时评价”可提供学生一个敢于探疑 的课堂环境 的教学片断. 在讲授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后,为巩固练习,教 师采用了“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将下列方程组的解和相应  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缺乏解决问题所需的特定知 的方程组用线段连起来:识,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馈,甚至教师启 发、暗示都“无济于事”.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选 择直接将答案给学生.但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 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取的.若教师采用“延时评价”, (A) Y ’ Lx:2 ①{一2, ly:一1 (B){ =2’ I2x—Y=8 ②f 2' IY=一1 提供学生一个敢于探疑的课堂环境,一定会创设出一个精彩课 堂.让学生知道:现在还不能告诉是对是错,但相信一定还能找 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不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形成过程吧.这 样把思维之“球”巧妙地传给了学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 的思考和探究. 案例2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4.1定义与命题” (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在讲授如何给名词下定义时,教师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 而是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下定义的方法,以引导学生的探 究思考(如袁1). 表1:探索一种下定义的方法 先让学生比较表1中的4个三角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让学生通过课堂的自主探究 学习,类比思考,领会下定义的一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搜 索、收集信息,教师继续通过表格尝试用这种方式来下定义.让 定义命题以表格形式呈现,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审视.在探讨 中,教师适时进行“延时评价”,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 使学生“在自己的根基上成长出自己的枝叶”. 3.问题理解有偏差纠正时,“延时评价”可提供学生一个析 疑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荒诞 的想法,这时教师不应该马上否定,因为这会在无形中扑灭了 学生创造的火花和乐趣,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 信心,而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不怕出 错,敢于挑战,然后及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转换角度,刨设 出一个自由、宽松的内在环境和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案例3浙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4.2二元一次方程组” (c)/x+Y2x—Y=8  , ③IlX=2y=一4 , (D) y ’ ④{ 。’ t2x+Y=3 Ly:一2 生 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连接. (B) (C) (D)/L x )+v=3 , ' 图2 师:同学们,生.连接的方式对吗? 生A:不太对. 师:怎样才对,我们是怎样判断方程组的解呢? 生,:把解代入方程组,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 程的解,就可以判断了. 生 :老师,(D)方程组不应连④,因为解不满足方程组中 的第2个方程.蓦三 ×  生 :那(D)方程组就没有连接了,真怪,方程组的解④是否 也没有连接了? 师:大家思考一下,是这样吗? 生 :不对,④应是方程组(C)的解,②是方程组(D)的解 (重新连接如图3所示). (A) y ' I =2 (B){【 一 ' —v=8 (c)/Ix  y一3 '/=8  (D)/I x y+v=3  ’ 图3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借助“延时评价”为学生创设了宽松、 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能够让学生静心观察、分析和 9 概括,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去伪存真,提升了思维品质,闪 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现出理性的光彩,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通过适时地运用“延 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 时评价”,使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愉悦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 地认识错误,创设一个析疑的课堂环境. 二、对运用“延时评价”的反思 来的情感和态度. 反思3:任何一种好的评价方法都不宜单一地应用.在上述 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延时评价机制,是优化课堂教学、 这些教学实例中,延时评价都可与激励性、引导性、启发性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对于在实践中适时运用“延时评 “即时评价”灵活交替应用,教师应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因材施 价”,笔者有以下3点反思. 教,选择合适的时机综合运用评价方式,让新的想法不断产生, 反思1:适时运用“延时评价”,能摒弃传统单一“即时评 同时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选择与自我评价. 价”中赞赏多于引导、情境多于过程、封闭多于开放等诸多弊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 端,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创设出精彩的数学课 中,当学生提出某些新的见解时,往往被教师“迫不及待”地 堂,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同时,适时运用“延时评价”,也 否定,这在无形中扑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 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开发学生的身心素质潜能,使个性思 性.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引发讨论情境,让学生 维得到充分发展.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便会活 在“延时评价”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时间, 跃,学生的思维也必然随之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关键要看教师的驾驭能力和处理课堂随机事件的能力,教师 参考文献: 可以通过一些话语来时间.例如,当学生多种方法呈现 时,教师可以说:“这么多的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甚 至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让我们选取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先讨 论一下……”以便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 间,让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1]范良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 八年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胡忠友.数学课堂在“延时评价”中精彩[J].中学数学 教学参考(初中版),2007(8):8-10. [3]朱彩红.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J].中学数学研 究。2006(6):16—18. 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的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反思2:在课堂上,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时有发生,因为课 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多变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果断的判断和 [4]周健良.活用延缓评价提升教育品质[J].中国数学教 育(4n中版),2010(6):15—18. 机敏的反应,及时而巧妙地实施最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激起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教师的评价对学 [5]白广明.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空间与图形”部分的 研究与评价[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12): 4】-43. 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 (上接第7页) . 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问的联系,发现规律、掌握方 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面对学生的错误,善于鼓 励、倾听,让差错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探究资源,让动态生成的 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发挥应有的价值,为数 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8 (显然,图7表达的是第(2)小题的 特殊情形,学生在证明第(1)小题时容 易产生误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画 出了图8,AABC并不是特殊的三角 形.点E当然更不是圆心.) 师:现在如果要使△ABC成为正 参考文献: 三角形,我们可以添加什么条件呢? 生6:(灵机一动)LBDC=120。. [1]曾小豆.从一道勾股定理习题的解法谈反思性学习[J]. 数学教学,2oo5(9):24—26. (由此,顺利地转入第(2)小题.) [2]邵潇野.精彩,未曾预设:谈数学课堂的非预设生成[J] _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8(3):7-9. 反思此案例,错误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从条件出发, 认真审题、理性分析,导致思路欠缜密,仅从图形的直观产生 [3]邵胜林.面对“未曾预设”,我们有多少底气?[J].中小 学数学(初中版),2009(4):15—17. 潜在假设,以主观臆想代替了客观实在.本案例启迪我们“眼见 不一定为实”,数学需要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实践. 总之,在课堂上,要善于巧妙利用错误,因势利导,让学 [4]冯剑.变废为宝演绎精彩:例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 效利用_J].呻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OLO(4):24—26. 1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