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交易”与“对冲交易”的异同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商品市场发展还相对掉队,它缺乏普遍的套期保值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至于很多人将对冲交易理解为是套期保值交易,其实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看成转移价钱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未来在现货市场上生意商品的临时替代物,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钱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生意行为。套期保值保值的对象是现货的中远期合约。
比如:一个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吨的榨油厂,他可以提前与农场主(或大豆贸易商)签定远期购买合同。为了规避可能的市场风险,榨油厂可以到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由于榨油厂在现货市场买进大豆使其处于多头部位,所以在期货市场选择就应该是空头部位。由于大豆合约与豆油合约的价钱变更方向是一直的,所以两种合约他都可选择,但更多的人选择了豆油合约,因为大豆与豆油已经形成原料与产品的套利。
这个例子中有几个关键点:第一,现货价钱是肯定的;第二,现货价钱确按时间与大豆的交货时间是错位的;第三,榨油厂一旦签定好购买合同,意味着其在现货上处于多头部位,在期货上应该成立空头部位。
对冲交易是利用期、现价钱变更一致的公理,以反向操作方式来达到规避风险的一种办法。与套期保值交易不同,对冲交易对冲的对象是价钱,而不是合约。这个价钱是未来的现货价钱。所以其具有较大的不肯定性。对冲交易相当于是期货交易中的锁仓交易,通过这样的交易行为,它会在必然程度上将风险锁定在必然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名生丝出口商,他在即期贸易方式下一直以来都很难放大他的经营,于是他想到了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也就是进行提前留库存经营。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解决即期贸易方式所带来的价钱不肯定。可是留库存经营又必需承担必然的市场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他想到了在中远期市场进行对冲交易。即:在购进生丝作为库存的同时,他以一样数量在中远期市场远期合约进行抛出。若是未来价钱上涨,他的库存生丝价值就会增加,而中远期合约价钱就会亏损;若是未来价钱下跌,他的生丝合约价钱就会盈利,而库存商品就会亏损。它的结果是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由于对冲交易的不肯定性要大于套期保值交易,显然它规避风险的效果不如套期保值交易,所以往往能够用套期保值方式的就不会用对冲方式进行风险规避。
这个例子中也有几个关键点:第一,未来的现货价钱不肯定;第二,由于提前买进生丝,意味着其在现货市场上处于多头部位,所以应该在中远期市场成立空头部位,它们之间产生了对冲行为。第三,是一样数量进行对冲。
虽然套期保值交易与对冲交易同是规避风险的办法,但它们仍有很大区别。
首先,套期保值对象是现货中远期合约,它具有鲜明的肯定性,这在中远期现货合同里可以看到,它载有商品价钱、商品数量、商品质量和商品交货期等。对冲的对象是未来的现货价钱,它具有鲜明的不肯定性,可是由于期、现价钱的变更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它一样能够规避风险。
其次,从规避风险的效果看,对冲效果远不能与套期保值效果相较。咱们知道,现货价钱=期货价钱+基差,也就是在没有肯定的现货价钱情况下基差也是计算不出来的。也正因如此,套期保值交易最多存在一个不肯定性,也就是基差;而对冲交易却有两个不肯定性,除去现货价钱之外,还有基差。
由于对冲交易不能解决现货的价钱问题,所以它就很难吸引生产企业与贸易单位的参与。
为何咱们有那么多的人将套期保值交易与对冲交易混为一谈?那是因为咱们没有很好的了解中国期货市场的基础市场(现货市场)的缘故。与发达的美国相较,中国的基础市场还超级掉队,这从现货的贸易方式上即可见一斑。美国现货大体都是中远期的,咱们却是即期的,在即期方式下是没有套期保值需求产生的。
由于美国商品市场的高度发达,以至于很多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完全取代了现货市场功能。与之相较,现阶段的中国还掉队他们很多,所以咱们的现货市场还有一段路要走,而期货市场的路就更长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基础市场掉队的问题,这点超级重要。固然,若是咱们采用顺其自然的发展办法,也不知道它要等到牛年马月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用外力干涉的办法是一种较好的办法,而中间市场的做法更多地用的是这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