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5期 ■现代管理科学 ●发展战略 我国通货膨且长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曾 艳 摘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增长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货膨胀惯性对当期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影响。 M2/GDP比率的变化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产出增长率;M2/GDP比率 近几年来由于流动性大幅波动、金融危机和财政货 与实际收人正相关,因此有Lv>0;Lr是货币需求的利率 币刺激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中价格水平出现了 比较大的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同比CPI价格 系数,因为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因此有Lr<0。根据该 方程,通货膨胀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正相关,与实际产出 指数从这一最高点处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2009年7月 份的98.2。2009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使得人们又开始担 年以来.同比CPI指数从1月份的101.5上升到7月份的 103.3,通货膨胀的持续高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 增长负相关,与名义利率变化率正相关。 (3)M2/GDP比率的不断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自 呈上升趋势,从季度数据来看,这一比率从1991年第三 季度最小的2.87上升到2009年第3季度最大的6.97 通 心2010年中国可能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进入201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M2与GDP的比率一直 的敏感问题,人们开始加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和分析,以 此判断走向和经济增长情况。 常我们观察到经济萧条时.M2/GDP比率的变化与通货膨 胀率之间是负相关的.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 根据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的类型分为需求拉动 济的通货紧缩时期,CPI指数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M2/ 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和混合性的通货膨胀。那么我国 GDP之间的比率还在上升.我们需要检验这一负相关是 的通货膨胀波动到底是那种类型的呢?本文根据90年代 以来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理论和实 否显著。 2.通货膨胀的供给方解释。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 证分析。 一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 膨胀主要有要素成本f包括工资成本和资本成本)推动型 及利润推动型。在一个竞争性较强的经济中.成本推动型 的通货膨胀主要体现为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理论分析 1.通货膨胀的需求方解释 根据古典的货币数量 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名义国民收人呈一定的比 币数量公式,通货膨胀率可以表示为: △P/P=AM/M+Av/v一△Y/Y (1) 例关系,即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v=Py。根据这一古典的货 而在一个垄断性较强的经济中.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主要表现为利润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通常可以通过菲利普斯曲线 (1)式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名义货币增长率成正比.而 来解释。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是 与实际产出增长率成反比。在不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正相关的.这一正相关关系实际上可以由传统的失业一通 时,当名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超过实际产出增长率时,通 货膨胀率就会上升.反之反足 义则进一步发展了货币数量论.他们用货币市场均衡条 件LM曲线来代替货币数量论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LM曲 货膨胀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推导出来 现代 菲利普斯形曲线常被用来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通货 角”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影响通 货膨胀的因素可以归纳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通胀惯 n (2)传统凯恩斯主义LM曲线的解释 传统凯恩斯主 膨胀的预测,其中最著名的是Gordon(1996)提出的“三 线方程的含义,当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时.货 币市场达到均衡,即有M/P=L(v,r)。这里方程左边是实 际货币供给,M是名义货币供给,P是价格水平:方程右 性三种因素,其表达式为:,丌 = a 。-k+13n +Xy +8l,这里T1 k=1 为供给冲击,Y 是用来反映超额需求变化的产出缺口。由 边是实际货币需求L(v,r),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产出v 于该模型中引入了多期滞后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在预测 正相关,与名义利率r负相关,根据LM曲线方程,通货膨 通货膨胀时有比较好的拟合效果.但其方程中没有预期 胀率可以表示为: AP/P=AM/M-Ly (△Y/Y)一Lr (A r/r) (2) 通货膨胀,仍然不能克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早期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主要是从厂商价 格调整行为出发来推导出来.典型例子如Gall&Gertler 一(2)式中, 是货币需求的收人系数.由于货币需求 77— ■发展战略 ■现代管理科学 ■2012年第5期 (1999)的模型.其主要_『考察厂商的交错定价问题,这样 推导出来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个用来研究通货膨胀与通 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实际GDP增 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或者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长率和M2增长率都是平稳变量.M2/GDP是差分平稳 方程.这样的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只包括供给方面的冲击, 济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很多新凯恩斯主义学者都用DSGE 的.因此我们用通货膨胀率、实际GDP增长率、M2增长 而没有包括需求方面的冲击 随着DSGE模型在宏观经 率以及M2/GDP的差分数据来对回归模型(3)进行估计。 由于模型(3)中包含了预期通货膨胀率,而预期通货膨胀 模型来研究菲利普斯曲线.这类DSGE模型通过求解消费 率是不可观察变量.因此我们首先尝试用GMM法来估计 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生产者利润最大化问题、交错定价 模型(3),我们选择了滞后1阶和滞后2阶通货膨胀率、 (如Sbordone,2002)或价格调整成本问题(如Ireland, 2004:李春吉等,2006)以及经济系统的动态一般均衡来 滞后1阶实际GDP增长率、滞后1阶M2增长率和滞后l 阶M2/GDP的差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GMM法估计模型 (3),遗憾的是估计结果很不显著。我们还尝试了其他的 导出菲利普斯曲线.这样得到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整个 DSGE模型经济系统中的核心总供给方程.其在形式上除 工具变量。结果仍然是很不显著,因此我们只好放弃 GMM估计。我们又尝试了用完全预见的理性预期方法, 了包含基本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惯性和产出缺口 (或边际成本)之外。还包含了需求冲击、货币冲击(如果 即假定经济行为主体对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预期直接等 模型中包含了货币)和供给冲击等外生冲击变量。 于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然后用0LS法来估计模型.但这 综合上述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影响 样得到的回归方程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仍然不显著 因 通货膨胀的因素即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供 此我们只好在模型中剔除预期通货膨胀率变量.再对其 给方面的因素 根据这些分析.我们认为当期通货膨胀率 余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如下: 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滞后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增长 丌I=-0.007+0.183耵t-l-0.48y 0.717m,-0.1 12ARr ̄ 率、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和M2/GDP比率变化等因素的 影响,因此我们建立如下通货膨胀回归模型: 1rl:Bo+BlEl'Tl't+I+p21Tt-I+133y ̄+[34ms+135R +8l (3) 该回归模型中, 是当期的通货膨胀率,E.叮『 是预期 (一2.43)(2.53)(一9.52) (9.44) (一9.32) (0.018)(0.0135)(0.000) (O.000) (0.000) 调整的R =0.76,F=59.08,D.W.=2.31,N=75 该回归方程中第一行括号中的数字是t统计量.第二 的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 一。是滞后通货膨胀率,y 是实 行括号中的数字是伴随概率)。从该回归结果来看.各个 际GDP的增长率,m 是名义货币供给M2增长率,R 是 解释变量都很显著。调整的拟合优度和F统计量都比较 M2/GDP的比率。8。是随机干扰,假定其为均值为零,方差 令人满意,D.w.统计量也表明没有随机误差相的序列相 为常数且没有自相关的白噪声扰动。根据前面的分析.可 关,因此该回归结果是比较理想的。根据这一回归结果, 以预期参数B 、13 和 大于零, 小于零。而 则不定, 根据前面的分析,若 大于零,则意味着实际产出增长 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正。这反应了供给冲击(主要是 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率有一定的惯性.上一期通货膨 胀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当期通货膨胀率平均增加0.183 个百分点;当期实际GDP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当 成本冲击)与通货膨胀率的正相关关系;若B,小于零。这 期通货膨胀率则平均下降0.48个百分点.这说明通货膨 意味着实际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这反应了 胀率与总需求冲击负相关。从逻辑上来说.通货膨胀率与 实际总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关系 二、影响通货膨胀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需求冲击负相关并不能认为总需求冲击对通货膨胀率 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不能认为是总需求提高了,从而通 接下来我们利用1991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 货膨胀率下降了。从经济学逻辑上应该反过来理解.也就 度的数据来估计上述通货膨胀率方程.我们采用CPI指 是说是通货膨胀率下降了,总需求才会提高。事实上对通 数(用月度环比CPI数据计算得到月度CPI数据后再直 货膨胀率和实际GDP增长率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接转化为季度CPI数据.1991年第一季度等于loo)的变 会发现(检验结果略),通货膨胀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影 化率作为通货膨胀率。由于统计数据没有公布季度GDP 响要比实际GDP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大.因此回归 折扣指数,我们直接采用CPI指数作为折扣指数来计算 结果显示出来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负 实际GDP,然后进行季节调整,这样得到实际GDP数据。 相关更应该理解为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刺激了总需求和总 名义货币数据取M2数据(数据分析表明. 表1变量的单位根ADF检验 M2与GDP和CPI的相关度比Ml高.取月 度数据进行平均得到季度数据.再进行季 变量 决定项 根据AIC选择 检验值 的滞后阶数 5 2 0 0 2 adf临界值 1% 5% lO% 节调整).最后我们计算了M2/GDP的比 率.所用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 CPI增长率 无 实际GDP增长率 截距 际金融统计年鉴。为避免虚假回归.我们需 M2增长率 截距 要回归模型中的变量为稳态变量.接下来 M2/GDP 截距 我们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各个变量的 M2/GDP的差分 截距 一-2.059 -2.60 —1.95 —1.61 —11.23 -3.52 -2.90 -2.59 -5.54 -3.52 -2.9O -2.59 -1.279 -3.52 -2.90 -2.59 -7.72 -3.52 -2.90 —2.59 78一 一2012年第5期 一现代管理科学 ■发展战略 产出的增加.但总需求的增加可能也是为了应对通货 有0.46,因此把该比率变化包括在回归模型中是合理的. 紧缩而采取扩张性所带来的 再看货币对通货膨胀的 不但不会引起多重共线问题.反而是不可缺少的影响通 影响.名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M2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 平均上升0.717个百分点,这一关系是因果关系,Granger因 果关系检验表明通货膨胀率上升确实是由货币增长率的提 高带来的(检验结果略)。 再看M2/GDP比率的变化.该比率变化量大于零时。 货膨胀率变化的变量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 析,揭示了实际产出增长率、名义货币M2增长率、通货膨 胀率惯性和M2/GDP比率变化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关 系。回归分析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主要受到货币增长率 则通货膨胀率下降,反之该比率变化量小于零时,则通货 的正向影响.而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有显 膨胀率上升,该比率变化量每增加1个点.通货膨胀率则 著的负相关.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刺激了总需求 平均下降O.112个百分点 但该比率的变化量与通货膨 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并不表明该比率变化量的上升与通货 膨胀率下降之间有因果关系,事实上Granger因果关系检 验表明是通货膨胀率决定了该比率的变化.而不是相反 (检验结果略)。因此回归系数显示出来的通货膨胀率与 M2/GDP变化之间的负相关实际上说明了通货膨胀对 M2/GDP比率变化的负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 率低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经济比较低迷.银行会采 取扩张性货币来刺激经济:但增加的货币供应没能 很快刺激经济走出低谷.因此M2/GDP比率的会上升而 通货膨胀率却仍然在下降。根据李春吉(2010)的分析,这 一比率的持续上升反应了我国经济中私人部门的最终需 求与实际货币持有之间的替代弹性比较低.也就是说增 加的货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最终需求的增加。最终需求 和货币持有之间的替代弹性较低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 方面,主观方面是由于私人部门出于预防性和规避风险 的动机,不愿意把储蓄货币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客观 方面是由于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想要增加消费和投资的 私人部门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增加消费和投资.而有钱的 私人部门因为规避风险或者已经饱和而又不需要增加消 费和投资,因此实际产出处于低水平,这样M2/GDP比率 就会提高 上述回归结果不但是显著的.而且回归方程也是稳 定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其回归残差进行稳定性检验。这 其实就是EG两步法协整检验 对回归残差的单位根检 验确实表明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略),事 实上这也可以从D.W.统计量看出来.因此上述回归方程 也表明了样本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其他变量之间确实存在 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实 际GDP增长率、M2增长率和M2/GDP的变化等变量之间 确实存在着协整关系,检验结果略)。 回归模型(3)式中,M2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和 滞后的通货膨胀率进入到通货膨胀率方程是比较容易理 解的.而M2/GDP比率的变化进人回归模型的理解如前 所述,它反应了总需求和货币持有之间的替代弹性。但该 比率进入回归模型是否会引起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的多 重共线呢?实际上如果我们去掉该比率的变化.那么回归 方程的拟合程度会大大下降.包含该比率变化的调整R 平方是0.76.而去掉该比率变化后回归的调整R平方只 和总产出的增加(可能是为解决通货紧缩而实行扩 张性带来的)。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 影响.而预期通货膨胀率对当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不 太显著。N2/GDP比率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影 响.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银行的相机决策的货币政 策.也反应了我国经济是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的替代 弹性较低.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需求.这将是 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长期因素。 参考文献: 1.Fuhrer,J.C and G.R.Moore,Inf1at iOn Pe- rsi st ̄nce, Quarter1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 110:127-129. 2.Gal f,Jordi and Mark Gettler,Inf1atiOn D- ynamics: A StrUCtura1 ] ̄conometric Approac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9,44(2):195-222. 3.Ire1and,P.N.,Money s Role i13 the Mone- tary Bus iness Cyc1e.Journa1 of Money,Credi t,and Banking,2004,36(6):969—983. 4.Rotemberg,Juli0 J.,Sticky Price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1 0f POlitiC8.1 1]conomy,1982, (90):l1 87-I2l1. 5.Sbordone.A.,Pr iCe¥and tini t Labor Costs: A New Test of Price Stickine¥s. Journa1 of Monetary l ̄conomics,2002,(49):265-292. 6.李眷吉,孟晓宏.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 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经济研究,2006,(1 0). 7.李春吉,范从来,盂晓宏.中国货币经济波动分 析——基于垄断竞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估计.世界经 济,2010,(7). 8.史纹青.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0. 9.姚大鹏.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首都经 贸大学硕士论文,2005. 10.CalVO,G.A.,Staggered Prices in a lit¨ity MaximiZing Framework. Journa1 of Monetary Ec- onomics,1983,(12):383—398. 作者简介:曾艳,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南京财经 大学副教授。 收稿日期:2O12-03-19。 一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