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管道总传热系数计算

管道总传热系数计算

来源:暴趣科技网


1管道总传热系数

管道总传热系数是热道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参数。在热道稳态 运行方案的工艺计算中,温降和压降的计算至关重要,而管道总传热系数是影响 温降计算的关键因素,同时它也通过温降影响压降的计算结果。

1.1利用管道周围埋设介质热物性计算

K值

管道总传热系数K指油流与周围介质温差为 1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单 位传热表面所传递的热量,它表示油流至周围介质散热的强弱。当考虑结蜡层的 热阻对管

KD1 1

e

I

(1-1 )

iDn

2DW

2 L DL

道散热的影响时,根据热量平衡方程可得如下计算表达式:

式中:K ――总传热系数,W/( m2 C);

De ――计算直径,m;(对于保温管路取保温层内外径的平均值,对于无 保温埋地管路可取沥青层外径); Dn ――管道内直径,m; DW ------- 管道最外层直径,m;

1

――油流与管内壁放热系数, W/(m2 C); 2 ----

管外壁与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 W/(m2 C);

i

――第i层相应的导热系数,W/(m・C );

Di,Di 1 ――管道第i层的内外直径,m其中i 1,2,3...n ;

DL 结蜡后的管内径,m

为计算总传热系数K ,需分别计算内部放热系数 1、自管壁至管道最外径的

导热热阻、管道外壁或最大外围至周围环境的放热系数 2 o (1)内部放热系数1的确定

放热强度决定于原油的物理性质及流动状态,可用

1

与放热准数Nu、自然

对流准数Gr和流体物理性质准数Pr间的数学关系式来表示

在层流状态(Re<2000,当Gr Pr 500时:

I

Nuy —d 3.65

l

(1-2)

在层流状态(Re<2000,当Gr Pr 500时:

0.25

Prb

― id c0.33 f 0.43 — Nu y 一 0.15Re y Pry Gry

在激烈的紊流状态(Re>1(4), Pr<2500时:

0.25

0.8

0.021

0.1

(1-3)

0.44

d

Rey Pry

Pry Prb

在过渡区(2OOOvRev1(0)

1

= K0 —

d

p「b

式中:Nu——放热准数,无因次;

C

Pr —— ——流体物理性质准数,无因次;

d3g tf Gr t

Re vd

自然对流准数,无因次;

乎—雷诺数;

K。 f(Ref)――系数;

d ---- 管道内径,m;

g ---- 重力加速度,g = 9.81m/s;

2

----- 定性温度下的流体运动粘度, m2/s;

C ――定性温度下的流体比热容,J/(kg K); qv ――流体体积流量,m/s;

3

----- 定性温度下的流体密度,kg/m3 ;

――定性温度下的流体体积膨胀系数,可查得,亦可按下式计算

1

20 20

(1-6)

5965d4 t

f

2310 6340d4

f

0.1 〜0.16

――定性温度下的流体导热系数,原油的导热系数

W/(mK)间,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f

约在

(1-7)

0.137(1 0.54 10 3tt)/ 15

15 f

tf ――油(液)的平均温度,C; tb ――管内壁平均温度,C;

15 C时的原油密度,kg/m3;

d20 —— 20 C时原油的相对密度。

注:上面各式中,参数角标f表示以管内油(液)的平均温度tf为定性温度; 角标b表示以管壁温度为定性温度。 (2) 各处管壁导热的热阻

这部分热阻包括钢管、防腐层和保温层的热阻。钢管的导热系数

W/(m - C ),其热阻可忽略不计;煤焦油瓷漆防腐层导热系数 W/(m「C),

约为45

f约为1.1

g

黄夹克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对于壁厚g、外包f厚煤焦

约为0.04 W/(m「C)。

如忽略内外径的差值,则总传热系数可近似按下式

b

油瓷漆防腐层的非保温热道,钢管及防腐 层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小。 计算:

(1-8)

g f

对于保温管道,保温层的热阻起决定影响 故对于壁厚 其中:

g

、外包b厚保温

材料的保温热道:

In(Dj J DJ In (Dn 2 b 2 g)/(Dn 2 g)

2 i

(3) 外部放热系数2的确定

在原油长输管道内,液体的流动状态绝大部分是紊流状态,出现层流状态极 少。因此,在热力计算中,确定K值将主要使用公式(1-1)。在公式(1-1)中关键 的参数是与管道周围许多因素有关的 2,对于埋地敷设管道:

当管道的埋设深度(管中心至地表面)小于2m时,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2 sBi

ta

(1-9)

2 b

(1-10)

C

D

Bi

e

1

(1-11)

0 i

B

ht (De 2)2

0

2

1]

(1-12) (1-13)

唱‘©I

式中: 土壤的导热系数,W/(m - C );

与土壤接触的管道外直径,m;

0

2

1] )

De ――(1-13

ta

――土壤至地表空气间的放热系数, w/(m2 :C);

ho --- 管道埋深(管中心至地表面),m 该放热系数包括对流放热系数 别用下式确定:

C R [( ts 273)4 ts (ta 273)4]

[()ta 100 (100

11.6

7.0. Va

tac

和辐射放热系数taR两部分。tac和taR分

(1-14)

taR

(1-15)

tac

式中:Va 地表面的平均风速, m/s;

――土壤表面折算黑度; CR ――辐射系数,可取 5.7 W/(m2 h4);

ts ――土壤表面温度,取当地一年中月平均的最低地面温度,C; ta ――空气温度,取当地一年中月平均的最低空气温度,C。 当管道理设深度大于2m时,可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2

:

(1-16)

De In[0

De

2h

式中符号的意义同前。

从上述的公式中可以看出,确定出土壤导热系数是计算埋地管道

2

的关键。

土壤的导热系数与组成土壤固体物质的导热系数、土壤中固体物质颗粒大小的分 布、土壤含水率、土壤状态等许多因素有关。用理论计算很难得到准确值,因此 推荐采用理论计算与参考类似管道实测值相结合的方法。 (4) 结蜡层厚度计算

在计入原油蜡结晶析出的潜热后,长为dx的微元管道上,热道的热量 平衡

(1-19)

KDe

b

Di 1

其中:

关系式(1-1 )可简化为:

[48]

b0

1

d

2 w

D(1-20)

bi

(1-21)

如取温降为1C时,从单位质量的原油中析出并沉积到管表面的凝油质量为

(1-24)(1-26)

bo

(1-27)(1 -22)

T,则在d

时间内在轴向温降为dT

的dx

段上沉积的量为:

因而使内径缩小了 d (1-24)得:

DL,则:

dGL

DL

T dx (1-23)

将式

代入式 (1-22) 得:

卫T dx

did DL d DL

dT Dn T To

(1-25)

dx

将式

代入式

D2

bi

T To

L

b0

b In Db

d DL

T T

CT k

dGL

积分后可得:

2

D

L0

DL

Dn

b1 2

b0 b| In

2

D

bi ________

T

T

o

d

T

C T k y

对于距泵站出口

x米处的管路而言,

其清管后的运行时间

可由下式计算:

L x

L0

P

T

2 2

4DnD

L 3D

L

Dn 贝 y

1

Dn DL 。 2D:

,、 L

2

联解式(1-24)与式(1-27),可求出线路上热泵站出口 xm处,经清管后运 行 小时的结蜡层内径DL,从而求解出结蜡厚度。

式中:

y

, bi ――分别为油温的函数,其规律可通过试验求得;

结蜡后的管道内径,m; 结蜡层的导热系数,W/(m「C);

――从下一站收到清管器开始计算的时间,S;

运行小时后的结蜡层内径,m; ――运行 小时后的结蜡厚度,m; 为站间距离,m; 管内流速,m/s;

DL

L

L0

D

L

L

L V

蜡的结晶潜热,kJ/kg。 1.2总传热系数的反算法

k

热道稳态运行时,根据各已知的运行参数,利用苏霍夫公式反算出埋地 管道总传热系数,根据《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管道长度L 30km且管 径D 300 mm寸,输道的热力计算应考虑管道水力摩擦生热的影响,即按列 宾宗公式进行热力计算:

lnTl % b K D) T2 T0 b

(〔公)

Gc

b

K DE

式中:

T。一一管外环境温度,C (取管道中心埋深处地温); 「 T2

L

(1-29)

管道起点油温,C; 终点油品温度,C; 管道长度,m; 管道外径,m;

管道至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 W/(m2 C);

Dw

K

E—— 热功当量,E=102 (kg m) /kJ; G

原油质量流量,kg/h; 原油比热容,kJ/(kg C);

c

i —— 管道水力坡降值, m/m 。 为了更好地反映热道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

传热状况, 可采用最小二乘法 来推算总传热系数K。设在某一运行期内,某站间管段的n组运行参数记录值为 Gi,G1,G2,i 1~ n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构造一个关于变量 K的无约束 优化问题。 因为最小二乘法能充分利用管道的实际运行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消除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反算出的 K 值比较真实可靠。采用最小二乘法拟 合

K值的基本原理是:求得一个合适的 K值,使得按此K值计算的进站温度与 相应的实际

记录值的偏差平方和最小。

1.2.1 总传热系数因素分析及结蜡对管道温降和摩阻的影响 总传热系数影响因数

分析:从管道总传热系数的定义来看 , 影响总传热系数 的根本因素是管道结构、管道埋深和管道周围土壤的性质 ; 从总传热系数的 确定方法 -- 运行参数反算法来看 , 管道运行的稳定性和运行参数的测定精度 是影响总传热系数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1 管道埋深的影响 :根据埋地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管道埋深越深 ,管道的散 热热

阻越大 , 总传热系数越小。

2 土壤性质的影响 : 土壤物性参数中对总传热系数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导热系 数,

土壤导热系数系数越大 , 管道总传热系数就越大。而土壤的导热系数主 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越高 , 土壤的导热系数越大 , 管线的总传 热系数也就越大。

3 管道运行工况稳定性的影响 : 由于轴向温降公式的前提是稳定运行工况 , 因而

管道运行工况的稳定性对总传热系数测试结果有重大的影响 , 运行工况不稳 定可能会导致极不合理的总传热系数测试结果。 因此, 在反算总传热系数时 , 应当 选取管线稳定运行期间的运行参数。

4 站间温降的影响 : 站间温降越小 ,抵抗运行参数波动和测量误差的能力越 差,

总传热系数计算结果的误差就越大。

运行参数测量精度的影响 : 由计算公式可知 ,影响总传热系数计算结果的运行 参数包括输量、进出站压力和进出站温度 , 其中影响最大、测量精度最难保证的 是进出站温度。目前大多数油田的输道仍然采用套管中插玻璃温度计的方法 测量进出站温度 ,由于套管热阻、温度计本身误差和读数误差等原因 , 测量结果很 难反映管道中的实际油温,误差常在「C以上,当站间温降较小时,会给总传热系 数测试结果带来巨大误差。

5 地温参数测量精度的影响 : 输道中心埋深处的自然地温是影响总传热 系数

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测量精度 ,必须选择合适的测温地点和测温 仪表。在某些管道上 , 目前测量地温的方法仍然是套管中悬挂玻璃地温计的方法 , 由于地温计不直接与土壤接触 , 且读数时常常需要将地温计向上提升一段距离 , 测量结果与实际地温有时偏差相当大 , 建议采用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测量方法 ( 如 在地下预埋测温探头

方法或探针法 ) 。无条件时 ,可采用气象台的地温测量结果。

(1) 管内壁结蜡对管道温降和摩阻的影响 管壁结蜡对轴向温降的影响 :管内壁结

蜡后 , 由于结蜡层的导热系数较小 ,一 般为0.15 W/(m2-C),其作用相当于增加了一层热阻。由于结蜡层热阻的存 在, 使总传热系数值减小 , 温度分布曲线变平 , 管线的散热量减小。当出站油 温和输量不变时 , 下游站的进站油温将提高。 管壁结蜡对摩阻的影响 : 管壁结蜡对摩阻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 于内壁结蜡,使流通面积减小,内径由原来的D0减小为D0-2DdL,当输量不变 时,管道摩阻升高;另一方面 ,由于结蜡层的保温作用 ,当维持出站油温不变 运行时,下游站的进站油温会升高 ,粘度减小,摩阻减小,当然结蜡层引起的 摩阻升高是主要的。对于低输量运行的热线来说 , 结蜡层的存在不仅可 以使轴向温降减小 , 从而使管线的散热损失减少 , 而且当管线停输时还可以 减缓管内原油的降温速度 ,延长管线允许的停输时间 ,因此结蜡层的存在对 管线的经济 ! 安全运行是有利的 , 除非管线的输送能力不足 , 建议不要对低输 量运行的热线采取清管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