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治学文献综述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文讨论“教授治学”的相关问题。
发展情况:2000 年 5 月东北师范大学成立教授委员会。2004 年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分别成立了教授委员会、2006 年武汉大学成立教授委员会、2010 年 3 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教授委员。目前我国有80多所院系成立了教授委员会。
一、何谓教授治学?
教授治学,是指教授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它包括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等三方面内容,1即教学育人、研究学问、参与决策三个方面的内涵。
二、教授治学“治什么”?
教授治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治学科。教授治学就是要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塑造学科发展特色,汇聚学科建设队伍,构建学科发展基地。(2)治学术。治学术就是要加强学术实力,遵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标准。(3)治学风。教授在学校要以示范去立规范、行规范。(4)治教学。教授治教学,首先要求教授深入一线给学生上课,要广泛参与到教学管理中。2
三、教授治学实现方式?
目前国内的实现方式包括:以教授为主体组成的各种学术组织如教授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其中以教授委员会为主要的实现方式。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关于院(系、所)教授委员会的试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教授委员会成立后,原学院一级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职能部分或全部并入教授委员会”。
教授委员会包括学校层面的教授委员会和院(系)层面的教授委员会,目前我国大学几乎均是将教授委员会设立在学院(系)一级。原因之一:由于学者的权力来源于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超出了其专业知识的范围,学者的权力就不存在了。因此,教授委员会参与大学的管理和决策更多地是在院系这一层次上,依托一个相对的学科而建立起来的院系是发挥教授集体权力最适宜的场所;4原因之二:为了不与我国高等教育法产生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
1
23
3
张意忠.教授治学:问题、原因与对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2—107.
赵蒙成.“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辨[J].江苏高教,2011,(6):1—4.
李海崴.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现状和改进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9.12. 4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48.
1
工作。”教授委员会的决策权不能延伸到校级,而高教法设计的学术委员会已经起到了审议学术事项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5院系教授委员会是指在大学的二级院系组织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定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对院系组织的重大学术问题做出决策。
在美国,评议会(又称教授会)是美国大学学术管理的专门机构评议会是国外大学提出和制定学术的重要机构,由教授或以教授为主的学术人员组成,几乎包揽了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反映了学术权力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
四、实现教授治学面临的困难?
外部:(1)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划分。解决方式:在处理各种权力问题时。淡化两种权力“异同”的比较,将焦点集中在所处的高等教育管理的情境,依据情境的不同和变化做出最为合理的决策。(2)学术决策机构建设中的难题。(3)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有限性。
内部:教授在参与学术治理的过程中是否投入、尽职、公正,是够能提供学术权力的行使质量。
五、建立教授委员会的前提
第一、教授委员会的法律基础必须坚实;第二、 教授委员会的性质必须明确;第三、教授委员会与学院行政班子、学院分的关系必须清;第四、教授委员会的职责必须具体。6
六、教授委员会组成方式
可采取自愿申报与组织筛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教授的意愿与管理能力,确保进入教授委员会的教授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学术理论水平高,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具有某一学科方向的话语权,代表学术权力发挥作用的一个支撑点;二是具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高尚的人格、批判的眼光、敏锐的感知和务实的作风,并将学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淡泊名利,以学为乐,倾心耕耘;三是具有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奉献精神,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知识、议事能力和决策、监督、检查能力;熟悉校情,长于学校内部学术化运作。在成员结构上,教授委员会应该将具有行政级别的教授,即“双肩挑”人员控制在委员会成员的半数或三分之一以内,以淡化行政色彩,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七、教授委员会决策方式
56
7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67.
史宁中.实现教授委员会制 凸显“教授治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3/4):27-28 7
韩延明.论教授治学[J].教育研究,2011,(12):41-45.
2
教授委员会是教授参与决策的机制,即教授以专家学者的身份为学院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是避免决策失误偏离学术发展的规律。8变化:(1)从原有的一元的行政决策模式转变成为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二者耦合的二元决策模式;(2)实现了集体决策制。
议事规则:教授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负责召集,教授委员会会议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开会。教授委员会所讨论和决定的议题主要由主任委员提出;教授委员会有五分之二以上(含五分之二)的委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问题提出举行会议,主任委员就须召集会议进行讨论;教授委员会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可由他人代替表决或投票,所讨论和决定的议题要在超过到会人数一半的成员表示赞成的情况下方为有效;教授委员会对所讨论的议题要充分酝酿,如对重要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双方人数接近难以决定时,除特殊情况须做出决定外,应暂缓做出决定,在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和交换意见的情况下,再次召开会议表决;教授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主任委员如有异议,可行使一次否决权,被主任委员否决的决议要再次通过,须有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赞成,主任委员对再次通过的决议仍有异议,须将该项议题上报学校,由学校做出裁决。9
八、教授委员会的义务、权力与职责
教授委员会的义务与职责。(1)遵守教授委员会章程,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运用学术权力,公正、公平地发表学术评审意见;(2)超越自我局限,本着对科学和学术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发展规划和人才流动做出公允的鉴定;(3)根据行政领导或学术评鉴的需要,对有关事项进行及时的必要的调查,并及时负责的提交调查报告,对学校有关学术事项形成提案或建议;(4)对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的保密事项严格保密,不得以个人名义将评审表决结果通知当事人,委员会结论一旦做出,持有异议者可以保留意见,但不得对当事人发表与结论不同的意见或泄漏讨论情况;(5)不得收受或索取当事人的钱财礼品,不得参与本人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个案讨论和表决(主动申请同避)等。10基本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正确行使权力,为人师表;接受院(系)党总支委员会的监督:接受院(系)教代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院系教授委员会的权力与职责,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1)院系教授委员会。讨论、确定学院的发展规划,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学与科研组织形式,教师和其他系列人员工作考核、成果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71.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75.
燕爽.论教授治学:责任 途径 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51—55.
3
10
评价的原则和标准,职务(岗位)聘任等。11(2)教授委员会的个体教授。负责所聘任与分工学科方向的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塑造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扩大学科影响;推荐、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学术队伍;争取科研经费和社会支持,构建和拓展学科发展平台;举办经常性学术讨论班,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及和谐的人际环境等。12
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委员会的权力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决定高等教育基本学术问题,比如,学生的录取、保留(retention policy)和毕业要求;2.课程设置、课程要求、教学策略、教学评估;3.学术人员的聘用、长期雇佣决定(deeision On tenure)、教授晋升、确保人员聘用和晋升中的平等;4.大学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5.对于大学的科研进程和学术项目的建立等与大学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论证。13
九、教授委员会的保障机制
(1)观念层面:定位明确,权责明晰。学术自由是教授治学最重要保障,要协调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之间关系,确立科学的责任观,创设有利于教授治学的文化氛围;(2)制度层面:依法设置,法律保障,完善学术组织及其议事规程,
14为教授治学提供组织制度保障;(3)教授层面:提高学术权力的行使质量;(4)
资源层面: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保障。
十、教授委员会的激励/动力?
(1)教授在高校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让教授团体拥有的权力在学术事务范围内尽可能最大化;(2)通过民主商议和决策的形式保障了学校学术发展符合客观规律,确保了学术权力的权威性和相对,保障了学术自由;(3)参与学术事务管理和决策的教师类别多元化,学术事务管理的内容多样化,保障了学术民主。
参考文献:
[1]金红梅等.地方大学构建“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模式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65—66.
[2]燕爽.论教授治学:责任 途径 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51—55. [3]眭依凡.论教授治学[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袁耀梅.参与式管理:现代大学“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的调节器[D] .甘肃:兰州大学,2010.
[5]张斌,蒋渊.现代大学制度架构下高校民主管理[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 1112
刘文达等.构建学科建设与机制的实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54-57. 同上 13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105. 14
韩延明.论教授治学[J].教育研究,2011,(12):41-45.
4
(5):79-82.
[6]张君辉.论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教授治学”[J].东北师大学报,2006,(5):150-155. [7]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8] 闫隽.高等学校教授治学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