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症患者1年期停药率的研究

四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症患者1年期停药率的研究

来源:暴趣科技网
2015年06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h Jun,2015 Vo1.27 Semimonthly No.12 第27卷半月刊第12期 【论 著】 四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症患者 1年期停药率的研究 程文桃 ,林 力,林文盛,罗兰珠,郭少楠,陈 明,何秀英,陈 建,叶 装,陈晓昕,卢大力,高 明,王 巍 (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福建福州350008) 【摘要】 目的:比较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慢性精神症患者的依从性、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系两阶段入组、开放 性的随机对照设计,将269例次老年慢性精神症患者随机分成奋乃静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奎硫平组,4组患者分别为67例、68例、66 例和68例。4组患者分别接受单一可调剂量的奋乃静、奥氮平、利培酮和奎硫平治疗。12个月后,观察4组患者的停药前持续服药时间 (qq'D)、停药率(TDR)、PANSS量表评分和首要不良反应事件频率。结果:共完成269例次观察,1年期TrD为(8.2+4.3)月,TDR为49.1%, 各组患者的全因TDR分别为50.7%、39.7%、62.1%和44.1%,TrD分别为(8.3±4.1)月、(9.4e3.5)月、(6.9±4.6)月和(8.2±4.7)月。4组 患者问Kaplall—meier生存分析结果,奥氮平组患者的全因TDR优于利培酮组( =9.818,P:0.002),奥氮平组、奎硫平组的因疗效差所致 TDR均优于利培酮组( =10.831,P=0.001和 =12.277,P=0.000),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TD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871,P= 0.412),各组患者间首要停药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有所差异。PANSS评分疗效比较:以I1Tr样本分析,只有奥氮平优于利培酮(F=4.438,P= 0.005),而基于PPS分析,只有奎硫平优于利培酮(F=8.285,P=0.006)。结论:对老年慢性精神症患者,4种抗精神病药物存在疗效、依 从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总体而言,奥氮平优于利培酮,而在持续服药患者中,奎硫平的疗效最佳。 【关键词】 精神症;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老人;随机对照 doi: 10.3969/i.issn.1672-0369.2015.12.00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12—0001—07 Study of one-year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rate for the aged patients 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th 4 antipsychoties CHENG Wentao ,LIN Li,LIN Wensheng,LUO Lanzhu,GUO Shaonan,CHEN Ming,HE Xiuying,CHEN Jian, Ye Zhuang,CHEN Xiaoxin,LU Dali,GAO Ming,WANG Wei (Fuzhou Neuropsychiatry Hospital,Fuzhou Fujian 3500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compliance,efif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4 antipsychotics for treating the ag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s:This trail was two—phased enrollment,open—labeled,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269 ag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rphenazine(n=67),Olanzapine(n=68),Risperidone(n=66),and Que— tiapine(n=68)groups.They were treated with a single adjustable dose of the antipsychotic drugs.12 months later,the time to medi— cation discontinuation(TrD),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rate(TDR),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score,and the primary side effects of the four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269 cases were completed with the observation with a one—year 1TrD 0f (8.2±4.3)months and TDR of49.1%.The all—cause TrD were(8.3 4-4.1)months,(9.4±3.5)months,(6.9±4.6)months and(8.2±4.7)months,and all-cause TDRs were 50.7%,39.7%,62.1%and 44.1%of Perphenazine,Olanzapine,Risperidone, and Quetiapine group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from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displayed that Olanzapine group was favored over Risperidone group for lal-causes TDR( =9.818,P=0.002),that Olanzapine and Quetiapine groups demonstrated the lower TDR due to bad eficacfy relative to Risperidone group( =10.831,P=0.001; =12.277,P=0.000),an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ifcant in TDR due to intolerable side events( =2.871,P=0.412);however,these primary events were various among the 4 a— gents.Based on intend—to—treat populations,the analysis on changes of PANSS scores showed that only Olanzapine group was superior to Risperidone roup(F=4.438,P=0.005),and tghat only Quetiapine group was supeiror to Rispefidone group(F=8.285,P= 0.006)based on per-protocol set.Conclusions:For the aged schizophrenia patients,there are different eficacy,complfiance and side effects to the 4 agents.Olanzapine is better than Risperidone in general effectiveness,and the patients remaining on Quetiapine may achieve better improvement relative to those on Risperidone. 【Key words】Schizophrenia;Antipsychotic drug;Compliance;The aged;Randomized controlled tiral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1J01387)和福州市科技计划 项目基金(编号2011一S-71—3)资助。 精神症是常见重性精神病之一,抗精神病 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APDs)是现代治疗精神分 裂症的基石。既往的APDs临床试验多是基于 1 通讯作者:程文桃,E—mail:cjy730822@163.com。 2015年06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Jun,2015 Vo1.27 Semimonthly No.12 第27卷半月刊第12期 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等参数以分别评估其临床 施。首先。设立病案管理责任人制度,病例管理员一 效应,而停药率(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rate,TDR) 般指定为患者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建立病例调 或停药前用药时间(time to medication discontinua— 查档案。研究开始前所有工作人员应熟悉研究程 tion,TYD)¨1,21是以单一指标形式反映了医一患双方 序,进行量表统一培训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Kappa 基于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综合评价而做出停药 系数为I>0.86)。研究程序如下: 的决定.是评估APDs长期临床效应的重要指 1.3.1 两阶段人组 通过计算机软件产生并保管 标_】’ 。老年慢性精神症患者是特殊的人群,其 随机分组数字表、确定药物组别和督促人组,标签开 药代动力学特征、认知功能、体力和生活自理、躯体 放。第一阶段,对应于患者人院序号分别予国产奋 合并症、药物问相互作用等复杂因素有别于青一中年 乃静、利培酮、奎硫平或奥氮平,单一APDs治疗。 人,影响其服药依从性¨4 ]。目前,国内外以老年人 群为研究对象、以TrD和TDR为首要观察指标的相 关研究极少_5]。本研究是在真实临床环境(real— world)下的1年期临床观察,以TTD、TDR为首要指 标评估临床常用的四种APDs(奋乃静、奥氮平、奎硫 平和利培酮)对老年慢性精神症患者的长期临 床效应。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福州神经 精神病防治院老年精神科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187 例老年慢性精神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第一诊断 为精神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 10)中有关“精神症”的诊断标准,总病程>2 年;②同意遵守研究方案,福州地区常住居民,年龄 60~75岁,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和精神症门诊特 殊病种诊疗补助者;单一APDs治疗_3]。排除标准: ①患者和/或家属拒绝参与本研究的;②出院后患者 独居,或无直系亲属监督服药导致研究资料难以收 集的;③有研究用样本药物禁忌的,或有心、肝、肾等 严重躯体疾病的;④排除酗酒和药物滥用/成瘾者, 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分 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等。187例患者 中,82例进入第2阶段研究,共完成269例次的入组 观察:即奋乃静组67例、奥氮平组68例、利培酮组 66例、奎硫平组68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 获得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 准。 1.2研究用样本药物 国产的奋乃静(上海朝晖药 业,2 mg/片)、奥氮平(欧兰宁,江苏豪森药业,5 mg/ 片)、利培酮(可同,吉林省西卢药业,1 mg/片;或:单 克,常州四药,1 mg/片)和奎硫平(启维,湖南洞庭药 业,100 m 片)。 1.3方法系1年期、前瞻性、开放性、可调剂量的 临床药物随机对照研究,配合全程病案管理跟踪措 2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因各种原因停药的患者.经过 药物清洗期后再次随机分入另一种APDs组治疗。 研究规定:根据患者疗效及耐受性,一般在人组后2 周内达到以下常规每Et剂量,可按需分次口服:奥氮 平5~20 mg,利培酮2—6 mg,奎硫平200—600 mg, 奋乃静6—24 mg。一般情况下,每种APDs治疗观 察期不少于2周,药物清洗期至少5 d:可按需使用 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苯二氮革类安眠药、苯海索、p 受体阻滞剂以及躯体疾病的伴随用药等。 1.3.2建立病例调查表包括:①自拟调查表收集 患者基线数据(人口学资料、一般临床资料);②研 究规定观察指标的历次随访资料;③填写随访联系 卡,医患双方各存一份,包括研究入组一终止日期、患 方信息(住址、监护人及通讯方式)、病例管理员信 息(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姓名及联系方式)、门诊随 访方案。在已经建立重性精神病社区防治模式的区 域,另将门诊患者相关资料反馈给所属社区。指导社 区医师协助管理 1.3.3随访措施病例管理员与患方建立良好的 治疗同盟,每2周一次主动电话问询患方的病情和 服药情况,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如果 患方未能按时复诊,责任人应电话了解原因、加以督 促,特殊情况下可上门随访,避免病例脱落。 服药依从性可分为依从差、部分依从和依从性 好3级,分别定义为服药率<50%、50%~80%和≥ 80%_6]。停药的判断标准:住院患者以住院病历记 录为准,门诊患者则根据患者自述、门诊病历记录和 其监护人检查药品使用情况综合判断。如果发现患 者某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差.经督促后次月仍未改善 的,从第1个月起即判定为停药。对服药部分依从 者,由其监护人和病例管理员共同加强督导。任何 原因的精神症状复发、再住院者,也可判定为停药。 服药率=(实际服药量/医嘱处方服药量)×100%。 1.3.4观察指标TTD和TDR。TI'D定义为:以服 药起点至任何原因导致的停药.其间所经历的时间 2015年06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Jun,2015 Vo1.27 Semimonthly No.12 第27卷半月刊第12期 月,第3、6、9、12个月的TDR分别为20.5%、 ∞ 0 34.8%、44.7%、49.1%,见图2A。 ∞ o 累罟 积 累 积。 停寸 弱a 燃 N 0 仝 器苫 0 o 转续服药时间 月) 随访例数(停药例数) 金因件药28(630)239(34)202(26)175(19)156(12”谭 4(”)136 疗效臻丽停药(14) 剐反虑丽停药(15) (19)(13) (14) (I1) is) (9) (8) (4) (5) (8) 随访例数(停药例数) 持续服药时问(月) 奋乃静67(3)84(11 52【9)43(5)38(3)35(3)33 受硫平堡 器 器 ;弘53 4∞7搿 42瑶; 88( 13}55’is) 49 c4j 45 i4i 41(i2-;39 i主;37 ∞ 疗d 效 蓄罟 致 累苫 积 篓罟 糍 o {亘c 鹊∞ ::; v o0 2 4 6 8 10 12 随 随访例数(停药例数) 奋乃静67( 64 ∞盯舵奥氦平68(2)66 34 0 430 28 26利培酮66(8)54 套硫平68(3)55 (1)49(2》4,5(1)41(')3g(1)37褒琉平68 持续服药时间(月) 娩钟∞帕 p往伫 g箔;6;别52,撂;4∞3 盯38 舵35搔;4∞囊象鍪嚣0 (8) (4l (3) (2)(2) 袭 镐姆嘲 66 ∞骼 惦 0 ∞盯∞们 图2 4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Log—rank检验) 注:A一全体样本的停药率;B一全因停药率的组间比较(P=0.016),奥氮平优于利培酮(P=0.002);C一疗效差所致停药率的组间比较(P: ㈣ 0.000),奥氮平优于利培酮(P=O.001),奎硫平优于利培酮(P=O.000);D一副反应所致停药率的组间比较(P=O.412)。 :5;铊鸽∞ Ua 2.2各组患者间TFD、TDR的比较 2.2.1各组患者TFD的比较奋乃静组、奥氮平 组、利培酮组和奎硫平组患者的TTD分别为(8.3± 4.1)月、(9.4±3.5)月、(6.9±4.6)月、(8.2±4.7)月 或11.0(4.2,12)月、12(6.3,12)月、6.2(2.2,12) 月、12(3.1,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于利培酮组( =10.831。P:0.001和 。=12.277.P ∞∞勰 0.000),其它药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242~3.606,P>0.008 3),见图2C。 2.2.4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所致TDR的K—M分析 4组患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871.P= 0.412),见图2D。奎硫平组患者的停药多发生于治 疗后的2个月内.奋乃静组和利培酮组患者多见于 治疗后2~6个月间,而奥氮平组患者多发生于6个 月后。 Wallis 10.958,P=0.012)。两两比较,只有奥氦 上述4 平明显优于利培酮,U=1537.5,P=0.001。 2.2.2各组患者全因TDR的K—M分析组患者全因TDR分别为50.7%、39.7%、62.1%和 4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 10.10,P=0.002);两两比较,奥氮平优于利培酮( =2.3各组患者间PANSS评分的比较基于I1Tr样 本分析,4组患者间PANSS疗效评分存在统计学差 异(分组效应F =4.438,P=0.005);两两比较显 示只有奥氮平优于利培酮(F组间=12.080,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奎硫平组患者也优 于利培酮组(F绢闻=5.993,P=0.016),但经多重检 验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3A。 基于PPS分析,4组患者间PANSS疗效评分存 9.818,P=0.002),其它药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 0.166~3.660,P>0.008 3),见图2B。 意义( 2.2.3各组患者疗效差所致TDR的K—M分析4 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155,P: 0.000);两两比较,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患者均优 4 2015年06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Jun,2015 Vo1.27 Semimonthly No.12 第27卷半月刊第12期 在统计学差异(F组间=2.856,P=0.040),两两比较 显示只有奎硫平组患者优于利培酮组(F组间= 8.285,P=0.00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图 3B。 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奥氮平所致患者 体重增加、奎硫平所致患者中毒反应(包括嗜睡乏 力、体位性低血压)以及利培酮和奋乃静使患者的 锥体外系反应均明显高于参照药物,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分割法,P<0.05)。 2.4导致停药各组患者的首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 较4组患者间首要停药相关不良反应事件频率存 0 3 6 9 12 随访时间(月) 物在各时点PANSS疗效评分的比较 注:a一基于意向治疗样本分析,P=0.005;b-基于符合方案样本分析,P=0.006;PANSS一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表2 4组患者首要停药相关副反应事件的比较[n(%)] 注: 评定基于副反应量表,本研究将嗜睡乏力、体位性低血压均归人中毒行为。 3讨论 中18个月内TDR约75%.,中位TFD约6月_2 J,国 内房茂胜等的大型、多中心研究报告急性期治疗有 效并进入稳定期患者的1年期TDR为44.1%,中位 TFD大于9月[1¨,而配合病案跟踪管理模式的周卉 等研究则报告平均TFD大于9.5月,TDR为 33.3%,无失访例数[1 。本研究也采用病案管理模 停药是精神症重要的复发因素[8],持续服 药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复发率越低、预后越 好I9]。除了病程、诊断亚型、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 等因素.服药依从性还与药物的疗效、耐受性等有 关口。。。即使药物问终点TDR一样,但停药事件所 经历的时间历程和TFD可能并不一样_9],所以,本 式,由医院和社区专业人员参与。每个病例均有具体 责任人.同样在老年人群中收到良好效果,失访仅 研究应用TI'D和TDR指标进行分析,但也同时顾 及传统的PANSS疗效指标。本研究获得以下有统 计学意义的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奥氮平总体临床效 应(TFD、全因TDR)优于利培酮,在疗效相关的 TDR中。奎硫平、奥氮平优于利培酮,而不良反应相 关TDR显示四种药物间无明显差异。 4/187例(2.1%),明显好于非同类设计的国内外研 究_2,“].从而减少了删失数据,获得TTD均数8.2 月,TDR为49.1%.明显好于CATIE而稍低于上述 国内研究,而因为不良反应所致的TDR达21.6%。 明显高于房茂胜等的7.8%和CATIE的16.7%。 与其它慢性疾病情形相似。精神症患者的 服药依从性很差。在自然状态下,Ascher—Svanum 等随访1年后的TDR超过40%[10],CATIE(Clinical Antipsychotic Trials of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研究 目前大型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认为,两代APD 间或新型APDs间均有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 异¨1,9-11,13-15]。Soares—Weiser等在以全因TI'D为指 标、纳入87项临床试验、235 591例总样本的Meta 2015年06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Jun,2015 Vo1.27 Semimonthly No.12 第27卷半月刊第l2期 分析中报告奥氮平优于除了氯氮平以外的所有其它 APDs E ,Komossa等Meta分析认为利培酮在和同类 非典型APDs的比较中有诸多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 的不利证据[1 。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上述观点,奥 氮平的TYD、全因TDR均优于利培酮,奎硫平在疗 效相关TDR的比较中优于利培酮,而作为传统AP— Ds代表的奋乃静在绝大多数指标上与奥氮平、奎硫 平等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与周卉等[1 、Ascher— Svanum研究不一致¨ 。 尽管4种药物间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总体TDR 无显著性差异,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各药物的停药相 关不良反应事件却有所不同:体重增 ̄ll/MetS是奥 氮平的首要停药性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的中 后期,奎硫平主要是中毒行为(过度镇静、体位性低 血压等),主要发生在治疗的早期。而锥体外系反应 是奋乃静和利培酮的常见停药事件,主要发生在治 疗的早、中期。 本研究也同时比较了PANSS评分的变化:I1Tr 分析结果与生存分析结果相一致,而进一步PPs分 析提示在耐受性好而持续服药的患者中.奎硫平疗 效好于其它药物,明显优于利培酮,支持Johnsen 等[1 的结果,但与Asma等的荟萃分析结果不一 致_1 ,可能源于后者的纳入文献多属于IrITr样本分 析,而且后者还强调奎硫平的TDR约50%。约60% 的停药是发生在治疗的初期.原因不明,而本研究提 示奎硫平的停药主要缘于中毒行为而耐受性差,利 培酮的停药则大部分缘于疗效不佳,其次为不良反 应,有待今后得到进一步验证、探索。 本研究与上述国内外临床试验结果部分不一 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本文引用的 文献几乎都基于中青年症患者人群的观察,而 本研究是针对老年期慢性精神症患者.二者存 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巨大差异 5],而我们在 药物滴定速度、处方剂量等方面也有低于常规。 本研究结果对老年慢性精神症的临床用药 有警示作用,如果权衡各药物间疗效与不良反应风 险的利弊,这四种APDs间可能无绝对优劣之分,支 持Hartling等的观点_1 。奥氮平对体重/代谢等的 潜在风险可能抵消它在TI'D、TDR指标上的优势, 而中、小剂量奋乃静、利培酮也将可能减少其锥体外 系反应的发生率.奎硫平的治疗初期尤须注意其不 良反应和缓慢调整剂量,以提高药物耐受性。所以, 临床医生应了解不同APDs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时 间效应特点.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而选择恰当的药 6 物,减少停药率,以获得最佳临床结局。 声明:本研究未受任何制药厂赞助或影响。 参考文献 [1] Kahn RS,Fleischhacker ww,Boter H,et al;EUFEST study group.Effectiveness of antipsyehotic drugs in first—episode schizo— phrenia and schizophreniofrm disorder:an open randomised clini— cal tiral[J].Lancet,2008,371(9618):1085—1097. [2]Lieberman JA,Stroup TS,Joseph P,et a1.Effectiveness of antipsy— chotie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New Eng J Med,2005,353(12):1209—1223. [3] 昂秋青,张明园.停药率和停药前用药时间是抗精神病药长期 效应的重要评估指标[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 4. [4] Carney C,Jones L,Woo[son RF.Medical comorbidity in women nad men with schizophrenia[J].J Gen Intern Med,2006,21 (11):1133—1137. [5] Rado J,Janicak PG.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re— cently approved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older patients[J].Drugs Aging, 2012,29(1O):783—791. [6] Gilmer TP,Dolder CR,Lacro JP,et a1.Adherence to treatment with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nd health care costs among Medi— caid beneifciaires with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4, 161(4):692—699. [7]Hochberg Y.A sharper Bonferroni procedure for multiple tests of signiifcnace[J].Biometrika,1988,75(4):800—802. [8] 沈晓玲,江开达,张红霞,等.影响门诊精神症首次发病 患者随访一年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9,42(1):21—24. [9] Soares—Weiser K,B6chard—Evans L,Lawson AH,et a1.Time to lal—-cause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of olanzapine compared to oth— er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13, 23(2):118—125. [1O] Ascher-Svanum H,Zhu B,Faries DE,et a1.Adherence and per- sistence to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naturlaist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atient Prefer Adher— ence,2008,2:67-77. [II]房茂胜,赵靖平,国效峰,等.七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 症患者维持治疗一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精神 科杂志,2009,42(1):1—6. [12] 周卉,江开达,张红霞,等.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 裂症的1年随访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1):29— 32.35. [13] Johnsen E,Kroken RA,Wentzel-Larsen T,et a1.Effectiveness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a naturlaistic,rnadomized comparison of 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and ziprasi— done[J].BMC Psychiatry,2010,10:26. [14]Hartling L,Abou-Setta AM,Dursunet S,et a1.Antipsychotics in adults with chizophrenia: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first— generation versus second—generation medic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2,157(7): 498-511. (下转第9页) 2015年06月 第27卷半月刊第l2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Jun,2015 Vo1.27 Semimonthly No.12 3讨论 力性事件的累积,容易促使个人在面对问题后引起 愤怒,采取暴力方式去解决,导致行为恶性循环。已 有报道护士长期处于动机冲突中.可以造成个体不 平衡、不协调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过于严重或持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 科医院护士28%存在不同方面攻击行为。 有攻击行为组护士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各 维度得分均高于无攻击行为组。有攻击行为组护士 内,男性在身体攻击性.敌意得分高于女性。这与黎 亚军研究结果一致_6]。无攻击行为组护士内,男性 时间过长可引起心理障碍,影响心身健康,不利于开 展护理工作[加]。 总而言之,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素质因工作性质, 要定期监护。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精神科知识 Buss和Perry攻击问卷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性。可 能原因为成人攻击行为的发展就是由于攻击行为受 教育,让精神科护士认识到自己工作职责及意义,设 置宣泄室及心理治疗室,促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提 到正向强化(如奖赏)或负向强化(如惩罚),从而巩 固或者抑制了成人的攻击倾向,并使成人攻击行为 的发展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趋势,即攻击行为的 强化和弱化.且成人绝大多数攻击行为的经验或者 是来自于社会化进程中示范行为学习,即通过观察 他人攻击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而产生了替代性学习, 高精神科工作服务质量,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及社 会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Jonker EJ,Goossens PJ,Steenhuis IH,et a1.Patient aggression in clinical psychiatry:perceptions of mental health nurses[J]. Psyehiatr Ment Health,2008,15(6):492—499. 或者是来自于反应结果学习,即通过攻击性亲历体 验获得攻击行为的直接经验,成人攻击行为由结果 预期、结果价值和自我效能3个因素的有机结合或 独特组合共同制约着成人攻击行为 ]。 高工龄组护士在言语攻击性及愤怒得分高于低 [2] R aja M,Azzoni A.Hostility and violence of acute psychiatiatricin- patients[J].Clin Pract Epidemol Ment Health,2005,1:1 1. [3]刘梅,张锦,王雅凤,等.精神病患者攻击性暴力行为对护士 心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56—57. [4]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等.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 工龄.可能原因为精神科工作时间长,患者暴力行为 环境对于护理人员的影响,使得护士在工作中产生 不同的态度。国内有关调查显示:护士对患者的攻击 的修订和信效度[J].中国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607 —613. [5]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307—309. 行为持负性认识,会使其在对待患者时,缺乏全面的 处理方式,由此高工龄组较低工作年龄组护士更易 产生言语攻击及愤怒[8]。国外护士在对待患者攻 击行为时有更多的处理方法,降低患者攻击行为的 发生率,间接也降低了护士的攻击行为的发生。因 此.提高护士处理精神科患者攻击行为的方式,减少 护士攻击行为产生的条件 9]。 有攻击行为组护士在意义体验得分高于无攻击 [6] 黎亚军,卢富荣,骆芳,等.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攻击发生状 况: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结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20(4):559—561. [7] 王林松.成人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 育。2006.12:81-82. [8] 崔海华,李占敏,臧志坤,等.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致意外 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5A):63—64. [9] Abderhalden C,Needham I,Dassen T,et a1.Structured irsk as- sessment and violence in acute psychiatic wards:rrandomised con- 行为组,且身体攻击行为及敌意与人生意义体验及 意义追寻有显著正相关.愤怒与人生意义体验有显 著正相关。可能原因为对于人生意义体验方面丰富 的护理人员。精神科患者的暴力行为对其影响大,也 有可能为自身对于患者的行为过分关注,大量的暴 trolled trial[J].Br J Psychiaty,2r008,193(1):44—5O. [1O]杜昭云.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26. (收稿日期:2014—11—08) 编辑:江洪 (上接第6页) [15]Komossa K,Rummel—Kluge C,Schwarz S,et a1.Rispeirdone versus other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J].Co-chrane Datbase Systa Rev,2011,(1):CD006626. [17]Asmal L,Flegar SJ,Wang J,et a1.Quetiapine versus other a— 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11:CD006625. [16]Ascher—SvanumH,Zhu B,Faries D,et a1.Timeto discontinu一 (收稿日期:2014—12—21) ation of atypical versus typicla antipsychotics in the naturalistic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BMC Psychiaty,r2006,6.8 0.编辑:江洪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