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悦”读
内容摘要:让孩子感受美,享受美,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重要的是使每个孩子都能有个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使用语言,让我们中华民族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在下一代得到完美的传承。感受阅读,分享快乐,启迪童心,引领未来,就要设法让阅读成为“悦”读。
关键词:有效阅读 趣味阅读 正确引导 享受“悦”读
我们知道:“言语活动的本质是理解。阅读是理解,表达也是理解”,“言语理解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前理解就是经验,即言语经验和言语背景经验,而这些经验主要是从大量的阅读中积淀起来的”。由此可见,多读多练,是小语界公认的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良方。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选好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
大量的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二)创设环境。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教师的认真指导外,还必须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
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是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教学需要,供应优质、充足的图书,经常利用宣传栏、宣传品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阅览室应经常保持整洁、宁静,洋溢着书香,吸引学生前去采集知识的花蜜。
班级设立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级订制统一的图书柜。鼓励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并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图书。
(三)授之以“渔”
1、读与摘抄相结合。
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勾点圈画能更好地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精彩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学校为二至六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封面的读书笔记。每逢双休日,学生就会把一周阅读后积累的优美语句端端正正地写在本子上。打开学生的读书笔记,上面有描写春天景色的语句,有刻画人物心情的段落,有反映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诗句,有歌颂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还有成语、歇后语、俗语集锦……读书笔记中不仅有文字,还有与之匹配的图画,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为文字添加了色彩,使图和文相映应生辉。本子上记载着孩子曾经阅读过的书目,记录下孩子成长的轨迹,从稚嫩的笔迹到老练的字体,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
同时,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定期进行展评,达到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们在他的读书笔记扉页上贴一个“小卡通”,以对其读书成绩的肯定。
2、读与写相结合。
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量,这些词汇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往学生写作最苦恼的莫过于没有素材,往往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我们就从低年级的仿写入手辅导孩子的写作能力。在阅览与自习课上组织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模仿此文的框架结构进行仿写。在文章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换些人物、地点、对话就成了一篇小文章,对学生而言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们不再惧怕写作了。
练习了一段时间后,中高年级则结合课外阅读进行续写、扩写练习,还针对读过的文章用读后感的形式书写自己阅读后的理解与感悟。长期的读写结合使学校里涌现出一批小作家、小诗人。学生有大量的文章和诗歌刊登于各类学生报刊上,并且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会郑重发布这类喜讯,好消息激励着更多的同学去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提供舞台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搭建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其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
比如:在低年级开展看图编故事、读儿歌比赛,画画说说想象赛;在中年级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歇后语大赛,读书读报知识竞赛;在高年级开展创意金点子评比,勇闯三关智
力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由于各个年级活动形式的多样,因此每项比赛都深受大家的喜爱。通过竞赛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得胜班的学生为保持荣誉而大量阅读,失利班的学生为夺回胜利而大量阅读。这样的竞赛每月一次,竞赛一次比一次激烈,随着竞赛的开展,学生的知识也越来越宽,不少学生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俗人情,在他们的带领下,真正做到了竞赛促阅读。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让孩子感受美,享受美,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重要的是使每个孩子都能有个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使用语言,让我们中华民族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在下一代得到完美的传承。感受阅读,分享快乐,启迪童心,引领未来,让阅读成为“悦”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