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饮食营养,对维护空勤人员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飞行耐力,延长飞行时间和保证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
一、飞行对饮食营养影响。
在高空高速飞行中常遇到缺氧、低气压、加速度、噪声和振动等复合作用,对机体消化和代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
A,消化腺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味觉异常,及胃肠胀气。 B,高空缺氧时,热能代谢增加,但可因机种不同而异。
C,以前的热能供给标准偏高,使很多飞行员发生肥胖、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增多。
因此,适量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供给,对提高飞行耐力有重要意义: A,飞行中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受到影响,故飞行前饮食脂肪不宜过多。
B,通常不是飞行日,生热营养素可以分配为碳水化物占总热能56%、脂肪30%和蛋白质14%;而飞行日应当为为高碳水化物低脂肪和适量蛋白质,碳水化物为60%~70%、脂肪20%~25%、蛋白质10%~15%,高碳水化物饮食可提高机体对低压和缺氧的耐力。 C,防止飞行中低血糖和反应性低血糖要避免空腹飞行,飞行时间长应补充加餐,飞行前饮食中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热能分配应适宜,避免纯碳水化物饮食。
D,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能提高缺氧时细胞内酶的活力,加强组织呼吸功能和对氧利用率,提高飞行耐力。
E,易发生缺乏的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应做好饮食搭配,减少烹调损失,保证飞行员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
二、空勤人员营养与饮食:
空勤人员合理营养与饮食的基本要求为各种热能和营养素必须满足需要,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营养素过剩或缺乏,按照飞行日和不飞行日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饮食制度,以利于消化吸收;飞行日的食物质量必须适合飞行活动的特点,食物要卫生和无害。
我国空勤人员的饮食与营养标准初期是参考国外经验,后经多次修改..... 总之,飞行人员的食物应易于消化,量少而质精,可增进食欲。非飞行日为3餐制,飞行日为4餐制。通常在飞行前1~1.5h开饭,午餐应2h前开饭,禁止空腹或饭后立即飞行。除重大节假日,空勤人员一律不准饮酒。
三、不同条件营养障碍:
A、高空飞行营养障碍:主要是高压低氧的影响。预防饮食性胀气,禁食不易消化及含纤维素高,或产气食物。注意生热营养素的比例,增加维生素的供给,可给予能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如肉汁、浓茶等,以及鲜柠檬、咖啡茶等;
B、夜间飞行营养保障:主要是视觉紧张和生活作息制度改变,容易引起疲劳,食欲减退和工作能力下降。饮食调配应做到营养丰富而平衡,必须高维生素、高碳水化物,富含优质蛋白。夜航时间超过4~5h,在飞行结束后补充夜餐,食物应以易于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宜;蛋白质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休息;
C、长时间飞行营养保障:长时间飞行时,工作性质单调,活动范围有限,工作处于被动姿势,并受到振动、噪声、寒冷、有害气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要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做好长时间飞行前后,以及随航口粮的营养保障工作。随航口粮的基本要求为高碳水化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含丰富的维生素。食物必须容易消化,能适应空中口味的变化,稳定性好,不易变质;包装严实,抗压防潮;不需要特别加工烹调,随时可以进食,但一次量不宜过多,并及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