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塑造明天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沂水三小 张丽丽
今年暑假,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老师的建议》。早在好多年前就对这位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就很是喜欢,因为很欣赏他的一个教育观点:“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次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又有充分的时间来系统的读一读他的教育建议集锦一百条,这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通览全书,我试着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建议概括归类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技巧以及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几方面来整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提出问题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理论分析,让我从作为家长的角度和作为教师的角度都有很多共鸣,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离不开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等因素的督促,需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以前经常提醒自己的孩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要好好想想现在不努力学习以后会怎样怎样……”天天给孩子灌输这些大道理和警告,可是女儿对学习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拖拖拉拉,让我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挫败感。通过学习我才明白自我教育的培养应当让孩子通过实际的做事中去考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而我们家长一般都要求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而这些恰恰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少年时代懂得劳动的欢乐,在身体锻炼等过程中体验过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
进行的自豪感和满足感的人,才会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闲时间。同时需要教给孩子合理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认识不同儿童的能力差异,激发孩子好好学习的意愿。 苏霍姆林斯基说:“差生的出现是因为在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而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自己课堂上每个班都有会有一些孩子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认真完成作业的情景。我抱怨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由此批评警告他们,也尝试给他们降低作业难度和评价标准,给他们额外的关注与辅导,可进步效果若乎其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学习我才明白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真正认识到不同儿童的能力差异,没有积极设法使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脑力劳动的乐趣,更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认识到这种差异,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积极创造“成功的预感”,引导他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克服困难中获得进步,使他们能参与到脑力劳动并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要求自己学的更好。
三、重视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减轻儿童的脑力劳动。 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学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如果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就会觉得越学越难,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通过学习,让我对如何培养儿童学习能力,减轻儿童的脑力劳动有了新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告诉我们,重视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包含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培养:阅
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我以前对这些能力认识比较肤浅,不懂原来观察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借助观察而进行知识的周转,即利用旧知识进行新观察的过程中使旧知识更牢固;只知道阅读有利于学习,却不知道需要有理解的阅读,要学会在读的基础上思考;要锻炼学生一边听一边书写的能力,以及不随意识记与随意识记结合提高记忆能力减轻脑力劳动……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日常学习中的实践和训练,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都给出了宝贵的经验,让我感觉豁然开朗,赶快分享给了女儿,在反思讨论中女儿觉得很有道理,也让我对以后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法的指导。
四、加强教师课堂指导方法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指导学生使用研究性学习法,即教师给学生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通过再实践中克服困难和障碍,去证明一个解释或者推翻另一个解释,由具体感性的表像向抽象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心感受新信息,同时积极思考、加工这些信息,由具体事物向概括过渡,通过思考和推理脱离具体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不是消极被动的掌握,而是靠积极努力去获取的。这种知识能变成学生的信念,学生也会非常珍视它们。
感觉这种方法和我们学校提倡的先学后导的指导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索有深刻联系的新知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又能加强学生
知识运用的能力,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对教师如何备课、作业、评价及复习给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其中评价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注重过程性评价,用评价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转化,避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条主义,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是他提倡在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时候不给予任何评价,而是寻找改进的方法,不让不及格的评价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根据所学的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优化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