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完整版)
一、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上文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用“ ”画出表示鸟多得让人看不过来的句子。
4.“大的,小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有的……有的……有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
5.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第二个指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罗马速写
①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②罗马分成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tān)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③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 ),到了西安没有看( )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 1 / 20
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
④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的人口。
⑤喷泉在罗马城比比皆是。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pì)美。三千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头巷尾。它们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别具一格。
⑥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把合适的名胜古迹填入第③段的括号中。
2.罗马是个很特别的城市,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读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家乡有哪些吸引人的名胜或景物呢?仿照本文第②段的写法,给大家介绍一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本篇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
2 / 20
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强不但摧毁我们的建筑、毁灭我们的文物,更是霸占我们的土地,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提到的被列强霸占的土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 课内阅读。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mò)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
世世代代(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狂风怒号(形容天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20
4.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如,乌云密布(顿时,天色十分昏暗,天空中的乌云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渐渐地拉开,要盖下来一样,黑压压的。) 倾盆大雨(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厘。 ..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在下文中的具体体现,画“﹏﹏”。 3.选文中加点的“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猜测白鹭站在树顶“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为什么?
4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五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突出了白鹭体态的匀称和色彩的协调 B.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C.最后一段从静态角度刻画了一幅白鹭晚飞图。
六、 课外阅读。
小牛和老骡子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
但小牛还是装病了,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子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如何,“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子回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没有。”老骡子回答。
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老骡子从田间回来时,小牛问道:“今天怎么样?”“还不错,我认为。”老骡子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间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子说,“但是,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慵懒是一种自我扼杀。
1.小牛两次装病,第一次是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2.小年装病不耕田,却一再询问“老家伙说我什么了?” “老家伙”指_________一再询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骡子和小牛的差距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老农夫和屠夫说话,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破折号的用处是( ) A.解释说明
B.话题突然转换
5 / 20
C.声音延长
七、 课外阅读。
国粹汉字(节选)
我们说汉字是国粹,其一,是它载负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当初自仓颉造字,汉族的心灵、祖先的记忆与希望以及纷繁各异的大千世界方有了着落和寄托。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风雨日月光,各成一世界。比如一个“雨”字,古神州天颜的千变万化、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等便悉在其中了。我们看到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五千多年来,多少往事都已如淡烟流水,模糊于历史的尘埃中,唯有雍容厚重的汉字,虽几经磨难却愈显圆润,几经坎坷却更加成熟,而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显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坚强不息的生命力。
其二,是它的形体之健美。比如一个“水”字,雨水或点点滴滴,或滂滂沱沱,或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文也好拉丁文也好所能胜任的?端庄工整、四满方正的________是汉字,它点点如桃,撇撇如刀,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重,是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象征与写照;体势放纵、连环回绕的________是汉字,它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化多端,使人如立高山之巅,心胸旷达,神情潇洒;笔画一波三折的________是汉字,它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充满了线条美和柔性美,且又形象丰富生动,书写从容自然酣畅;行笔缓留、结构紧密的________是汉字,它笔画分布均匀对称,平直安稳,给人一种团聚友爱的精神享受;书写便捷、灵活多变的________是汉字,其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顺势而为,一带而过,观之使人赏心悦目,如饮醍醐。
其三,是它内涵的丰富与深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的音律跳跃的是“字字敲得响”的声韵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独特的回文诗咏出的是一唱三叹的精妙;以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爽、“夜长衾枕寒”的感伤、“长河落日圆”的凄然……总之,世间的一切情感都可以寄寓于汉字。能让二八女子执红牙檀板轻唱悲欢离合、风流韵事的是汉字;能使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琵琶吟诵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6 / 20
的也是汉字,试问世上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有如此之深厚内涵? 1.将“隶书、楷书、草书、小篆、行书”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磨难——(________) 厚重——(________)
3.我们说汉字是国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了许多叠音词,请把它们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你对书写好汉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
7 / 20
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主题阅读拓展。
麻 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影。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
8 / 20
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之誉。 A.害鸟
B.家雀
C.老家贼
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5.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本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麻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内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
9 / 20
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具体写牛郎对老牛的照看。说明了牛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 zhè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 材)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绵 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zhuī 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10 / 20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在文中括号里用“\\”画去错误的读音或字形。
2.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做风筝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
a.做骨架 b.勾勒图案 c. 做放线 d. 挑竹篾 e.烤竹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构紧凑,请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首尾呼应的句子。
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外阅读。
感动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据 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
11 / 20
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_____________ 豪言壮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练习。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
12 / 20
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
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
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 1.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 ) A.城市留守儿童 C.城市问题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D.农村留守儿童
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是( )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
3.以上材料表明( )(多选) 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
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 C.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
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课外阅读。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
13 / 20
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能解决一切因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1.第2、3自然段从四个方而写了“我”家的生活困难,请概括出来。 (1)__________(2)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两次写“梦”的句子,并说出两次做梦分别表达了“我”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段说,“我有 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联系全文,想一想“我”要
14 / 20
对父亲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是“幸福铃声”,是因为父亲听见电话铃声,就知道_________,所以父亲是幸福的;“我”每次打电话,就想起___________,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十五、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用“﹏﹏﹏”画出选文中的两个过渡句。 2.过渡句在文中起着 _________ 的作用。
3.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4.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因为( ) A.圆明园位置好,而且占地面积大。 B.圆明园是皇家园林。
C.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6.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20
答案
1、
1. 鸟的天堂 巴金 2.鸟声 鸟影 应接不暇
3.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4. 体型 颜色 姿态 5. 大榕树 鸟栖息的好地方 2、
1.长城 兵马俑
2.遗址多 雕塑多 喷泉多
3.这句话让没到过罗马的中国人能很清楚地知道斗兽场在罗马的地位。 4.赵邯郸故城在邯郸市。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3、 1.B
2.将昔日的辉煌与被毁后的情景进行对比,反衬英法联军的残暴与野蛮,表达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澳门 4、
1. 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 清清楚楚 狂风暴雨 和风细雨 风和日丽
2.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3.海力布变成石头。
16 / 20
4.霎时间,雨大的像是天上的银河泛滥了一般,从天边狂泻而下! 5.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5、
1.统领全文,突出文章中心;以诗作喻,写出白鹭精巧、美丽的特点。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不多余。“好像”是有些像的意思,白鹭装饰了水田,水田包容了白鹭,“好像”这个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若去掉则与实际情况不符了。 4.不同意。①从文中“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个疑问中可以看出,如果作者同意这个说法,就不会有疑问了;②“望哨”的说法太过有目的性,而作者欣赏的是白鹭的悠然自得的美。 5.C 6、
1.耕作辛苦,想休息 偷懒
2.农夫 小牛有点担心后果,心里不踏实。 3.老骡子:勤劳、能吃苦,很有责任心; 小牛:懒惰、装病,太过于精明。
4.小牛有危险,不要再偷懒,否则会被杀掉。 5.A 7、
1.楷书 草书 隶书 小篆 行书 2.困难 浑厚
3.它载负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 它的形体健美 它内涵的丰富与深邃
4.点点滴滴 滂滂沱沱 淅淅沥沥 平平仄仄
5.汉字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我们一定要把汉字写好。 8、
1.成功 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2.如果……就; 可是; 与其……不如。
17 / 20
3.C
4.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奋斗努力的过程,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成功背后都有无尽的汗水。在成功面前我们要摆好心态,有时候即使非常努力,但是也未必能成功,也不要因此灰心丧气,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知道成功的宝贵,体验成功的喜悦。 9、
1.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半路上利用机会掠夺东西。 2.B
3.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 4.ABCD
5.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6.不能删去。“几乎”说明并非每一处,到处;“常”表示程度,说明麻雀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害鸟。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我们应该保护麻雀。 10、
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3. 吃草 喝水 休息 晒太阳 刷洗牛身 赶牛虻 扫牛棚 对老牛照看的很周到(善待老牛) 11、
1.zhēng 材 绵 zhuī
2.做风筝 放风筝 修风筝 3.d e a b c
4.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5. 排比 拟人 夸张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时孩子们放风筝的热闹场面,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各种场地高高飞起,承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作者满满的美好的回忆。 12、
1.吞食;并吞。 气魄很大的话。
2.滚滚 默默 熊熊 悄悄 厚厚 慢慢
18 / 20
3.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4.因为“坦克帽”叔叔想到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5.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3、 1.D 2.B 3.ABC
4.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 14、
1.我依赖特困生补助和微薄的奖学金生活。 我为省路费大学四年没回过一次家。 我还穿着高中时候穿的旧衣服。 我为省邮资,写的信不全寄出去。
2.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沾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第一次做梦表达了我对家乡、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二次做梦既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思念,也表达了我希望自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思想感情。
3.老爸,我又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了,是全校最高的呢!还有,我写的论文也发表了,还有一笔稿费呢!我还要大声对您说,老爸,生日快乐。 4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父母对自己的牵挂和关爱 15、
1.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承上启下
19 / 20
3. 风格各异的建筑 珍贵的历史文物 4.C 5.C
6.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通过对比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损失之大,引起读者的共鸣,警醒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