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暴趣科技网
传播经纬・ 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安 波 闫 政(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教学和管理在信息时代里有了新的内涵。微信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教室里、书本 上走了出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不仅限于邮件、电话等方式,而是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同学问的联系。本文 从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微信及其公众平台在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学生管理;即时通讯软件 1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理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多样性。在现代社会里,伴随着新媒体、白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 媒体的出现,使学生也接触到良莠不齐的内容,这些也为学生  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单人、多人参与,用户可以在 管理提高了难度。移动终端发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还可以通过“朋友圈”、 (3)从管理投入上看,各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的投入已经占 “公众平台”、第三方平台等服务与好友分享精彩的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及扩展接口,如 消息群发、用户管理等。公众平台的开发模式接口,为我们二次 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这些接口,我们可以实现更为复 杂的消息内容,如视频信息、信息查询等,对于学校来说更能实 现课程查询、成绩查询、留言簿功能、信息发布、风采展示等。 其有如下特点:(1)信息传播及时,使用者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 随时随地、快捷迅速的传播自己的内容,并且进行同步的在线 交流。(2)信息推送更加精准,因为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都 是关心平台内容,或是平台内容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人,所以在信 息投放上更加精准。(3)传播内容多元化,微信可以通过动态的 音频视频、静态的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交流。(4)传播模式的多 样化,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用户管理,可以实现一对一、~对多和 多对多的交流模式。 2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的特点 2.1高校教学特点 (1)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高校学生入校 时已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首 先对本专业知识感兴趣,导致学生在获取其它信息时也会从专 业角度出发。 (2)在教学内容上更具有探索性。大学教育是以引导和自主 学习为主,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去探索学习,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学生的学习有相对的胜。 (3)学生学习地域和时间上的不固定性。高校学生的统—上 课时间比起中学来少了许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主动的学 习。大多数大学生的自习地点是在自习教室、图书馆及校园等地 方,学习时多是以个体或少数几个人为单位进行。 2.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从宣传形式上看,虽然学校已经从传统媒体(如海报、 板报、广播)变化为具有信息化的网站宣传、短信群发;但这些 方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随时接触到宣传内容,而且这些宣传形 式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已经能够 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随时接收信息。 (2)从管理内容上看,大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很多丰富的 课余生活,包括各种团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所以高校学生在管 基金项目:学院教改基金资助。 到日常开支的很大比例。就我院来说,每生每年学生活动费用 达120元。每班有班主任,每系有辅导员,建立专门的学生活动 场所,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随时了解、掌 握、指引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 总之,学生管理从内容、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从各校的人 力、物力投入上也占据很大一部分支出;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 日益提高,社会运作方式、观念形态等也有了的一系列变化,给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学生教学和管理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可行性 早期网络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包括Email、MsN、Newsgroup、 QQ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发生着激 动人心的变化,Wiki、Blog、微博、微信等的兴起,使得即时通 讯软件功能越来越趋向完善,涵盖从个人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 单的通讯到群体的网络协同作业。目前,这些软件中普及最广、 影响最大要数微信了,在微信的公众平台推出后,其作用已经 从单一的即时通讯软件转化为具有网络营销、推广、信息传播功 能的公众信息平台。当我们把它应用到学生教学管理中时,不仅 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协同作业、沟通交流的便捷平台和高 速的信息传递通道,也可以扩展学生、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之 间互动和联络。 (1)微信作为一款适合学生管理使用的通讯软件有如下优 点: 1)信息发布便捷。只需要使用管理界面就可以实现信息的 快速编辑和发布。2)信息媒体多样。在微信中可以使用音频、视 频、文字、图片来展现信息内容。3)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微信 借助其广大的“粉丝”,能够把一条信息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公 众平台”、“朋友圈”、“微博”进行传播,实现在“一秒”内上万 人接收到信息。4)互动性强,即时沟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 理、在线客服功能都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实时沟通,让用户迅速 得到反馈。5)成本极其低廉。微信本身是免费软件,微信公众平 台只有很小的投入,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很廉价的网络流量,因 此建设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几乎为零。 (2)智能手机、微信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微信应用于学生教学 和管理提供了基础保证。 根据工信部2014年4月发布数据,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 达到8.48亿户,百度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 势报告》中指出,智能手机用户普及率已经达N3o%之多,而微 ・传播经纬 信在智能手机的上的使用率几乎是100%。大学生中几乎是人手 确的价值观。 智能机、人人有微信。微信以较低的成本契合了大学生的消费水 (3)充分利用微信,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方便学生日常事务 平,其次最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服务与大学生的需求相契合, 处理。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管理信 而且微信的流行也在学生的推动下演变成了一种文化。 息、国家方针、时事新闻、学校动态、技术前沿等信息资讯 4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微信“转发”给“关注”自己的学生,再利用学生间的彼此 通过组建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 “关注”来分发信息到微博、朋友圈,从而提高日常学生管理工 管理与教学模式,以我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在教学和学生 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微信的开发者模式,对微信功 管理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了建设方案。 能进行二次开发,与学校的宿舍管理系统、选课系统、新生报 (1)建立辅助教学功能,如“微课”、师生问答等功能,为师 到系统对接,方便学生日常事务处理。 生提供交流平台。高校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综上所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让教师、行政部门、学校 者,教师注重“教”,学生被动“学”,除了上课几十分钟外,教 社团、企业、学生之间进行更加便捷的沟通交流,也使得学生之 师没有时间和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 间能够更快捷地分享自己的快乐。学生在这样能够隐匿真实身 掌握情况不能及时被教师了解。通过微信平台的建立,学生与 份的方式下更容易敞开心扉,辅导员也可以从更多的渠道、更多 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文字交流,也可以通过留言等功 角度掌握班级动态、学生思想,为班级管理、师生沟通提供第一 能进行问题留言,教师则在平台上对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进行 手资料。可见,微信及公众平台非常适合在学生教学和管理中使 统一回复,对个别学生问题有针对性的辅导。 用。 (2)建立论坛、留言板功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在微 信公众平台进行经典作品推荐、新书推介、热门图书排行介绍、 [参考文献] 时事热点点评等信息浏览和互动交流,使得大学生群体能够在 [1]石爽,贺建军.浅析即时通讯软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一以“微信” 玩微信的同时吸纳知识。通过“评论”功能来深化与学生的互 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3(27):t91. [2]金美林.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 动交流,经常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活动。用 备.2010(24):98—99. 积极向上、正确的思想观念来引导大学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 [3]杨泽洲.即时通讯软件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一以腾讯QQ为例[IT].信 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步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 息科技.2007(o8):369—370. (上接第l42页) N/2 N/2 式QPSK,频偏£=2.75,信噪LLSNR=15dB。 对图2与图4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的看出改近的算法对 于出现“平台现象”这一情况,做了较好的改善。如图5所示,在 CP A A Date symbo1 定时位置,出现了尖锐的峰值。系统可以根据尖峰值来进行符 号定时同步,由此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算法对于符号定时同步 方面对于经典算法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新算法只采用了1个训 训练符号 练符号,增加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图3基于sc算法的改进算法训练符号的结构 5本章小结 义仍为公式(卜4)。 在文中,我们对sc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发现sc算 符号起始位置估计值为:d’ arg m x M( ) 法符号定时估计时出现一段“平缓区”,因而会造成了定时估计 进行仿真,该仿真是在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进行的, 位置模糊、精度不高。提出的利用一个训练序列的改进算法能 仿真参数为:子载波数 ̄N=1024,循环前缀长度L=120,调制方 精确的找到定时同步点的起始点,进而根据该尖峰值准确高效 符哥测废 的完成符号定时同步。 [参考文献] 叫王博文,郑侃.宽带无线通信OFDM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21. [2]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一理论、算法与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8 [3]Deneire L,Vandenamele P,Vender P L,Gyselinekx B,A low complexity ML channel estimator for OFDM[J].IEEE Trans Commun,Feb.2003,51(2):135—140. 采样点(肘r可) [4]魏波.OFDM系统中的同步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 图4基于Sc算法的改进算法符号定时估计曲线图 大学.2004. 162日圜日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