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暴趣科技网
建言献策———宜宾篇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音

宜宾宜宾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摘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宜宾市建设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的关键所在。“十二五”以来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标经济副中心的要求,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对策建议

一尧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特征

宜宾市辖2区8县,辖区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5.5万人。“十二五”以来,各县(区)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城乡一体”战略,纵深推进机制改革,突出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一批符合县情实际、彰显县域特色的产业和品牌,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做大,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GDP超过100亿元的县(区)达到8个,10个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超5亿元。其中,翠屏区连续七年评为四川省“十强县”,成为唯一一个入围“十强县”而不属于成都经济区的县(区)。宜宾县在全省183个县(区)中排位上升至第46位。今年上半年,10县(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态势向好。GDP增速前两位的是翠屏区10.7%、宜宾县9.4%;增速后两位的是高县5.2%、江安县4.3%。

虽然“十二五”以来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总体上看仍是低水平上的高增长,与国内发达地区、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总体发展战

略要求还很不相称,具体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特征。

(一)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市强县弱的发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宜宾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市本级经济,特别是以五粮液、丝丽雅、天原等一批大企业为支撑。同时,近2年来临港开发区以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为代表的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迅猛,市本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尤其是县域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投入产出严重不足,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大型企业屈指可数,没有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大集团大企业。2017年,除翠屏区和南溪区外1208.61亿元,仅占全市2590.98亿元的46.6%;元,仅占全市138.81亿元的.4%。

(二)县域经济总量普遍偏小,综合实力不184.8亿元,比全省183个县(市、区)GDP县均规强。2017年,全市10个县(区)GDP平均规模为的8个县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计

全市10个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亿

模201.2亿元少了16.4亿元,占比为91.8%;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七城市中,仅有宜宾、乐山低于全省县均规模;全市仅有翠屏区、宜宾县高于平均规模,其他区县GDP全省排名在88~137

15建言献策———宜宾篇

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位之间。2016年全省表彰的28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宜宾全市没有一个县(区)入围。在全省69个丘陵地区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除翠屏区列第2位之外,其他5个县的排名均在32位之后;在33个山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珙县居第12位、筠连县居第14位、兴文县居第21位、屏山县居第28位。(见附表)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省

位次10103481029988100118137

占全市比上渊%冤年依%

8.5

18247536910

33.27.014.18.07.17.48.07.35.32.6

6.68.610.110.68..111.18.810.07.5

108326519

14481402976622375124

2015年、2017年全市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全市

位次

全省位次

绝对数1847.2621.6130.1262.5142.6130.5134.6147.6132.098.148.1

18247536910

10104469410310088102118137

全市位次

县(区)全市

绝对数1525.9

全市位次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省占全市比上位次渊%冤年依%

8.8

33.77.014.27.77.17.38.07.15.32.6

9.29.09.34.88.68.69.78..48.5

全市

位次45310771629

全省位次273824161656516552271

翠屏区505.9南溪区107.3宜宾县215.1江安县122.2长宁县108.7高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112.9122.580.739.8

筠连县110.7

(三)县域经济均量低,与全国全省差距大。人均GDP方面,2017年人均GDP为40868元,仅为全省的91.5%,仅为全国的68.5%,10县(区)中兴文县25381元、屏山县18759元,差距更为巨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方面,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32元,高于全省水平105元,但低于全国水平55元;10县(区)全部低于全国水平,仅翠屏区、筠连县、江安县、高县高于全省水平。

(四)县域经济差异大,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2017年,翠屏区GDP为621.63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33.2%,而兴文县仅占5.3%、屏山县仅占2.6%。2017年,翠屏区、宜宾县GDP之和为884.08亿元,占全市GDP总量1847.23亿元的47.9%,而其余8个县(区)仅占52.1%。10县(区)中仅有翠屏区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总量、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第1位的翠屏区分别是排名第10位的屏山县12.9倍、9.9倍、4.9倍、12.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第1位

的翠屏区是排名第10位的高县的5.5倍。沿江县在人均GDP、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明显优于山区县。

(五)产业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白酒、煤炭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较高,但质量低效益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部分产业同质化问题。2017年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7.1%,比全省低1.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5个百分点,10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低于全省,特别是屏山县仅为66.2%,县(区)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偏大,具有强烈的农业县发展特征,未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10个县(区)中,翠屏区的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为3.9%,其它9个县(区)第一产业比重均在10%以上,其中珙县为12.7%,屏山县为33.8%。一些县(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正在退化,如筠连、珙县、兴文的煤炭产业,高县、江安、南溪的白酒产业。县(区)工业园区产业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矛盾突出。商贸物流、金融、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六)县域农业农村发展任重道远。全市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偏少,无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截至2017年底,仅建成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16万亩、占全市耕地的4.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偏小,全市220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仅5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还未形成。尽管宜长兴乡村振兴示范区、各县(区)乡村振兴

16建言献策———宜宾篇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发挥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特色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但相当多的农村区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传统农业无以为继,土地大片、连片荒芜,劳动力严重短缺,农村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谁当农民,谁来种地、种好地”形势比较严峻。

(七)小城镇建设不理想,新型城镇化水平低。各县(区)的县城与小城镇发展悬殊,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不足,规模小、集聚辐射功能差,难以承担起吸引周边农村人口、推动农民变市民、提高城镇化总体水平的作用。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217.98万人,城镇化率为48.12%,比全省、全国分别低2.67、10.4个百分点,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更低,为33.1%。10县(区)中除翠屏区、南溪区、珙县外,其余7个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最低的屏山县仅为29.02%。

(八)县城一城独大现象突出,县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各县(区)自身发展严重不平衡,县域内县城发展一城独大的现象突出,而具有强大产业支撑、具有区域发展带动作用的县域副中心、经济强镇、特色镇培育严重不足。乡镇的普遍落后,直接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比如,2016年宜宾县县城柏溪镇GDP达56.49亿元、占全县的42.55%,总量是该县最少乡镇玉和苗族乡0.58亿元的97.1倍。

GDP达80.9亿元、占全县的34.48%,总量是该县最少乡镇龙池乡1.11亿元的72.88倍;珙县县城巡场镇

二尧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存在的问题很多,原因也很多,既有宏观经济形势所致,也有国家的影响,还有市县两级机制不畅等原因,更有县(区)自身发展历史的问题,主要梳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多年来,全市县域经济没有一个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指导,各县(区)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见子打子”的发展状态,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县域经济无特色、同质化、恶性竞争、低水平发展现象严重。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落后。目前,绕城高速、宜彝高速尚未复工,宜威高速、宜攀高速尚未确定业主。全市各区县除中心城区、县城外,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整体薄弱,尤其是山区县、丘陵县的广大乡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高县、筠连县、珙县3个县均仅有一条省道或国道贯穿全境,且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不足,交通环线网络尚未形成,无国道、无高铁,交通现状与脱贫攻坚“县县通高速”基本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建设中的宜庆(高县庆符至宜宾)快速通道高县段预计2018年下半年通车,但叙州区(宜宾县)内路段尚未动工。筠连到宜宾城区只有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道路,行车至少需要2.5小时,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叙州区(宜宾县)有3000多公里的村社主干道路需要硬化,交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能力普遍较弱。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方面。县(区)财源基础薄弱、增收手段单一、后续增长乏力等矛盾仍较突出,县(区)税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白酒、矿产资源利用等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人才匮乏、竞争力较差等问题,单体税收贡献不高,县(区)财政普遍吃紧,只能保吃饭、保运转,用于发展的财力极为有限,个别县(区)甚至保正常运转都存在问题。

资金方面。县域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微企业放贷,且不愿意接受县提供资金担保,导致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翠屏区、南溪区等多数县(区)债务总量较大、综合债务率较高,负有直接偿还或者担保责任的债务占比较高,属债务风险预警提示地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任务重。县(区)融资担保平台普遍层级不高、信用偏低,不能很好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比如,叙州区(宜宾县)作为100万人口大县,财政支出项目非常多,其国资公司现阶段也仅是在申报2A谣资质;江安县也只有1个2A谣资质的融资公司。

土地方面。随着县域产业项目加快引进,县(区)用地矛盾非常突出,普遍反映其千辛万苦招商进来的企业项目因无土地指标,无法落地。比如,珙县工业园区预计到2020年用地指标为4500亩,缺口为3450

17建言献策———宜宾篇

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亩,目前剩余成熟(可供出让)的建设用地面积仅为400余亩;江安县2018—2020年仅剩500亩土地指标,实际缺口在3500亩以上。

人才方面。受交通闭塞、区位偏远、发展基础差、公共服务滞后、企业规模小等因素制约,边远县(区)和县(区)边远乡镇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断层断档等问题。比如,筠连县2012—2017年公务员招录294人、流失74人,事业人员招聘570人、流失278人。

(四)民营经济比重偏低,发展活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环境不优。近年来,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

展态势,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两项增速居全省第一,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民营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一是比重偏低。2017年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9%,而先进发达地区的比重一般是60%~70%以上,甚至更高。二是企业发展水平低。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单一、落后,加上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传统的商贸、零售行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初级,没有自主品牌,产品过剩,缺乏市场竞争力。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缺乏,企业做大做强困难。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水平依然不够,普遍存在“融资难”“招工难”,以及交通、水、电、气等配套不完善问题。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宣传上市多,出台配套少,申报奖补资金就存在手续繁杂、条件设置过高、奖补资金兑现困难。五是政务服务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依然存在。

(五)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存在问题。调研中,县(区)反映,扩权强县的实施存在一些不足,市、县(区)两级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有的市级部门没有树立全市经济“一盘棋”的思想,在处理扩权强县问题上,担心“儿子养大不认娘”“煮熟的鸭子怕飞”。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对县(区)支持不够,在县(区)向省上争取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等方面的配合不够。在扩权强镇上,县上许多没有落到实处,县级部门与乡镇发展也存在“两张皮”现象。一些市级部门对县(区)的考核“简单粗暴”,还在延续考核指标“一刀切”、考核类别“一锅煮”、常规重点“一把抓”的考核模式,没有很好地根据各县(区)的发展特点进行差别化考核。

(六)干伍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市、县(区)、乡镇各级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慵懒散浮拖”问题,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事业心、责任感减退,混日子、求安稳、图清闲,工作定位不高,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争创一流的精神。一些干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不思进取,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一些干部由于担心触碰法律的红线、高压线,对容错纠错机制心存顾忌,宁愿“少干事、少犯错,不干事、不犯错”,不愿也不敢大胆地创、大胆地试;还有一些干部在破解发展瓶颈面前,缺乏勇气,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困难面前不作为,矛盾面前绕道走,推诿扯皮、不顾大局,甚至有时干脆顶着不办。

三尧加快宜宾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综合各县(区)经济发展反映出的共同问题、个性特征,科学分析、综合施策,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创新机制,增强县域经济工作动力、活力

一是成立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委员会。县域经济不是一县一域的“闭环经济”,更不是“诸侯经济”,必须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应借鉴宜宾市新兴产业工作推进委员会经验,探索研究由市领导挂帅,建立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委员会,整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园区办、市发展改革委项目办、市重督办等相关部门力量,统筹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在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督促指导各县(区)更好更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可与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实行两块牌子、一个班子、一套人马。

二是成立对上争取协调专班工作制度。借鉴泸州等市经验,由市上职能部门统筹,定期梳理各县(区)

18建言献策———宜宾篇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在涉及该部门职能职责中需对上争取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由或者市领导带队,赴、省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汇报,增强对上争取力度。

三是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县(区)发展实际,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探索实施县域经济、工业园区差别化考核模式,充分调动县(区)积极性。比如,翠屏区应加大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考核权重;翠屏区、叙州区(宜宾县)应加大其现代服务业考核权重;长宁县、兴文县应加大其旅游方面的考核权重,适当降低工业考核权重;筠连县工业园区应加大其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考核权重;屏山县工业园区应加大其轻纺工业考核权重。

(二)科学指导,推动县域经济错位、抱团、有序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体系。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全市各县(区)县情特征、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发展各方面情况,科学制定出台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从经济实力、发展质量、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四个方面明确未来三至五年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精准确定各县(区)发展定位、举措,推动各县(区)科学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揽子措施,在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实招。

二是指导县(区)建立项目库。项目是县(区)发展第一抓手。市级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科学指导县(区),充分发挥县域经济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比较优势,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长远影响的重点项目,帮助科学编制并动态完善县(区)经济发展项目库,力求每个县(区)都谋划出超千亿元的滚动项目库。

三是支持县(区)工业园区错位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全市工业园区创新改革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委发〔2017〕29号)精神,根据文件要求,凡是与园区发展定位不符的产业项目,市级相关部门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可以不支持。比如,筠连县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被定位为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市级资金、土地等要素就重点支持筠连县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如果筠连有其它要发展的产业,市级层面就可不优先考虑支持。整合沿江区域的叙州区(宜宾县)工业园、翠屏区长江工业园、南溪区罗龙工业园、江安县阳春工业园等4个产业园区,将其作为临港分园区,建设大临港产业园,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影响力、招商吸引力,促使这四个园区能在2021年实现要求的分别建成500亿园区的目标。其他工业园区参照临港,享受其优惠。

四是引导县(区)抱团发展。引导相关县(区)利用共同资源优势、发挥共同力量,共谋发展、抱团发展。比如,支持珙县、筠连县、高县等页岩气资源大县打破地域界限,共同争取和省出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留存气”等。珙县巡场、高县沙河、长宁县花滩三个乡镇紧密相连、地势平坦、适合发展工业,可支持三县在此区域共建工业园区,该园区发展可与珙县正在规划建设的“宜宾市表面处理工程产业(电镀产业)集中区”结合,共同承接外地先进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与临港智能制造产业配套。

(三)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食品饮料、轻工、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产业为主,要将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促进传统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升级,培育和塑造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要加快组建煤炭、白酒、林竹、茶叶等产业联盟,制定实施产业,扶持行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发展优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各县(区),围绕全市“8+2”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根据自身实际,积极融入上下游产业链,不贪大求全,有选择地发展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页岩气、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端成长型产业。

19建言献策———宜宾篇

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翠屏区、叙州区(宜宾县)、南溪区、江安县等沿江县(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康养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高县、珙县、兴文县、筠连县、屏山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促进旅游与工业、观光农业、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四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从重产业向既重产业更重企业、重产品、树品牌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关键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要改变只见产业不见好的企业、只见企业不见好的产品、品牌的传统模式,由抓产业下沉到抓龙头企业,由抓龙头企业下沉到抓产品抓品牌。要积极推动全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燃面、黄粑、猪儿粑、凉糕等特色小吃产业发展,以小产业拓展大市场,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加快县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是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尤其是南部几个山区县。要将交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扎实打好全市“三年交通大会战”。

一是加快高速路网建设。加快实现绕城高速、宜彝高速公路建设复工,加快启动宜威、宜攀高速公路建设。鉴于宜宾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投入巨大,以及社会引资难、资信不确定的现实,吸取教训、转变观念,树立交通投资也可做大国有资本、撬动社会投资的观念,建议:重组成立新的市交通建设投资公司,以国有公司为发起人,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快推动宜彝高速、绕城高速、宜攀沿江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做大国有资本总量,又从根本上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

二是加快县域主干道路建设。每个县(区)都要加快实施一批交通主干道路项目建设,破除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比如,加快宜宾—庆符—筠连二级公路建设,为两县在宜彝高速建成前抢得宝贵发展时间;加快兴文—珙县—筠连县南部山区横向连接道路建设,推动偏远山区脱贫攻坚,实现联动发展;加快环长江快速通道建设,推动沿江区县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快村社道路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减少农户集资比例,加快广大农村的村社道路、机耕道建设。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指导各县(区)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完善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

二是着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县(区)着力打造1个高标准示范片,在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引领作用的乡村振兴典型的同时,着重体现普惠性原则,全面加强乡村的道路交通、微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三是科学规划指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大力发展竹、茶、猪、牛、蚕、油樟等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茵红李、柑橘、大头菜、芽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出台全市统一的技术标准、种植和精深加工操作规范,推动小产业“品质”和叫得响的特色优势品牌创建,实现小产业、大发展,培育农业经济新竞争优势。

四是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解决好农村空心化、土地大片撂荒、“谁当农民、谁来种地、种好地”这一重大严峻问题。

(六)强化县域经济发展要素保障

财政方面。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对县(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财权、事权匹配的原则,参照周边城市的市、区税收分享比例,提高县(区)税收分享比例,壮大县(区)财力,调动发展积极性。设立财源建设基金,支持和帮助县(区)培植财源项目。

资金方面。针对县(区)性债务重、融资难的实际,支持市级国资平台公司与县(区)国资平台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基金方式、投资入股方式等,与县(区)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实体公司。比如,可考虑:由市

20建言献策———宜宾篇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渊总第51期冤2019年第三期国资公司以参股、入股县(区)国资公司的方式,做大县(区)国资公司,增强县(区)融资功能;充分发挥市国资公司拥有五粮液35.21%股权和每年在五粮液国有股分红36.8亿元的优势,会同五粮液财务公司,强强联合、相互支撑,面向资本市场,择机减持五粮液股权1%—1.5%(每减持一个百分点可增加40亿元左右资金),从而增强市国资公司资本运作能力,使其在目前已对10个县(区)融资担保了5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在两年内再翻两番、达到200亿元以上规模;市、县联合做大融资担保公司规模;加大市级转贷资金对县域的投放规模与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引导市内金融机构扩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逐年提高县域贷存比。通过系列办法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县(区)融资难问题。

土地方面。充分利用本轮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机遇,为县(区)城镇发展预留足发展空间。推动县(区)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力度,增加土地有效供应量。可考虑:对于县上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由市上单独供地,不占用县上用地指标。

人才方面。区别对待县(区)人才引进模式,放宽山区县、边远乡镇公招。比如,地处叙州区(宜宾县)、筠连县、兴文县、珙县、屏山县等远离县城的乡镇,学历高的人才都不愿前往工作,针对这类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的招聘可降低学历标准,实行县招乡用。针对山区县难以引进和留住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实际,可以探索实行市招县用。在县域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租购住房给予优惠。

(七)加快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一是充分运用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等,进一步强化扩权强镇改革,每个县(区)集中力量培育2~3个乡镇(人口大县可培育3~5个乡镇),形成县域副中心和中心大镇、工业强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形成县域经济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比如,叙州区(宜宾县)大力发展观音镇、高场镇、泥溪镇、横江镇,优化区域经济地理;珙县大力发展上罗镇、孝儿镇,带动县域内部均衡协调发展;筠连县大力发展巡司镇、镇舟镇,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二是由市上统筹,在土地、资金、项目、等要素上,对县域副中心、中心镇、特色镇发展给予支持。三是积极探索通过划转、合并乡镇、村社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县级、乡镇行政区划,做大做强县域副中心、大镇、特色镇的经济和人口规模。

(八)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21年,力争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000亿元,占GDP比重力争达到6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二是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持续发力民营企业改造提升计划、品牌创建、产品结构调整、营销模式创新、集聚集群发展等重点工作。三是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全天候、零距离、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贯彻落实好、市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四是畅通政商沟通机制,深入推进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拓宽、与民营企业联系服务渠道,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九)推动市、县两级干部能力提升和工作作风转变

一是建立完善凭实绩用干部机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根据各县(区)在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开展差异化考核,工作阶段性结束或年终开展实绩拉通排名,排名靠前的县(区)和部门多提干部、快提干部,排名靠后与排名靠前的原则上提拔重用比例为1:3。二是建立完善干部保护机制,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相关部门认真会商研究,制定出台可行、可信的措施,建立完善容错会审制度,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干、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营造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建立完善正反典型宣传、奖惩机制,结合“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作表率”大讨论活动,定期筛选一批攻坚克难的正面

21建言献策———宜宾篇

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典型事例和慢推拖搁误的反面典型案例开展宣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先进典型人物,予以重用、提拔;对负面典型人物,给予问责、撤职。单位有干部职工因作风问题和工作落实不力被组织给予诫勉谈话及以上处分的,被处理个人及所在班子当年不能评优、分管领导当年不能评优。

(十)分类研究推动,确保县域经济发展举措落实落地

建议由市级相关领导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责任落实到位,务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而不是停留于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

一是专题研究推动县(区)发展共性问题的解决。比如,支持县(区)投融资问题、预防化解县(区)性债务风险问题、县(区)人才引进问题;县(区)土地整理和开发的问题等。

二是专题研究推动县(区)协同发展问题的解决。比如,沿江快速交通环线建设问题;叙州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宜庆快速通道及延长线建设问题;珙县—兴文—筠连南部山区扶贫开发大通道建设问题;珙县、高县、长宁县共建沙河—花滩—巡场交界区域工业园区的问题;南部山区县的页岩气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等。

三是专题研究推动县(区)发展重大问题、短板问题的解决。比如,翠屏区的长江工业园与临港开发区看齐问题、现代服务业、空港经济发展问题;叙州区(宜宾县)的南岸新区建设管理问题、村社干道硬化问题;南溪区的罗龙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问题;江安县的化工产业发展问题;长宁县的蜀南竹海创5A问题、竹产业发展问题;高县的高州酒业问题、宜宾后花园建设问题;筠连县的煤炭产业发展问题、对建设问题;屏山县的纺织工业园建设问题、库区旅游发展问题等。

外交通问题;珙县威尼斯玻璃企业投产问题、山区道路建设问题;兴文县的石海创5A问题、南向开放门户

渊上接第14页冤用人,又吸引外地企业入驻,还可变劳务输出为人才输出。

(六)建立健全五个体系,为“生态康养”模式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领导决策协调“生态康养”模式的大

健康产业。同时归并各子产业领导机构。二是结合本轮机构改革,设立“生态康养”工作机构。明确综合办事部门和各子产业专业部门,落实专门领导和工作联络员。三是各县区乃至特色镇乡对应建立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及工作联络人员,形成全市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清理修订相关,扫除不利于“生态康养”模式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障碍。改

革现有的国有康养机构,用好用活现有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二是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减少收费,创新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措施。三是制定指标考核系统和考核评价工作机制,逗硬奖惩,确保领导机构的决策、产业的发展、项目的落地等顺利实施,定时按质完成。

在确立主导“生态康养”的基础上,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示范基地的基础设

施、公益事业项目,支持产业破题起步渡难关。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资金。三是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撬动民间资金、外地资金等社会资本,踊跃投入我市“生态康养+N”产业发展项目,提高民营康养项目床位补助标准。四是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康养+”项目的投融资额度,设立财政信贷贴息。五是建立“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

一是加大对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加强“生态康养”服务产业的核心地位

的确立,强化生态康养产业项目的环境审批。三是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一是建立监督机构,调研“生态康养+”模式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供、市决策参考。二是适时组建“生态康养+”产(行)业促进会作为沟通企业的桥梁,并沟通协调产业间、企业间关系,相互融合,推进快速发展。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