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

来源:暴趣科技网
第20卷 第12期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20,No.12

          

2004年 12月Dec.,2004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  文章编号:1000-34(2004)12-0047-05・科技与社会・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

刘 国 建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

  摘要“:赛博空间”的产生给人们的休闲方式带来了性的变革,亦赋予休闲以换位、转移、增强智力等新的实质内涵。呈现出便捷性、自主性、虚拟性、精神性等传统休闲方式所不曾有的休闲特征。赛博空间休闲的价值本真就在于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关键词:赛博空间;休闲;特征;价值意蕴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休闲通常是指在闲暇时间里置身于自然空间中。“人依木而休”,达到“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之境界(如旅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休闲”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比如在只有收音机的时代,人们在闲暇时边品茶边听新闻、音乐;到有了电视机的时代,人们在闲暇时看电视总是成为首选;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像大学生、白领等这样的群体在闲暇时选择上网聊天娱乐、发短信等是主要的休闲方式。我们把此种休闲方式称之为

(cyberspace)休闲。这是全新的休闲方“赛博空间”

式,值得我们关注。事实上,上网聊天娱乐、发短信等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催生了赛博空间休闲。马克思说“:惟有借助于这些生产力”,“才能够谈得到人的真正自〔1〕由”。赛博空间为人们在闲暇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才能提供了平台,能充分实现自由,或者说为“闲人”的“思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

1 赛博空间休闲的实质内涵

古人认为休闲能使人“体静心闲”,从而通“娴”。这是对休闲较原初的理解。能休闲的前提是要能获得闲暇时间,这是与“工作时间”相对应的概念。关于闲暇时间本质的讨论国外由来已久。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终极关怀,这就有了休闲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休闲政治学、休闲宗教学等。在我国对闲暇时间本质问题的思考,是由日益发达的旅游业需要引起的。旅游业是消费闲暇时间的潜台词,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潜台词。但对闲暇时间本质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于光远先生说的好“:‘闲’是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2〕

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我国休闲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马惠娣教授更指出“:闲暇时间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其本质是反映一个人的生存状况、生命质量、精神态度,是对人驾驭

〔3〕

自己生命能力的检验。”我们认为这是对闲暇时间本质的一个深刻表述。休闲标志着人开始从有限发展转向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历史新阶段。

旅游休闲在游山玩水中可以通达自我心境与自然图景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体验人的生命质量。但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以至于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人实现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地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仅是承受,而且还有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体社会的

〔4〕

共同财富和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的结果之一是在真正意义上使人获得了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而由科技催生的赛博空间,使人在承受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科学、艺术等财富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便捷。

今天,由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构成了我们第二生存空间———赛博空间。“赛博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改变着人们的休闲方式。人们的休闲、闲暇时间的利用正在发生深

收稿日期:2004-08-27

作者简介:刘国建(1955-),安徽安庆人,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休闲学。

4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0卷 第12期

刻的变革。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自然空间休闲和赛博空间休闲(或虚拟旅游)等多种方式。赛博空间休闲的实质内涵有三:其一,换位方式休闲。由于人们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性,用脑方式容易专一,也就容易造成某个区位的脑疲劳。当人从实践空间转换到赛博空间进行娱乐,任意浏览异国风情时,用脑方式也就发生了换位,使疲劳的脑松驰下来,从而获得生理学意义上的休闲。其二,转移空间休闲。长期在一种空间环境中从事工作,容易造成情绪波动,形成对司空见惯环境的倦怠。当人适时转移了空间环境,或从被动的劳动中暂时出来,即转移到赛博空间中,就会激活已倦怠的情绪,充分释放“隐蔽着”的自我,使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调整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学意义上的休闲。其三,增强智力休闲。当代社会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为智力的竞争。身心疲倦的实质是智力贫乏、知识陈旧。要想不断参与社会竞争,就需要不断增强智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恐怕是要适时置身于赛博空间,吸纳知识,过滤并存储信息。人的智力是个复杂的系统,要增强其有序性,就需要不断吸纳“负熵流”,而赛博空间为优化人的智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用之不竭的“负熵流”。在学习中休闲,在休闲中学习,从而优化智力,提升自我,驾驭竞争。

对休闲文化研究造诣深厚的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指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

〔5〕

的驱动下,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现时代的赛博空间为人们满足这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提供了现实可能。赛博空间休闲驱动着人们的“内心之爱”。

2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

赛博空间具有与自然空间不同的特征。由于在赛博空间里,信息高速公路把人们紧密相联,使地理距离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这里”,和“那里”的界限消失了,使人们真正感觉到大家共处于一个“小村庄”,同在一个“地球村”。还由于“赛博空间”的开放性、无边界性,其所有资源都是面对所有“网民”的,或者说所有的“网民”都可共享“赛博空间”的资源,

〔6〕

拥有网络信息。这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宗旨,更是其迅速发展的动力之所在。突显出“赛博空间”的共有性。“赛博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无边界性、共有性等特性,赋予赛博空间休闲以更为突出的特征。

一是休闲的便捷性 这是由赛博空间的充分开放性赋予的。现实空间总存在着州界、省界、国界,这在一定程度上着人们旅游的便利(比如受闲48

暇时间多少的制约),旅游景点容量的有限性更制约着人们休闲的去向。而由互联网构成的“网络社会”则是一个没有物理边疆的空间,你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网点的计算机荧屏前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和信息。网上休闲人可以任意浏览世界各地的电子图书馆,而不必担心该图书馆什么时候开放、何时闭馆。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赛博空间”中随便到几个国家去旅游,而不必办理旅游签证,因为这里没有边界;也不必当心这里容纳不了你的到来,因为这里的空间是相对无限大的;更不必担心闲暇时间不够而不能到达大洋彼岸,因为你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旅行,你的旅行速度最大可以达到30万公里/秒。充分开放的赛博空间,给网上休闲人以来去自由的最大便捷。

二是休闲的自主性 与旅游休闲相比,赛博空间休闲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特征。在“赛博空间”里,每一个网上休闲人对于他选定的休闲项目,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都能“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你可以任意选择“旅程线路”,也可以随时改变“旅程线路”,更不必当心“旅程线路”受阻;我们还可以从赛博空间的宽容和慷慨,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休闲人可以在自己任意选定的“旅程线路”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并获得平等的尊严上去理解赛博空间休闲的自主性。比如,只要闲暇时间允许,居住在世界某个角落的网上休闲人,在网上能自主地与现任俄罗斯总统交谈等。

现实社会杂多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诫人们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实社会的人缺少更多的自主性。而在“赛博空间”里,没有最终管理者,所有的网上休闲人都是自己的领导和主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则(或者不要原则)说任何话,做任何事。与在现实社会旅游休闲相比较,他(她)要自由自在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热衷于网上休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他(她)要在“赛博空间”中找回自己的“个性”与自由。在闲暇时间里充分表现自己在现实社会不能表现或无法表现的那一面。

三是休闲的虚拟性 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赛博空间”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以间接形式为主,以符号化、数字化为手段,以信息交往为主要内容,网上休闲人处在虚拟实在中,或者达到浸蕴体验。“虚拟实在”由“虚拟物质”构成,即由数字、文字、图片、符号、实物形象等处于流动的状态,并按照一定方式而构成。所谓浸蕴体验“,就是一种与自然空间绝缘、在人造三维视场里被各种人造物体影像包围而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

把自己的身体也看作此人造视场中的存在物的体

3 赛博空间休闲的价值意蕴〔7〕

验。”网络游戏是初始浸蕴体验。近年来像美国等国家都在利用“浸蕴体验”技术训练飞行员,也有人们充分且普遍休闲,标志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医学院开发运用该项技术训练学员做外科手术。将也意味着休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关于休闲的价来的网上休闲恐怕以达到浸蕴体验为主要目的“,浸值,在马克思的视野里,自由时间是使每个人分享人蕴者在外面的观察者看来似乎那儿都没有去过,但类文化成果,发展自由个性的保证。“个性得到自由他自己的体验却是每一刻都可以如愿置身他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

〔8〕方。”其二,网上休闲人在彼此分离,甚至在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永不谋面的社会成员之间自由组合成网络群体,以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人腾出了时间享受各种虚拟生活。有人把这称之为“戴着面具的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科学、艺术等等方面得到发

〔9〕

互动”。比如在闲暇时间里成立网上家庭。网上家展。”于是自由时间表征着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庭的“夫妻”俩用文字和图片堆砌成的家庭,不但有方式,表征着人的价值存在,表征着人类生存目标的10〕像模像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还有每天三顿饭的“菜本体论价值,使人成其为人〔。谱”。“夫妻”俩就家庭琐事可以在网上聊上几个小赛博空间休闲突显自由时间价值所在,较自然时。他们可以充分享受体验虚拟中的家庭生活等。空间休闲有更为丰富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这样其三,网上休闲人可以隐匿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几个方面:行为目的,以一个他愿意的行为方式在网上旅行。第一是文化消费价值,即充分共享其中的大众比如一个健实的中年男子,可以在网上把自己装扮文化成果 赛博空间有着丰富的、多样的人类文化成红颜少女,与“她”中意的“小伙子”结伴而行。这资源,网上休闲的意蕴在于涉足、浸染其中,或者说种“虚拟实在”的环境不存在实体的拳脚之争和面对以文化娱乐、文化欣赏、文化建构、文化创造作为其面的冲突,人们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行为方式,除此别无它择。网上休闲的方式可能有

(有目标的搜寻)“(随便看看)““人际交往”,突现了人在赛博空间休闲的虚拟性。“猎奇”、漫步”、垒建”(建网页、四是休闲的精神性 网上休闲人通过“虚拟实发贴子)等,无论那种方式,都是在不同层

践”,即以一定的虚拟物质作为载体依托,生成一种在面分享文化成果,或为赛博空间文化贡献成果。文“赛博空间”里模拟“现实社会”的环境,以满足网上休化消费是建立在人们不满足于经济消费而追寻的高闲人精神上的需要。“虚拟实践”可以实现个人在较一层次的消费方式,而赛博空间中的文化消费又是短时间内的角色实践,也可以实现不同角色实践的转建立在人们不满足于日常看看电视类似的文化消费换,或者把自己虚拟成不同的角色,通过“虚拟实践”基础上的。由于赛博空间文化消费便捷的付费方体会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并按照自己理解的角色式,以及丰富的礼物文化的馈赠,使其真正成为大众规范进行角色实践。其目的是要通过“虚拟实践”过文化,网上休闲的文化消费则成为文化消费的普遍程的精神感受,进而指导、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客观模式。如果说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狂商场从购物中获实践中应该具有的角色定位,以便胜任该角色。但是得某种满足,那么网上休闲人在赛博空间的文化消在“虚拟实践”中生成的角色定位只是一种精神体验。费中获得“畅”,即从文化消费中获得人生存的意义、更多的是网上体闲人要获得一种“畅”。快感和身份的认同,从而丰富人生。亦标志着人从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依索・阿霍拉指出:休闲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并非无事闲着,而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为人们实赛博空间的文化消费,已成为网上休闲人一种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和“心醉神共同的生活方式。当人们的消费视角从看得见摸得

(ecstasy)的心灵体验提供机会。这里的迷”“畅”是指着的物的消费转向情感、快乐和梦想等方面,即“人“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让一个人深深沉浸其中,以至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体验。”人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也是后现

(比如探险)。赛博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畅”代主义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代替了使用价值,成

〔11〕

间为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的体验提供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追求更新、更好、具意境了更为普遍的可能。你可以将你的观点、思想融会到的消费就成了人们新的价值观。赛博空间休闲为该“无限”的赛博空间中,你的思想和情感将随着网络信价值观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息的流动跨越时空地域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此第二是社会的价值,主要指赛博空间以其时网上休闲人从“畅”中实现着自我。博大的胸怀容纳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 马克思在

4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0卷 第12期

《资本论》中指出:自由时间是衡量未来社会财富的重要尺度。因为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

〔12〕

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在直接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双重条件下实现的。我们看到,工业推动着科技的发生,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推动着休闲事业的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可见“休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蒸气机出现以后人们的闲暇时间由工匠手工业时代的17%增到到23%,到了20世纪90年代增加到41%;随着知识经济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到2015年人们的闲暇时间将增至5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拥有了发达国家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所获得的休闲时间拥有量。现在我国公民享有法定假日达到144天,这意味着中国人拥有三分之一的闲暇时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到2005年将有2亿中产阶层有钱又有闲去休闲。如果他们在“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都选择去风景胜地观光旅游,按黄山每天2万人的接待量,仅这两个亿的中产阶层就得安排10000个黄山方能容纳。这在现时是无法做到的。我们提倡从事“静态”工作的人(如电脑程序员等),在闲暇时间回归大自然,倾听大山的叹息、流水的欢笑、流风与小草的对话,让疲倦的大脑得以安顿;我们也提倡从事“动态”工作的人(如营销员等),在闲暇时间来到赛博空间,置身于闲适、自在、自我的境界中。到2020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有钱又有闲的中产阶层队伍将呈倍数增加,风景胜地增加的数量无法满足这个队伍迅速扩大的速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由此赛博空间休闲突显对社会的价值,即赛博空间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着不断增长的休闲人,这里的“虚拟黄山”不会因你的到来而爆满。休闲人可以选择“动态旅游”,也可以选择静态的“虚拟旅游”。赛博空间休闲不仅具有自我价值(何时去赛博空间休闲个人有足够的选择性),还具有社会价值的重大意义———为不断增长的休闲人提供足够的休闲空间。

第三是人文关怀价值,即赛博空间休闲渗透着人文关怀 对话式的互动是赛博空间休闲的重要方式。“心灵”的对话是其主要内容。有人认为人们在闲暇时间里上网是为了打发时间,这种看法是短视的。网上休闲人开始也许是随便点点鼠标,漫不经心的搜寻着,渐渐的那个“心灵”深处的“自我”正在觉醒,告诉“手”怎样操作就能找到“自我”期望的对话目标,一个诉求的对象就会从赛博空间深处走出

50

来,走到他(她)的面前,于是对话就这样发生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对话的发生不需要原因吗?一定是有原因的。身心疲备、某种困惑、寻求安慰、某种企盼等都能成为对话发生的原因。借助QQ、BBS、聊天室、虚拟社群等平台,休闲人敞开心菲,让“心灵”深处的“自我”与诉求对象发生关联。这样虚拟空间中的“自我”总能获得诉求对象的抚慰,或者说休闲人在诉求中获得某种人文关怀。诉求人文关怀是网上休闲人的终极目的。目的性行为是“一种终止状态,其中行为主体与另一主体或事件,在时间或空间上达到一种确切的相互关系”时〔13〕,人就成其为人。我们不赞同这样的看法“:因特网构建的虚拟社会造就了一部分偏好虚拟空间的人物,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感,人也会因此而变得孤独、寂寞。”肢体间的隔离不等于孤独、寂寞。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虽无肢体间的碰撞,但相互间的人文关怀只会消除交往中的隔离感,交往中的精神性使人际间的距离消失了,交往的非传统性和无保密性使得人际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也是当今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重要原因。

赛博空间休闲与旅游观光风景胜地休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内生性”扩展休闲空间与“外延性”扩展休闲空间同样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建设赛博空间休闲服务体系。比如逐步开发数字北京、上海、广州等,开发数字黄山、九寨沟、桂林山水等,开发数字地球,使赛博空间休闲真正达到浸蕴体验的境界。这对后现代社会休闲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1541〔2〕〔3〕马惠娣1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1自

然辩证法研究,2004(6):100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4781〔5〕杰弗瑞・戈比1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1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2000161〔6〕西奥多・罗斯托克1信息崇拜[M]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社,19941141〔7〕〔8〕翟振明1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J]1哲

学研究,2001(6):621〔9〕〔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1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01218-219,2251〔10〕马惠娣1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1http://

www1Cnleisure1con2002-12-251〔11〕费瑟斯通1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1刘精明译1北

京:译林出版社,20001201〔13〕Rosenblue,ANWienerandJBigelow1BehaviorPurposeand

Teleology[J]1PhilosophyofScience,1943(18)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

TheCharacteristicsandMeaningsofValueofLeisureinthe“CyberSpace”

LIUGuo2jian

(SchoolofSocialScienceandJurisprudence,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90,China)

“CyberSpace”hasbeenleadingtoaviolentrevolutioninourleisurestyles,andhasbeengivingourleisurelifesomenewAbstract:Theemergingofthe

substantiveintensionssuchasexchange,divertingandenhancingourintellectqualities1Meanwhile,itpresentsplentyofuniquecharacteristicsthatarehardlyexistedinourtraditionalleisurestyles,whicharebeingconvenient,actingonone’sown,beingillusoryandeffectingonone’sspirit1Theessentialfactofleisureinthe“CyberSpace”isthatitmakesushumanbeingstoberealhumanbeings1

Keywords:CyberSpace;characteristicsofourleisurestyles;meaningsofvalue

(本文责任编辑 马惠娣)

  (上接第29页)

(3)从技术价值形态看,技术价值合理性是价值

合主体需要与合客体效应的统一 根据技术价值形态论的观点,技术价值表现为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技术价值的创造,是技术内在价值的创造;技术内在价值形态与现实价值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形态转换中,技术得以完成其内在价值的积累。技术价值的实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下,技术内在价值转变为技术现实价值的过程。技术客体对技术主体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技术的正价值,消极效应是技术的负价值。技术主体需要的产生和价值的生成是价值认识与创造活动的两极。价值的认识与创造活动由主体需要驱动,依次经过价值认识、价值创造观念、价值创造活动,最终达到价值物的生成,作为一个完成的价值认识与创造活动过程已经结束。但是,这个价值物是否能真正与主体的需要契合,亦即是否对主体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效应,则有赖于价值实现过程来测量与验证。这无疑是技术价值合理性应该加以研究的。王玉梁先生曾指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主要是对主体的发展、完善的效应,从根本上说

〔17〕

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探究技术价值合理性的本质很有启发意义。事实上,离开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难以揭示技术价值的本质,意味着不仅揭示价值认识与创造合理性的本质,还要揭示技术价值实现合理性的本质;而对技术价值实现合理性的本质的探究,必须立足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把主体需要与价值物的效应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提出技术价值

合理性的又一本质规定:从价值形态上看,技术价值合理性是价值合主体需要与合客体效应的统一。

参考文献〔1〕哈贝马斯1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

合理化[M]1重庆出版社,19941151〔2〕斯宾格勒1西方的没落[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541〔3〕海德格尔1技术的追问[A]1海德格尔选集(下)[C]1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19451〔4〕马尔库塞1反与造反[A]1工业和新左派[M]1北

京:商务印书馆11982182,15,11〔5〕埃吕尔J1技术的社会[J]1科学与哲学,1983(1)1〔6〕里夫金J,等1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1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71232,1,2,71,73,2321〔7〕米都斯DL,等1增长的极限[M]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1201〔8〕高兆明1合理性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J]1中国社会科学,

2001(4):231〔9〕杨耀坤1科学合理性是多方面联系的总和[J]1科学技术与

辩证法,1999(6):311〔10〕高兆明1合理性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J]1中国社会科学.

2001(4):171〔11〕苏国勋1理性化及其[M]1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11〔12〕于光远1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19951〔13〕远德玉1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1东北大学学报,2003

(11)1〔14〕王玉梁120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J]1中国社会科学,

1999(4)1〔15〕马克思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1

(美)H西格尔1十日摘译:评劳丹的规范自然主义[J]1哲〔16〕

学译丛,1992(1)1〔17〕王玉梁1价值哲学新探[M]1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1581

OntheRationalityofTechnologyValue

WANGShu2song

(QiqiharUniversity,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Combiningthetheoryoftechnologicalprocesswithrationality,theconceptionofrationalityoftechnologyvalueisadvanced1Byinvestigating

theactiveprocessoftechnologyvalue,theessentialregulationofrationalityis:theunificationsofobeyinglawandintention,valuationandtool,aswelldemandandeffect1

Keywords:technologyvalue;rationalityofend;rationalityofinstrument;rationalityofvalue

(本文责任编辑 张明国)

5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