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来源:暴趣科技网
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试行)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依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和评价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的目的

1(通过评价引导小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2(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和行为,采用科学的、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

3(通过评价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过程性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信息,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通过评价反馈引导学生不断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发展目标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改进自己的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四)多主体参与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教师和家长为主,吸引学生本人、同学以及社会相关人员参与,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中关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的规定,构建了由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

两部分构成的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指所有小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基本发展目标。它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就、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四方面。 (二)发展指标

发展指标指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表现。它体现了学生与众不同的特长,

包括:个性发展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等。

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J1(道德品质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

一、?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 思想?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道德 J2(公民素养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具有社会责任感 ?保护环境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J3(知识技能 ?在相关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水平

?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基 J4(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业 ?信息能力 础 成就 ?学习态度 指

J5(学业情感 ?学习兴趣 标 ?学习意志

?体育锻炼习惯 J6(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方法

三、 ?卫生习惯 J7(卫生与保健 身体 ?保健习惯和方法 健康 ?身体形态 J8(体质健康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四、?了解自我 J9(自我认识 心理 ?自我

健康 ?关心、尊重他人 J10(人际关系 ?明辨是非,正常交往 J11(适应环境?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 的能力 ?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学科特长

F1(特长 ?体育运动特长 发 ?艺术特长 五、 展 个性 F2(有新意的劳指 发展 动和活动成果 标 F3(其他(自己 选择)

五、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一)评价类型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它以“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册”为手段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由学生本人、家长、班主任以及各学科任课教师随时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点滴进步的、具有代表性的事迹材料,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即小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学生小学毕业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的具有鉴定功能的总结性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学生六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评价主体

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提倡多主体评价,以教师和家长为主,学生本人、同学、社会人员等都要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根据不同评价主体对学生发展的了解程度科学地设计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依据评价指标搜集评价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手段。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采用学科成绩考试、考查方式,搜集学生学科知识技能及能力发展的相关信息。

2(采用日常观察记录方法,搜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资料信息。

3(采用情景测验方法,搜集学生在一定情景中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认识、行为和结果信息。

4(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阶段发展状态信息。

5(采用测量器材,搜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状况的基本信息。

6.采用作品分析法,搜集学生某方面或者整体素质发展水平信息。学生作品包括:活动设计、小制作、绘画、艺术作品等。

(四)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并更加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通过综合运用多个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使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所有学生都充满信心地朝着各自理想的目标发展,体现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的具体办法详见《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 1(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包括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两种,以纸质文本为主。

(1)小学低年级主要采用纸质文本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2)小学中年级以纸质文本的方式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采用电子文本的方式呈现部分评价结果,如视频、照片等资料;

(3)小学高年级以纸质文本的方式为主,鼓励学校使用电子文本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以实现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有效衔接。

2(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

(1)小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结果以“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册”的形式呈现。

(2)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的形式呈现,共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知识技能评价结果,用考试法搜集评价信息,将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综合评价结果,用“等级制”表示。

二是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用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形成评价结果,用“等级制”表示。

三是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等的评价结果,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评价信息,将学生六年来获奖、受表彰的事实进行汇总,形成毕业评价结果。

四是班主任“评语”,由班主任对学生六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水平等做出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并指出其存在的

主要问题。

(二)评价结果的应用

小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结果主要是使学生本人、家长以及教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为学生和家长确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信息。

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主要用途是为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为学生在高一级学校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为高一级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为开展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评价以及区域教育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提供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