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脉,理清线索。
2.学习本文精美的景物描写,品味简洁精练、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文字。
多媒体显示: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1 / 8
知道这段文字里的“我”是谁吗?
她是当代女作家宗璞。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小她三岁的弟弟,一位曾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却患上绝症,生命即将终结。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 里。在一树盛开的紫藤萝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多媒体显示盛开的紫藤萝画面)那淡紫色的瀑布般的紫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今天,让我们走进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板书课题,提醒“藤”“璞”的写法)
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知道“璞”是什么意思吗?包着玉的石头,又指没有雕琢的玉。此字入名,或许是取天然本真、不矫揉造作的意思吧。
设计意图:以作者的《哭小弟》片段作为导入语,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情感背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作者当时的心境,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段导语也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课文,为“入境”、探究和体悟开启了情感的阐门。
二、听读——梳理思路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一学生读第1—7段,教师读第8—11段。其余学生静听课文,感受文中花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 / 8
(1)作者借这篇文章想和我们讨论一个什么话题?(生命)
(2)借着什么形象谈生命?(紫藤萝花)
(3)作者围绕紫藤萝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花 花 花
明确:赏花—忆花(惜花)——悟花(思花)。
可以说,本文是一篇写“我”与花相遇、与花对话、与花同行的美文。
(4)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语句,理出线索。
明确:
看花前:“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焦虑悲痛。
看花时:“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宁静喜悦。
看花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振奋向前。
可以看出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感情的变化)
(5)花、人和生命这个话题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可以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3 / 8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设计意图: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以声传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再整体把握本文的行文思路,明确线索,理出花、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品读赏花之美
自由朗读你认为最美的画面,思考一下它美在哪里,可以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方面考虑。阅读时,圈点勾画。(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旁批)
请学生将自己捕捉到的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并品析其中的关键词,看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教师做好引导,点拨。
预设:
1.第2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提问:“辉煌”给人什么感觉?花,怎么能组成瀑布?从“流动”这个词看出了什么?你觉得“挑逗”一词写出了紫藤萝什么样的情态,能换成“嬉戏”吗?
明确:“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这一比喻生动表现了紫藤萝繁盛的美;“深深浅
4 / 8
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和阳光互相挑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紫藤萝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生命的动感。从“流动”这个词可以感觉到眼前的花像水一样倾泻,一连串的动词“欢笑”“生长”,都是呼应这种动感与活力。“挑逗”比“嬉戏”更能表现花儿的活泼、调皮、可爱,更富情趣。
(2)教师指导朗读:你能带着欣赏之情,读出紫藤萝的繁盛与活力,读出对生命的礼赞吗?朗读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比如这段中哪些字词可以重读?(盛、辉煌、流动、欢笑……)
请在这些词下面加上重音符号。读“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时,可以用升调,一句比一句高,就像爬楼梯一样。我们给它加上升调符号。教师币范朗读,学生再读。
2.第3—5段:“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教师引导:
(1)把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动词找出来。(“挨”“推着挤着”“笑”和“嚷嚷”)
(2)“它们在笑”,怎样地笑?“它们嚷嚷”,怎样地嚷嚷?请分别在“笑”和“嚷嚷”前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大声地、自豪地、快乐地、旁若无人地……)
请大家大声地、自豪地、快乐地嚷一嚷,声音高一点,就好像你听到它们在吵,在嚷嚷,在争艳,在比谁开得更美,在争着宣告自己的绽放。
5 / 8
(3)它们“热闹”的内容就四个字——“我在开花!”思考一下,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你想将重音落在哪个字上?为什么?
明确:
重读“我”。那是对个体生命的一种认可和尊重。“我”也许是渺小的,但是,“我”依然很重要!
重读“开”。要趁有限的年华去做最有生命意义的事情,努力了,你就成为怒放的生命。
重读“花”。花代表了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代表人生必须抵达的一个理想目标。
重读“在”。“我”正在开花,就是现在,时不我待,“我”要抓住这个时机。因此,无论是寒风凄雨,还是阳光灿烂,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不开花的理由。
所以,这句话中每个字都可以读成重音。读懂了这句话,其实就读懂了紫藤萝和“我”为什么在厄运面前能够绽放得如此灿烂的缘由。热爱生命,把握现在,勇敢面对,心存美好,如此,生命之河永无止境。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3.第8段开头:“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你觉得应该如何读出这一句的意境?(“淡淡”“梦幻一般”“浅浅”可以重音轻读,语调轻柔,节奏舒缓,读出梦幻般柔和朦胧的美)
6 / 8
(2)香气怎么是紫色的呢?
明确: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这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表达富有诗意。作者完全沉浸在繁密的紫色的光辉里,身心都被浸染。柔和的紫色不仅在眼前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还弥漫了心灵的每个角落。
4.第6段:“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1)教师板书“沉淀”“忍俊不禁”两个词,提醒“淀”“禁”的读音,在黑板上注音。
“忍俊不禁”是什么意思?(忍不住要笑)忍不住的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笑一定是活泼可爱、甜美动人的,请读出花的活泼与美好。
“沉淀”这个词在文中怎么理解?这个词写出了紫藤萝花颜色的什么特点?(上浅下深,下面的紫尤其浓,尤其艳,这个词化静为动,表达新颖)
(2)这句话把每一朵花比喻成“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舱”“帆”让你想到什么?
明确:流动的瀑布犹如一条生命的河流,而每一朵花,就像是航船。船舱满载着储蓄已久的能量,开足马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生命长河中航行,正可谓是“河流闪金
7 / 8
光,风正一帆悬”。这一组比喻,和谐地构成了一个整体,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
(教师板书:一幅精美的画)
设计意图:“品读”这一板块主要让学生自主找寻语言美点,细品慢嚼,咂摸语言。同时,将朗读与品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读中品、品中读,通过细腻的品读培养语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既要有教师的示范,也要有技巧的点拨;既要有学生的点评,也要有反复的实践。
教师小结: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紫藤萝花?(花之形、花之色、花之香)
根据第2—6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写花的层次:一片—一串—一穗—一朵。
有人说,《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就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够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品读这篇散文,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活泼的生命在眼前跃动,绚丽的色彩在阳光下闪耀,郁郁的芳香似梦幻般萦绕……这样一幅卓绝的“图画”,除了得力于作者卓越的笔力,亦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