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立夏,携带着春天的希望,蕴含着夏日的蓬勃,从时光里缓缓走来。立夏,是万物肆意生长的好时期。立夏有三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_____(充沛 充分)。“蝼蝈”蛙开始了它高kàng的鸣叫声;醒来的蚯蚓纷纷钻出了泥土;王瓜的藤蔓日日攀爬着,藤叶牵绕,汪成一片绿洋。目之所及,都是暖暖的气息,生机盎然,满载着热烈的希望。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横线上。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蕴: ②kàng: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4)结合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8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共读好书 共享成长”阅读周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了解阅读现状】学校在校园论坛发布了“阅读兴趣调查问卷”,志愿者同学整理出有关数据,如下表。请说说你的发现和观点。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经典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1% 23% 28% % 随便看看 45% 55% 59% 32% 不喜欢 44% 22% 13% 4%
(2)【推进全民阅读】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学校打算在校内外组织系列活动。现在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活动:图书漂流、国学经典朗诵 活动设计一:① 活动设计二:②
(3)【发表阅读感言】阅读周活动即将结束,你当选为“年度阅读之星”,请你发表获奖感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6分)诗、文名句填空。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4)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5)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
4.(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即事①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②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注释】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②荒寻:寻幽。 (1)“鸣”“吠”两字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18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①,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②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③,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④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唏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⑤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纲。 (选自林纾《记九溪十八涧》)
【注释】①堑:低下的沟壑。②亘:横贯。③沮洳:地低湿。④箨:竹笋壳。⑤滃然:云气涌起。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水 之 未 入 溪 号 皆 曰 涧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九溪之北流也 ②余之溯溪 ③出山已亭午矣 ④略无阙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甲】文画线句是如何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5)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点? 6.(9分)阅读名著,完成各题。 选段一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七月二十五日) (选自《艾青诗选》) 选段二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选自《昆虫记》)
(1)选段一中“礁石”象征了什么。
(2)选段二中“蝉”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3)两段选文都以人性观照物性,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3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 爱》中的简 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D.吴承恩《西游记》中的沙僧,既是唐僧惩罚悟空时的求情者,也是悟空与八戒闹矛盾时的调节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配角。 8.(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用科普阅读战胜“精神内耗” 王大鹏
①如今,精神内耗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很多人也都认为自己存在着精神内耗的状况。这是一种内心状态,通常的表现就是自我否定、负面情绪、消极思维模式等等,而且精神内耗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自我压力过大,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等问题,进而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②对于如何减轻或者杜绝精神内耗,相关人士也给出了系列建议,其中就包括换一种思维方式。而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许阅读一些科普图书有助于缓解精神内耗,因为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科普
阅读,可以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
③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微阅读时代,甚至可以说是“读频”的时代,各个平台上充斥着看之不尽的短视频,碎片化、轻质化、电子化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置身于这个忙碌的时代,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毕竟社交媒体时代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浅尝辄止地获取碎片式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普阅读不再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该强调科普阅读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广科普图书阅读活动。
④通过阅读科普图书,不仅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更有助于缓解个人的精神内耗,养成科学理性,让我们善于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为阅读科普图书就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会科学历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与科学研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它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硕果累累,有时却田园荒芜。
⑤举例来说,阅读有关宇宙的科普书,可以让我们瞬间进入一个光怪陆离、远超想象的神秘世界,我们可以仰望星空的浩瀚无垠,开启辽阔宇宙的奇妙探险,我们还可以探索138亿年前的宇宙如何起源,思考时间究竟是什么,探寻多重宇宙里是否有另外一个自己,甚至看一看令众多科学家百转千回的黑洞之谜,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⑥比如,《盲眼钟表匠》表明了进化论理论家们如何从化石到基因众多不同的证据来源中,重构了坚不可摧的进化论的实例;《宇宙的琴弦》表明了现实法则如何以高等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阅读平
克的部分作品就在了解关于进化论的观点如何解释人类行为;阅读秦森有关天文学的著作就是在了解以经验性证据为坚实基础的宇宙现象;阅读霍金有关宇宙学的著作就是在理解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真实存在但仍缺少经验性证据的宇宙的特征……
⑦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中这样写道,“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并不能通过教科书简单的定义或传授。最能表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并不在科学已经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学成果,而在于求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好的科普图书是需要用时间来品的,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芳华不再,相反,会更加熠熠生辉。阅读科普图书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厚重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让我们扭转精神内耗的状态,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选自《光明网》2023年3月21日,有删改)
(1)文章开头阐述“精神内耗”的表现和危害,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 (3)简述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4)你的朋友小米最近思想消极、充满负面情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慰安抚他。
9.(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地菜花 吴脉英
①地菜花,是我心头的愧疚。
②家乡有在农历三月初三用地菜花煮鸡蛋吃的习俗。那一年,我读
初一。三月初三的清晨,母亲将满满一担地菜花放在院中,准备挑到菜场去卖。箩筐中的地菜花,两尺多长,一把把齐齐整整,晶绿的叶片,细小的白花,白皙的须根,无一丝杂草,无一片败叶。母亲的裤脚湿透,地菜花是麻利的她一大早去田间地头扯了清洗好的。本可头天弄好当天直接担去卖,母亲实诚,她说当天的更新鲜、卖相好。 ③我背了书包上学前,记起要交一笔十几元的资料费.便向母亲要钱。母亲面露难色,一双不大的眼睛讨好地望向我:“能不能缓缓?我凑齐了送给你。”想着没钱按时交费会被人笑话,我心底窜起一股火,冲母亲嚷道:“为什么总是没钱呢?!为什么别人有钱交呢?!”母亲的脸瞬间严肃起来:“你要体谅一下……”不等母亲说完,我从箩筐中抄起一大抱地菜花,冲到屋后的田埂上,一把一把使劲扔进水田里。
④我哭着跑向学校,丝毫不理会身后母亲的呼喊……
⑤相较于祖母和父亲的慈祥与温和,母亲对我们姐弟三人显得严厉。但不多年后我就明白了,母亲的这种严厉很理性,比起村里动辄说教打骂孩子的父母宽和得多。那时对母亲的严厉的感觉只是我偏颇的误解罢了。
⑥那天早自习还没结束,我正烦躁地读着书,瞥见窗外站着一个矮瘦的身影。我的心一紧:是母亲!黑旧的草帽,压着一张黝黑的脸,一绺被汗湿的头发贴在眉角边。那双不大的眼睛焦急又胆怯地朝教室里搜寻着。我跑到走廊里,接过母亲递来的有些湿的一叠钱,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地进了教室。
⑦当时,父亲承包的建筑工程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一大笔债。农历二月十五是新洲流传了八百多年的花朝节。父亲用工地的剩木料做了大大小小的桌椅板凳,母亲陪着他用板车拖了,去赶花朝节前后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的一场场交流会;母亲把菜地里—茬茬的菜挑到菜场去卖……父母如何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年少的我是未曾在意过的。但我从没听到过母亲的怨言。
⑧三十多年来,我不忍去想象,又常常去想象和叩问:母亲立在池塘中清洗地菜花上的泥浆的腰身是被我娇蛮的话语压弯的吧?那滑过脸颊的泪是为不谙世间愁苦的我的未来担忧而落的吧?那挑着沉重的地菜花路遇熟人打招呼时的笑是强挤出的吧?她在菜场里的一声声叫卖是急切的吧?揣着钱赶往学校的脚步是匆忙的吧?挑着空箩筐退出校门的心情是如释重负又空落透凉的吧?
⑨我一直没有勇气向母亲提起地菜花的事。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但我知道她早就原谅了我。我只知道,后来凡是村里哪家的女孩子不听话,母亲会这样劝说:“不急,会好的。你看我家脉英,以前也顶嘴,现在可好了!”
⑩我的确再没对母亲说过一句重话;我还熟稔说些抚慰她的话;即使对她偶尔过失的指出,用词和语气也极尽温软,怕扰伤她的心。但随着年岁增长,愈来愈深重的愧疚,还是时时袭来,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碜牙。
每年的三月三,我会拿一半地菜花煮鸡蛋,另一半把则置于桌上。看见地菜花,我的眼前就闪现出母亲衰老笨重的身形,闪现她因眼皮下
垂变得更小的双眼。那眯笑着的两线眼光,温和里又藏着叫我心碎的孱弱。
某一日,我蓦地发现,那半把地菜花的枝茎花叶都已枯干,但一个个籽囊却倔强地杵立在细如线的支茎上,仿佛一颗颗不凋败的心!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第7期)
(1)阅读全文,探究“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补全表格内容。 事件起因 词句暗示 情感变化
① 我心底窜起一股火,冲母亲囔 愤怒 母亲送资料费 ② 冷淡
我常常想象叩问 压弯、担忧、强挤、急切、匆忙、如释重负又空落透凉 理解
我对母亲说话温软 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碜牙 ④ 我拿地菜花煮鸡蛋 ③ 心疼
我发现地菜花枯干 倔强杵立、不凋败的心 ⑤
(2)请从词语运用或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删去并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说说本文以“地菜花”为题有何妙处? 三、写作。
10.(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准备,是为未来的目标做预先安排和筹划。目标,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务,或是长远志向;或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或
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无论是调整心理状态,还是创设外在条件,无论是提升自身能力,还是寻求多方帮助,都是积极努力的过程。 请以“我正在准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立夏,携带着春天的希望,蕴含着夏日的蓬勃,从时光里缓缓走来。立夏,是万物肆意生长的好时期。立夏有三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_____(充沛 充分)。“蝼蝈”蛙开始了它高kàng的鸣叫声;醒来的蚯蚓纷纷钻出了泥土;王瓜的藤蔓日日攀爬着,藤叶牵绕,汪成一片绿洋。目之所及,都是暖暖的气息,生机盎然,满载着热烈的希望。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横线上。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蕴: yùn ②kàng: 亢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侯 改为 候
(4)结合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用楷书或行书把相应词语抄写下
来即可。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蕴含”中的“蕴”读作“yùn”; ②“高kàng”写作“高亢”。 (3)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三侯”中的“侯”应为“候”。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充沛:充足;旺盛。
充分:充足(多用于抽象事物)。根据“雨水”的提示,选“充沛”恰当。 【解答】答案: (1)①示例: (2)①yùn;②亢 (3)侯 候 (4)充沛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8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共读好书 共享成长”阅读周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了解阅读现状】学校在校园论坛发布了“阅读兴趣调查问卷”,
志愿者同学整理出有关数据,如下表。请说说你的发现和观点。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经典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1% 23% 28% % 随便看看 45% 55% 59% 32% 不喜欢 44% 22% 13% 4%
(2)【推进全民阅读】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学校打算在校内外组织系列活动。现在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活动:图书漂流、国学经典朗诵 活动设计一:① 读书征文 活动设计二:② 好书推荐海报
(3)【发表阅读感言】阅读周活动即将结束,你当选为“年度阅读之星”,请你发表获奖感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分析】(1)本题考查表格概括。由表格可知,中学生很喜欢搞笑漫画的占%,中学生随便看看言情小说占55%,恐怖故事占59%,不喜欢经典名著的占44%,可知,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或搞笑漫画),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我认为要多读经典书籍,偶尔读点娱乐的书。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要合理,能推进“全民阅读”即可。如送书下乡、读书讲座、读书宣讲进社区。
(3)本题考查获奖感言。注意称谓、修辞,语言要准确流畅,可以围绕读书的好处来写,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体内,带来力量,
强大内心。 【解答】答案:
(1)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或搞笑漫画),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我认为要多读经典书籍,偶尔读点娱乐的书。 (2)示例:读书征文、好书推荐海报、走进图书馆、书画摄影大赛、年度阅读之星评选。
(3)示例:大家好!我很荣幸获奖。读好书纠正了我的不良习惯,改变了我的行为观念,提升了我的欣赏品位。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6分)诗、文名句填空。
(1)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5)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洪波涌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 (4)往来无白丁
(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
4.(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即事①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②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注释】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②荒寻:寻幽。 (1)“鸣”“吠”两字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写景,描绘了一
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的意思是: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在广阔的地方听到狗吠也就到了黄昏。“鸣”指鸡叫,“吠”指狗叫。在一个村子里能听见鸡鸣狗吠说明了这个山村的宁静,“鸣”和“吠”正衬托了“静”,做到了以动衬静。 (2)本题考查典故的运用和诗句的思想感情。“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的意思是:回来后说给大家听,都猜想是不是武陵源。“武陵源”是指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这里把山村和世外桃源相比,写出了山村的风景优美、人们生活安适,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1)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2)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 译文:
幽曲径道上长满了浓密柔软的青草,朗朗晴空下的山上花儿开得更显繁密。不管到处都有那一川碧水,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到下面数个村落。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在广阔的地方听到狗吠也就到了黄昏。回来后说给大家听,都猜想是不是武陵源。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
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5.(18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①,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②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③,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④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唏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⑤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纲。 (选自林纾《记九溪十八涧》)
【注释】①堑:低下的沟壑。②亘:横贯。③沮洳:地低湿。④箨:竹笋壳。⑤滃然:云气涌起。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水 之 未 入 溪 号 皆 曰 涧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九溪之北流也 向北 ②余之溯溪 逆流向上 ③出山已亭午矣 正午
④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甲】文画线句是如何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5)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点? 【分析】甲文译文:
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 溪流是流经万山从中而来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
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像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像是老人稀稀的头发。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有的像橱,有的像桌子,有的像一函书的形状。向树林顶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邵伯纲。 乙文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在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
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茂盛,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停止。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句子的意思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所以应断为:水 之 未 入 溪/号 皆 曰 涧。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为: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北:向北。 ②句意为: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溯:逆流而上。 ③句意为: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亭午:正午。 ④句意为: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中重点词语有:过,流过;巨,横阻。句意为: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溪流里。
②中重点词语有:荣,茂盛;良,甚,很。句意为:水清树茂盛,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的意思是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
像橱,像桌子,又像一函书的形状。“若橱,若几,若函书状”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山比作橱、桌子、函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奇形怪状,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情感把握。甲文记述了作者游览杭州九溪十八涧的情景,乙文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甲文在对山水和植物的详细描写中还表现了作者游览山水的闲适之情,乙文写渔歌还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答案:
(1)水之未入溪/号皆日涧 (2)①向北 ②逆流而上 ③正午
④同“缺”,空隙、缺口
(3)①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溪流里。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山比作橱、桌子、函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奇形怪状,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5)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不同点:甲文还表现了作者游览山水的闲适之情,而乙文还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点评】积累文言字词,一般说来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6.(9分)阅读名著,完成各题。 选段一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七月二十五日) (选自《艾青诗选》) 选段二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
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选自《昆虫记》)
(1)选段一中“礁石”象征了什么。
(2)选段二中“蝉”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3)两段选文都以人性观照物性,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本书收入了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五十余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意象。在诗人的笔下,“礁石”具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任凭“无休止”的狂风恶浪吹打,依然昂首挺胸;尽管“脸上和身上”留下了“象刀砍过”的累累伤痕,却毫无畏惧、决不退缩,照样岿然不动,并且还“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带着必信的信心和无比乐观的精神,笑迎更猛烈的挑战,承受更严峻的冲,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显然,这“礁石”有着象征性。可以是象征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还可以是象征“遇到连续的
”“要求生存的权利”。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联系“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可知蝉的特点是:爱唱歌。如“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勤劳。如“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钻透那汁液饱满的树皮”。
(3)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给材料,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如:选段一中的“礁石”被人格化,就是屹立在海上,为了求得生存,顽强地与海浪进行搏斗,把海浪打成“碎沫”,经受刀砍浪打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这一形象。 答案:
(1)“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①爱唱歌。如“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②勤劳。如“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钻透那汁液饱满的树皮”。
(3)选段一中的“礁石”被人格化,就是屹立在海上,为了求得生存,顽强地与海浪进行搏斗,把海浪打成“碎沫”,经受刀砍浪打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这一形象。选段二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蝉“不屑一顾”“聚精会神、美滋滋”的吸汁液,倾注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
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3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 爱》中的简 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D.吴承恩《西游记》中的沙僧,既是唐僧惩罚悟空时的求情者,也是悟空与八戒闹矛盾时的调节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配角。 【分析】《简 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西游记》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
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梁山好汉从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的英雄传奇。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 ACD.正确;
B.有误,《社戏》出自《呐喊》。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用科普阅读战胜“精神内耗” 王大鹏
①如今,精神内耗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很多人也都认为自己存在着精神内耗的状况。这是一种内心状态,通常的表现就是自我否定、负面情绪、消极思维模式等等,而且精神内耗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
自我压力过大,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等问题,进而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②对于如何减轻或者杜绝精神内耗,相关人士也给出了系列建议,其中就包括换一种思维方式。而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许阅读一些科普图书有助于缓解精神内耗,因为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科普阅读,可以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
③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微阅读时代,甚至可以说是“读频”的时代,各个平台上充斥着看之不尽的短视频,碎片化、轻质化、电子化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置身于这个忙碌的时代,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毕竟社交媒体时代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浅尝辄止地获取碎片式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普阅读不再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该强调科普阅读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广科普图书阅读活动。
④通过阅读科普图书,不仅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更有助于缓解个人的精神内耗,养成科学理性,让我们善于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为阅读科普图书就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会科学历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与科学研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它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硕果累累,有时却田园荒芜。
⑤举例来说,阅读有关宇宙的科普书,可以让我们瞬间进入一个光怪陆离、远超想象的神秘世界,我们可以仰望星空的浩瀚无垠,开启辽阔宇宙的奇妙探险,我们还可以探索138亿年前的宇宙如何起源,思考时间究竟是什么,探寻多重宇宙里是否有另外一个自己,甚至看
一看令众多科学家百转千回的黑洞之谜,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⑥比如,《盲眼钟表匠》表明了进化论理论家们如何从化石到基因众多不同的证据来源中,重构了坚不可摧的进化论的实例;《宇宙的琴弦》表明了现实法则如何以高等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阅读平克的部分作品就在了解关于进化论的观点如何解释人类行为;阅读秦森有关天文学的著作就是在了解以经验性证据为坚实基础的宇宙现象;阅读霍金有关宇宙学的著作就是在理解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真实存在但仍缺少经验性证据的宇宙的特征……
⑦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中这样写道,“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并不能通过教科书简单的定义或传授。最能表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并不在科学已经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学成果,而在于求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好的科普图书是需要用时间来品的,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芳华不再,相反,会更加熠熠生辉。阅读科普图书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厚重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让我们扭转精神内耗的状态,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选自《光明网》2023年3月21日,有删改)
(1)文章开头阐述“精神内耗”的表现和危害,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 (3)简述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4)你的朋友小米最近思想消极、充满负面情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慰安抚他。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由阐述“精神内耗”的表现和危害引出论题。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用科普阅读战胜“精神内耗”。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呼吁人们阅读科普作品来战胜精神内耗。
【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开头阐述“精神内耗”的表现和危害,引出本文的话题“精神内耗”,“精神内耗”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表明战胜“精神内耗”十分迫切,引出下文如何战胜“精神内耗”的论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人思考、引起人的重视。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分析。“因为阅读科普图书就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会科学历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与科学研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如它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硕果累累,有时却田园荒芜”运用了比喻论证。列举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事例,并用“硕果累累”“田园荒芜”比喻人们精神的收获,具体有力,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科普阅读的好处,进而论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用科普阅读战胜“精神内耗”。使论证更鲜明生动、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结合“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中这样写道,‘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并不能通过教科书简单的定义或传授。最能表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并不在科学已经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学成果,而在于求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分析,首先引用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中的话结尾,强调最能表现思维方式的是求得科学成果的过程;结合“好的科普图书是需要用时间来品的,
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芳华不再,相反,会更加熠熠生辉”分析,论述好的科普图书的价值;结合“阅读科普图书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厚重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让我们扭转精神内耗的状态,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分析,最后呼吁人们阅读科普作品来战胜精神内耗。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而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许阅读一些科普图书有助于缓解精神内耗,因为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科普阅读,可以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通过阅读科普图书,不仅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更有助于缓解个人的精神内耗,养成科学理性,让我们善于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等内容,劝慰安抚小米即可。 答案:
(1)引出话题“精神内耗”,表明战胜“精神内耗”的迫切性,引出下文如何战胜“精神内耗”的论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2)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具体有力地、通俗易懂地论证了科普阅读的好处,进而论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用科普阅读战胜“精神内耗”,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首先引用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中的话结尾,强调最能表现思维方式的是求得科学成果的过程;然后论述好的科普图书的价值;最后呼吁人们阅读科普作品来战胜精神内耗。
(4)示例:小米,你现在的状态属于精神内耗。阅读科普作品会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厚重
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让我们扭转精神内耗的状态,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论点,所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9.(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地菜花 吴脉英
①地菜花,是我心头的愧疚。
②家乡有在农历三月初三用地菜花煮鸡蛋吃的习俗。那一年,我读初一。三月初三的清晨,母亲将满满一担地菜花放在院中,准备挑到菜场去卖。箩筐中的地菜花,两尺多长,一把把齐齐整整,晶绿的叶片,细小的白花,白皙的须根,无一丝杂草,无一片败叶。母亲的裤脚湿透,地菜花是麻利的她一大早去田间地头扯了清洗好的。本可头天弄好当天直接担去卖,母亲实诚,她说当天的更新鲜、卖相好。 ③我背了书包上学前,记起要交一笔十几元的资料费.便向母亲要钱。母亲面露难色,一双不大的眼睛讨好地望向我:“能不能缓缓?我凑齐了送给你。”想着没钱按时交费会被人笑话,我心底窜起一股火,冲母亲嚷道:“为什么总是没钱呢?!为什么别人有钱交呢?!”母亲的脸瞬间严肃起来:“你要体谅一下……”不等母亲说完,我从箩筐中抄起一大抱地菜花,冲到屋后的田埂上,一把一把使劲扔进水田里。
④我哭着跑向学校,丝毫不理会身后母亲的呼喊……
⑤相较于祖母和父亲的慈祥与温和,母亲对我们姐弟三人显得严厉。但不多年后我就明白了,母亲的这种严厉很理性,比起村里动辄说教打骂孩子的父母宽和得多。那时对母亲的严厉的感觉只是我偏颇的误解罢了。
⑥那天早自习还没结束,我正烦躁地读着书,瞥见窗外站着一个矮瘦的身影。我的心一紧:是母亲!黑旧的草帽,压着一张黝黑的脸,一绺被汗湿的头发贴在眉角边。那双不大的眼睛焦急又胆怯地朝教室里搜寻着。我跑到走廊里,接过母亲递来的有些湿的一叠钱,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地进了教室。
⑦当时,父亲承包的建筑工程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一大笔债。农历二月十五是新洲流传了八百多年的花朝节。父亲用工地的剩木料做了大大小小的桌椅板凳,母亲陪着他用板车拖了,去赶花朝节前后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的一场场交流会;母亲把菜地里—茬茬的菜挑到菜场去卖……父母如何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年少的我是未曾在意过的。但我从没听到过母亲的怨言。
⑧三十多年来,我不忍去想象,又常常去想象和叩问:母亲立在池塘中清洗地菜花上的泥浆的腰身是被我娇蛮的话语压弯的吧?那滑过脸颊的泪是为不谙世间愁苦的我的未来担忧而落的吧?那挑着沉重的地菜花路遇熟人打招呼时的笑是强挤出的吧?她在菜场里的一声声叫卖是急切的吧?揣着钱赶往学校的脚步是匆忙的吧?挑着空箩筐退出校门的心情是如释重负又空落透凉的吧?
⑨我一直没有勇气向母亲提起地菜花的事。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但我知道她早就原谅了我。我只知道,后来凡是村里哪家的女孩子不听话,母亲会这样劝说:“不急,会好的。你看我家脉英,以前也顶嘴,现在可好了!”
⑩我的确再没对母亲说过一句重话;我还熟稔说些抚慰她的话;即使对她偶尔过失的指出,用词和语气也极尽温软,怕扰伤她的心。但随着年岁增长,愈来愈深重的愧疚,还是时时袭来,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碜牙。
每年的三月三,我会拿一半地菜花煮鸡蛋,另一半把则置于桌上。看见地菜花,我的眼前就闪现出母亲衰老笨重的身形,闪现她因眼皮下垂变得更小的双眼。那眯笑着的两线眼光,温和里又藏着叫我心碎的孱弱。
某一日,我蓦地发现,那半把地菜花的枝茎花叶都已枯干,但一个个籽囊却倔强地杵立在细如线的支茎上,仿佛一颗颗不凋败的心!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第7期)
(1)阅读全文,探究“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补全表格内容。 事件起因 词句暗示 情感变化
① “我”要资料费未果 我心底窜起一股火,冲母亲囔 愤怒 母亲送资料费 ② 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 冷淡
我常常想象叩问 压弯、担忧、强挤、急切、匆忙、如释重负又空落透凉 理解
我对母亲说话温软 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碜牙 ④ 愧疚
我拿地菜花煮鸡蛋 ③ 衰老笨重、眼皮下垂变得更小、孱弱 心疼
我发现地菜花枯干 倔强杵立、不凋败的心 ⑤ 赞美(敬佩) (2)请从词语运用或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删去并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说说本文以“地菜花”为题有何妙处?
【分析】这篇记叙文主要讲述母亲清晨摘来淘洗的地菜花准备去卖钱,“我”因母亲没有现拿出十几元的资料费而把地菜花扔进水田里,母亲非但没有责怪,反而早早把资料费给“我”送到学校。同时写出了母亲陪着父亲赶集,母亲到菜场卖地菜花等。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简朴,但是感人至深,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能不能缓缓?我凑齐了送给你”,①概括为:“我”要资料费未果;结合“我跑到走廊里,接过母亲递来的有些湿的一叠钱,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地进了教室”,②概括为: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结合“看见地菜花,我的眼前就闪现出母亲衰老笨重的身形,闪现她因眼皮下垂变得更小的双眼。那眯笑着的两线眼光,温和里又藏着叫我心碎的孱弱”,③概括为:衰老笨重、眼皮下垂变得更小、孱弱;结合“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石碜牙”,④概括为:愧疚;结合“某一日,我蓦地发现,那半把地菜花的枝茎花叶都已枯干,但一个个籽囊却倔强地杵立在细如线的支茎上,仿佛一颗颗不凋败的心”,⑤概括为:赞美(敬佩)。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此题答案不唯一。从词语运用或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均可。示例:运用外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既急于送资料费,又担心自己的相貌粗俗给孩子丢脸的矛盾心里,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善解人意(孱弱自卑)。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首先回答:不同意,然后分析原因。结合“三十多年来,我不忍去想象,又常常去想象和叩问”分析,第⑧段用排比的句式,铺叙三十多年来的想象和叩问的细节;一方面写出了“我”对母亲逐步理解的原因,另一方面突出了我的愧疚之深重、绵长;结构上照应前文的和母亲相关情节,结合“我的确再没对母亲说过一句重话;我还熟稔说些抚慰她的话;即使对她偶尔过失的指出,用词和语气也极尽温软,怕扰伤她的心。但随着年岁增长,愈来愈深重的愧疚,还是时时袭来,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碜牙”分析,又自然地引发了下文“我”的转变和抒情。
(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本文记叙了母亲清晨摘来淘洗的地菜花准备去卖钱,“我”因母亲没有现拿出十几元的资料费而把地菜花扔进水田里,母亲非但没有责怪,反而早早把资料费给“我”送到学校。同时写出了母亲陪着父亲赶集,母亲到菜场卖地菜花等。可见“地菜花”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地菜花”既是文章叙事的对象,也是“我”情感的凝聚物和触发点;地菜花象征着母亲朴质实诚、勤劳坚强、仁爱温和的品质;文章借物抒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内疚、理解,揭示了文章主旨。 答案:
(1)①“我”要资料费未果;②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③衰老笨重、眼皮下垂变得更小、孱弱;④愧疚;⑤赞美(敬佩) (2)示例:“焦急”“搜寻”写出了母亲因担忧“我”未交资料费而急切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胆怯”“压”则写出了母亲因害怕自己的相貌粗俗给孩子丟脸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善解人意(或孱弱自卑)。 (3)不同意。第⑧段铺叙三十多年来的想象叩问的细节,内容上,写出“我”对母亲逐步理解的原因,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结构上照应前文,又引起下文“我”的转变和抒情。
(4)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地菜花”既是文章叙事的对象,也是“我”情感的凝聚物和触发点,象征母亲朴质实诚、勤劳坚强、仁爱温和的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内疚、理解。
【点评】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三、写作。
10.(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准备,是为未来的目标做预先安排和筹划。目标,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务,或是长远志向;或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或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无论是调整心理状态,还是创设外在条件,无论是提升自身能力,还是寻求多方帮助,都是积极努力的过程。 请以“我正在准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正在准备”表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在行动上、思想上正准备着这一过程。本作文题与“理想、目标”有关,但与“我的理想”不同点在于,“我的理想”表达的是自己的目标(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务,或是长远志向)是什么。“正在准备”表达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正在准备着什么。另外,正在准备的内容一定要与理想、目标有关联。“正在”表现这是一个过程,是进行时,不是完成时。“我”是行文的人称,写作以第一人称为主,抒真情。可选择一些小的目标,一次演讲,一场活动,把正在准备的过程写出来,可以小见大。选材立意方面,可选择为近期要实现的“小目标”而正在准备的过程。如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近期最大的目标是完成中考,考入自己理解的学校。那么,可以具体叙述你是如何完成这一准备工作的,学习上苦干、实干,加上有方法的巧干,努力提高自己的薄弱学科,体育上,锻炼身体不放松,既为体育加试,又让自己有强健的体魄应对学习;心理上,做好生活的准备,利用一切机会做事;与人交往上,注意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学会理解包容他人。也可以选择大目标,如人生的理解、信念;如强烈的爱国之志,将来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那么,你现在正在准备着什么呢?培养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担当的情怀都可以。由于“正在准备”的内容,多而杂,行文时注意线索,建议可采用书信体,以与老师、家长等交流的方式把准备的心路历程展示出来。 【解答】
我正在准备
时光转眼即逝。刚进九年级时,我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
自从放了国庆七天假,我的心中就有了答案。星期二的上午,我很纠结,是写作业还是玩呢?可是爸爸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索。爸爸说:“跟我去掰玉米吧!”我刚想说我还写作业呢!我爸突然又一句话打断了我的争辩:“别说你写作业,你骗鬼呢!”
我只好服从命令,去地里掰玉米。我问爸爸:“爸,咱家咋不用机器掰玉米啊?”“你以为我不想啊!咱家的一亩地在下面,三轮车都下不去,就甭说收割机了!”
我只好跟着我爸爸去了地里。我们家三轮车下不去,只好靠人往上背玉米。我一想爸妈都干了一夜了,他们都累坏了,于是就主动承担起往上背玉米的任务。
大约干了两个来小时,终于干完了。我累得腰酸背痛,手上还起了好几个大泡!但是看着这一车玉米,再看看爸妈欣慰的样子,我已心满意足,终于能帮父母干点活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我的脚掌就疼痛难忍。
这时我心中就有了答案:种田还是考高中?我选择了考高中,我决定不再虚度光阴。
我要拼尽全力来学习,到最后即使考不上,我心里也没有悔恨。如果我还像现在这样迷茫,那我长大之后一定会后悔的,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打拼,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找到未来的路。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未来的路,我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时,我忽然想起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是你的,要让它体现出我的真正价值!” 我懂了,我正处于为未来做准备的关键时刻。我要珍惜每一秒钟!我要让它超值发挥!
【点评】“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未来我做主”,本文的作者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即将面临中考,作者的心里也感到焦虑与迷茫,通过帮助爸爸做农活的事件,坚定了他用自己的力量主宰未来的决心。文章主题突出,内容典型,语言生动、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