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能体现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骼
B . 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 . 化学老师做实验时穿着合成纤维,制成的白大褂可以保证安全D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 (2分) (2020九上·扬中期末) 某同学用Na2CO3和稀硫酸制取CO2并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得Na2SO4固体。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甲:稀释 B . 乙:制取 C . 丙:验满 D . 丁:蒸发
3. (2分) (2017九上·九台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第 1 页 共 17 页
C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 D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 (2分) 下列方法不属于净化水措施的是( ) A . 吸附 B . 过滤 C . 电解 D . 蒸馏
5. (2分) (2016九上·滨湖期中)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②稀有气体(氦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③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④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6. (2分) (2019九上·姑苏期末)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铈(Ce)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序数为58 B . 属于金属元素 C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7. (2分) (2016八下·邵阳期中) 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水资源标志的是( )
A .
B .
C .
第 2 页 共 17 页
D .
8. (2分) (2016·龙江)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氯化铜 除去CO中少量H2O和CO2 鉴别纯铝和硬铝 A . A B . B C . C D . D
9. (2分)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 B .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 . 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10. (2分) (2020·锦江模拟) 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B . 丙氨酸化学式中x=7
C . 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 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11. (2分)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变化的结果是容器内( ) A . 酸液的质量都增大 B . 酸液的质量都减小 C . 酸液的浓度都增大 D . 酸液的浓度都减小
12. (2分) (2020九上·临泉期末)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鉴别碳酸铵、硫酸铵、铵三种氮肥 用氢氧化钡溶液 第 3 页 共 17 页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⑤ D . ②④
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13. (3分) (2019九上·高邮期末)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2FeO4+10H2O=4X↓+8KOH+3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高铁酸钾属于氧化物 B . 高铁酸钾属于铁的合金 C . x的化学式是Fe(OH)3 D . 高铁酸钾应密封保存于干燥处
14. (3分) (2020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第 4 页 共 17 页
C .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
三、 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15. (2分) (2019·连云港) 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中国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制作饺子的原料有小麦粉、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 ①小麦粉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__;
②肉馅中的蛋白质是由多种________(填字母)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a.维生素 b.无机盐 c.氨基酸 ③铁强化酱油是常用的调味剂,长期食用可以预防________(填字母)。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肿大 (2) 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碳纳米管
塑料油桶 b. 纯棉帽子 c.
②C919飞机机身蒙皮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铝锂合金性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密度大 b.硬度高 c.抗腐蚀
(3) 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证实构成月幔的主要物质之一是Fe2SiO4。已知Fe2SiO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四、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16. (3分) (2020·金堂模拟)
(1) (I)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第 5 页 共 17 页
①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无水MgCl2电解反应后的另一产物是________。
(2) (II)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A的化学式为________;A在医疗上常用作________。
b.反应②中伴随着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Z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c.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
五、 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17. (2分) (2020九上·龙湖期末)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 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 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3) 小涵通过观察发现纯锌粒与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她猜想可能是粗锌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与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小涵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________溶液。
A 盐酸 B 氯化铜 C 氯化
第 6 页 共 17 页
钠 D 氯化钙
(4) 小川同学想通过用一定质量粗锌与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实线框中应接入如图中的________,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六、 流程题 (共1题;共4分)
18. (4分)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些金属的有关知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请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以下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 将 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下面 的蒸馏水,
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
、
、
、
支试管中.再分别在
中加入少量
中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 中加入少量干燥剂,
再放入一团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中,________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设计如题图
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 某兴趣小组利用仅提供的铁、铜、银溶液三种药品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
、
所示的两个实验:
通过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乙同学认为甲
同学设计的实验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经过思考,他仍用这三种药品设计实验,并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铁片和铜片同时插入同一份银溶液中.然后一会,铁片表面明显变白,而铜片表面无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将有明显现象的金属取出,继续观察另一金属片对明显现象.当铁片取出后,铜表面也慢慢强到弱的顺序:铁铜
第 7 页 共 17 页
应现象 变白. 银 列举上述探究结果在生产生活中的一条具体应用________.
七、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19. (6分) (2016·云南模拟) 将8.1g氧化锌固体放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①可生成硫酸锌多少克?
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ZnO+H2SO4=ZnSO4+H2O)
第 8 页 共 17 页
参
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答案:4-1、 考点:
第 9 页 共 17 页
解析: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解析:
答案:7-1、 考点:
第 10 页 共 17 页
解析:答案:8-1、 考点:解析:
答案:9-1、 考点:
第 11 页 共 17 页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解析:
第 12 页 共 17 页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答案:13-1、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7 页
答案:14-1、考点:解析:
三、 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15-1、
答案:15-2、答案:15-3、
第 14 页 共 17 页
考点:解析:
四、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答案:16-1、
答案:16-2、考点:解析:
第 15 页 共 17 页
五、 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17-1、
答案:17-2、答案:17-3、
答案:17-4、考点:解析:
六、 流程题 (共1题;共4分)
答案:18-1、答案:18-2、
第 16 页 共 17 页
考点:解析:
七、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答案:19-1、考点:解析:
第 17 页 共 17 页